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一册》"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中的"渗透作用的原理"和"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通过实际教学发现学生对渗透作用不易理解,总是模棱两可;学生很难将"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与渗透作用联系起来。笔者多年来采取"实验—现象—思考—分析—结论"的探索程序,通过设计一系列实验和思考题的教学方式突破重难点,同时也培  相似文献   

2.
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趋深入,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历史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全面客观地叙述历史、承认各种文明的差异性等内容中,都可以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它将对培养中学生现代公民意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渗透作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的内容,也是该节的重点和难点。渗透吸水是细胞吸收水分的主要方式,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教材"问题探讨"  相似文献   

4.
高中生物教材人教版(必修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渗透作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教材“问题探讨”处安排了“渗透作用与水分的流动”演示实验,此实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渗透作用的理解和后面内容的学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原装置进行了改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发现: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好教材·我想若把"阅读材料"的内容与教学过程融合起来,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  相似文献   

6.
"渗透作用演示实验"是普通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教材中,细胞主要靠渗透作用吸收水分这一重要过程,设计了渗透作用与水分的流动演示实验。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对该实验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探索和改进,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对于渗透一词的理解,是我们在学科教学中实行美育的基础。《汉语大辞典》释义为:比喻一种思想或势力逐渐向其他方面扩展。这个解释,为我们提供了三个思考问题:其一,谁向谁渗透?或者说,什么向哪些方面扩展?其二,逐渐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以什么为始终?其三,如何实现扩展,或者说扩展的条件是什么?这样的思考,会让我们逐渐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构建自己的美育策略和方式。第一个问题大家都会认为好回答,会认为是美育向学科教育渗透,或者美的因素向学科内容渗透。如果只是这样理解,我们还是停留在粗浅层面。美育对学科的渗透,还应该是审美教学向非审美教学扩展。这表现在教学目标审美化、教学内容审美化、教学过程审美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物教学》2016,(2):50-52
<正>1背景"细胞的生命历程"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6章内容。本章内容与人体健康知识联系密切,易混概念较多,如分裂和分化、分化和全能性、凋亡和坏死、衰老的特征和癌变的特征等,复习时要把它们之间的关系理清楚。本章的"有丝分裂"和必修2中"减数分裂"的区别与联系是难点,必修2中同源染色体、基因组的概念若缺少整体观念也不容易理解,在此渗透相关内容有利于后续复习。所以在开始复习本章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  相似文献   

9.
<正>浙科版高二生物《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细胞呼吸"一节在教材内容上有删节,学科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学生掌握细胞呼吸的概念及需氧呼吸过程。"细胞呼吸"是关于生物新陈代谢的最基本内容,其中涉及物质和能量的双重变化;并且"细胞呼吸"对进一步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知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需氧呼吸概念、过程、场所、反应式、实质和意义。能力目标:通过分析需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用规范的生物学语言  相似文献   

10.
<正>一、教材分析"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这一模块的重点,与其他模块的章节内容有着密切联系,比如和有丝分裂、孟德尔遗传规律、基因重组、染色体组、多倍体、单倍体、生物进化等。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减数分裂尤其是对精子形成过程的理解,教学难点体现在以  相似文献   

11.
正物理是一门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学科。初中物理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突出"科学·技术·社会(STS)"的精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激励·体验·因材施教"策略,就能很好地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体验学习"、"体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已成为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将"体验"理解为动态教学过程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体验"中更充分更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物教学》2016,(14):46-47
<正>1教学内容分析"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属于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3节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条件、产物和类型,为后面学习"细胞呼吸的过程"作以必要的知识铺垫。2教学目标2.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学习,探究、总结细胞呼吸的2种方式。2.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掌握对比实验的特点及设计方法;通过实验,掌握探究实验的完整过程,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提高语言表述能力和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高中新教科书《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结合不同栏目,通过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立体地渗透了科学本质的丰富内涵。对相关内容的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其成为理性的决策者、积极的问题解决者。  相似文献   

14.
在教师队伍中存在不少"重教轻育"的教师,他们或者只重视教学,不注重育人,认为育人是政治教师、班主任的事;或者只会教学,不知如何利用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内容。实际上,每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学科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发挥学科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不断渗透德育内容,以汇成一股持久的德育合力,从而适应素质教育的育人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数学教师应如何渗透德育呢?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物教学》2016,(14):49-50
<正>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高中生物学重要的知识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特殊"行为"(即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孟德尔遗传规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物质基础,同时又与生物的变异密切相关。在复习过程中运用图表和曲线,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掌握减数分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趋深入,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历史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全面客观地叙述历史、承认各种文明的差异性等内容中,都可以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它将对培养中学生现代公民意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物教学》2017,(22):64-65
<正>1教材分析"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是人教版教材《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章第2节的内容。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与细胞的结构有关。细胞器是细胞内具有一定形态、执行特定功能的微结构,学好细胞器的结构对加深理解细胞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也与学生后边即将要学习的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联系密切,本节是整个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之一。2教学目标2.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掌握动植物细胞所含细胞器的不同。2.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资料和问题分析,培养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研究离不开探索精神和理性思维。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相似文献   

18.
语言在理解文化、认知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语言的学习,需要以语言所表现文化的认知为基础。因此,在英语语言教学中做好文化渗透工作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针对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内容以及方法展开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引起相关人员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9.
渗透作用是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之一,属于次位概念。该概念的理解能帮助学生形成"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的生命观念。对于渗透作用,高考要求学生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从近5年高考试题看,渗透作用的考查频率较高,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具体请见下表。  相似文献   

20.
吴慧 《中学生物学》2013,29(5):37-38
1 教材分析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是人教版必修I模块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二节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ATP的分子组成和结构特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以及ATP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利用.本节教学内容篇幅不长,但各部分内容的联系与渗透却十分紧密,需要学生综合理解与应用.同时,该节内容在本模块中的承上启下作用也相当明显: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主动运输需要的能量从何而来、为什么把叶绿体和线粒体分别比喻为细胞的"能量转换站"、"动力车间"等.同时,学好本节内容,也将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后续的知识,如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细胞增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