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教材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进行“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第2课时教学设计。学生通过分析密码子及其特点、tRNA的结构和功能及中心法则,进一步形成结构与功能观、进化观、信息观等生命观念;通过分析破译密码子的科学实验,提高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构建翻译模型发展归纳与概括、推理、模型与建模等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2.
生命观念是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生命观念在初中阶段主要表现为: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的教学策略包括利用概念图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利用活动体验引导学生形成生命观念,利用实验课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利用科学史内容提升学生的生命观念。  相似文献   

3.
阐述进化观的培养应贯穿于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全过程,指出“分子与细胞”模块教学中融入进化观,能够确保初高中生物学教材中进化内容的自然衔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而多层次的进化观。分析高中生物学“分子与细胞”模块中进化观在分子层次、细胞层次的锚定点,并提出相应的融入路径,对学生进化观进行全面培养。  相似文献   

4.
生命观念是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它在高中阶段主要表现为: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的途径有:利用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指导学生建模引导学生形成生命观念,关注生物科学前沿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利用科学史内容提升学生的生命观念。  相似文献   

5.
生命观念是生物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初中学段应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稳态与平衡观、进化与适应观等生命观念。教学中通过强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结构与功能的适应表现在不同层次上、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等思想,帮助初中学生形成正确的结构功能观。  相似文献   

6.
在"叶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教学中,以系列问题为驱动,组织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等学习活动,了解叶的外部形态;并重点围绕叶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初步感悟"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等生命观念。  相似文献   

7.
生命观念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之一,而"进化与适应观"则是生命观念的重要内容。从细胞水平"形态与功能的适应""面积与体积的适应"及"吞噬与共生的适应"等三个视角对进化与适应观进行分析,以增强学生对进化与适应观的认识,促进学生建立生命观念,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新修订的人教版《分子与细胞》模块教材以生命的系统观为统领,构建教材的框架结构体系,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呈现方式以及习题的编制上,着重落实重要概念的建构,发展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的施行,远程教育的发展,深深地影响着课堂教学。教育教学要重新认识课堂及其教师、学生、教材等诸组成要素,树立新的课堂观、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和新的教材观。  相似文献   

10.
结合高中生物教材,从结构与功能、物质与能量、进化与适应、稳态与平衡四个方面,利用游戏体验、实验活动、生物科学史、生活情境、思维导图等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模块教材中自然美教育素材丰富,有利于开展美学教育,渗透生命健康教育、自然和谐教育.本文依据生物必修教材所涉及的生物科学素养中四种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将自然美分为简洁与多样美、对立与统一美、分工与协调美、变化与平衡美,并对这四对自然美分模块归纳整理,以期待更多生物教师对生物科学中的自然美以及美学其他形态参与探讨,并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提炼和潜移默化地渗透,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美学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核心素养和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分析新版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中的"数据分析实验"栏目,发现该栏目从四个层面的问题设置情境,基于大量事实证据,通过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等方式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  相似文献   

13.
结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学中的3个案例,从拓展内容、拓展原因和拓展效果三方面,分析了适度拓展生物科学史作为教材的有机补充,对帮助学生构建概念、训练思维起到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信息观、进化观和批判性思维发展等视角审视人教版、沪科教版、沪科版、苏教版、浙科版、北师大版6个版本高中生物学新教材新增的表观遗传主题,发掘了教材将新增表观遗传概念与原有概念进行联结、融合等尝试,对完善、升华原有概念,深化癌变机理,生成更宏大的信息观、进化观,促进学习者批判性思维发展和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水痘疫情为教学情境,从物质与能量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等方面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物教学》2019,(4):20-22
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是对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部分落实,符合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物质与能量观和稳态与平衡观,从而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相似文献   

17.
<正>从2016年秋季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起,笔者一路跟随课程教学改革。经过两年实践摸索,找到了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法治教育模式,即"落地·生根·开花"。现以"尊重自由平等"为例,对此予以探讨。在课堂实践前,笔者分析了学生学情。初中学生富有生命活力,求知欲强,对"自由"有一定认识。但是,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经验有待进一步发展。少数学生错误地认为,自由就是随心所欲,自由是个人  相似文献   

18.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可通过分析教材"思考·讨论"栏目中"细胞色素c氨基酸顺序的差异"、阅读干旱胁迫下植物细胞适应环境调节机制的科技文、观察动物心脏的物理模型、参加研究沙生植物生长特点的研学旅行、讨论关于协同进化的高考试题,分别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器官水平、个体水平、群体水平上培养学生的进化与适应观。  相似文献   

19.
读图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图像识别和理解,不仅能提高学生从图像中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对生命世界的认识。本文就基于读图形成生命观念的教学策略展开研究,尝试从识图、析图、绘图、记图等四方面,探究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物教学》2019,(6):45-46
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策略:制作模型培养结构与功能观;对比分析与归纳形成物质与能量观;主题探究根植稳态与平衡观;调查实践深化进化与适应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