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冬星 《考试周刊》2011,(44):160-161
本文从生活情境进行课堂导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情境,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生物学的价值三方面,以教学实例,探讨了通过生物课堂生活化,激发高中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现代的教学课堂,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应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而生物与生活、自然又联系紧密,因此,生物教学课堂应是一个生活化的课堂。生命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堂教学生活化是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构建生活化的生物学课堂,是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才充满活力,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3.
导入生活,延伸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实施中有重要作用。教师应从生物学角度解答学生的一些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生物课堂提出了新要求,提倡教师在生物课堂上做到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将生物课程的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相结合。生活化教学其实也是我国当前生物课程教学不断深化改革的要求,是教学事业进步的基本举措。初中阶段的生物课程的生活化教学能够使生物知识对学生来说更加浅显易懂,帮助生物学的内容朝着生活化、自然化、大众化的方向发展,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实践中掌握对比生物物种以及知识的认知能力,从而使其对生物方面的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因此,生物课堂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正>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捕捉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在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适当作变形处理,达到学科教学的生活化。生活化教学可使学生走进生活学习生物学,学好生物学后服务生活,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生物课堂变得鲜活、生动。一、以"我"为例策略发展心理学认为,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正处于自我  相似文献   

6.
将生活化教学贯穿于生物学课堂教学中,通过生活化教学将日常生活与生物学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将生物学教材知识逐渐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生活感悟,加深其对高中生物学知识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可以从诸多方面进行,本文主要阐述在语文学科中,通过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来培植学生生活力。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打造生活化的学习场景,尤为重要。将教学方法生活化、学习资源生活化、实践活动生活化,从而实现课堂与生活连接,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走向生活,最终形成语文能力,培植生活力。  相似文献   

8.
物理学习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必修课程,而教师需要充分参考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具体能力,将生活化教学引入学科教学工作中,利用生活化教学优势的发挥来提升学生物理学习的效果,实现物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推动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的创新.本文从物理教学内容生活化、物理具体实验生活化、物理课后作业生活化三个具体的方面入手,分析如何利用生活化教学优化高中物理课堂.  相似文献   

9.
李凡 《新课程研究》2010,(5):101-103
传统的政治课堂过于追求理性化,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主要从导入的生活化、教学活动的生活化、情境创设的生活化、问题设计的生活化、教学结尾的生活化五个方面探讨在思想政治课堂各个教学环节中如何体现"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带着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带着主动探索生活的兴趣走向思想政治课的课堂,真正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益,满足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生物学科的学习而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可以凝练成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4个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生活化的教学中,会更具有生命的活力。教师可搭建起生活和课堂的桥梁,本着“基于生活、通过生活、为了生活”的教学生活化理念,促进学生将学习和生活有机结合,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教学目标的达成。下面以“开花和结果”为例,谈谈如何在教学中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渗透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让课堂回归生活。因此,课堂教学要融入生活,把生活问题引入课堂,使课堂富有生活色彩。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主要从导入的生活化、情境创设的生活化、问题设计的生活化、教学结尾的生活化四个方面探讨在思想政治课堂各个教学环节中如何体现"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带着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带着主动探索生活的兴趣走向思想政治课的课堂,真正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益,满足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生活化策略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知识来源于实验,又要通过实验去验证.为此,教师可以借用实验教学的特殊作用,帮助学生搭建连接课堂学习和社会生活的桥梁,使生活知识源源不断地流入到课堂学习中,实现课堂学习的生活化;同时,不断地拓展和延伸课堂学习的疆域,使课堂学习深入到生活中去,实现社会生活的学习化.通过课堂学习和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生物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用生物学知识成功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为生物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地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13.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高中生物新课程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直是我们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教师需要从生活化教学的角度出发,对生物学科中的生活化活动特点进行全面总结,并且从教学氛围、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这五个层面出发,对生活化高中生物课堂构建的有效路径进行探索,使学生在生活化的高效生物课堂中完成对知识内容的探究学习,并助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有效形成.基于此,文章主要探讨了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融入实际生活为学生拓展教学课堂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生活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在学生生活基础上建构课堂教学,使教学目标生活化,课堂环境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评价生活化,使高职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爱生活、会生活的情感和能力,并能从生活中提升智慧,感受快乐,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6.
初中物理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它从生活中来也会应用到生活中去。所以,要想使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所要学习的物理知识紧密地联合起来,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师就要努力使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联系实际生活制作导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加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丰富生活化的课堂;借助课外活动延伸生活化课堂。  相似文献   

17.
化学本身就是一门探究性学科,而探究的对象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通过化学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在实践中对理论性的化学知识有所认识。在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推进生活化的教学,需要教师从为学生创建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将生活常识带入到化学课堂,以及布置生活化的作业等多个方面入手。教师也要时刻保持信息的敏感性,采集生活信息进入课堂。  相似文献   

18.
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对学生学习数学至关重要,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一、摄取生活,使数学学习源于生活实际数学最早起源于人们对生活的需要。数学学习是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日益重视和打造课堂情境的生活化,注重学生在课堂和学习生活中的体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主要从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基本概述入手,认真分析当前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总结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力求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育人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物教学》2016,(14):32-33
<正>生物学是高中课程中的一部分,与生活密切相连,学好生物学知识无论是对学习还是对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对高中生物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入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将枯燥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由此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1生活化教学遵循的原则生活化教学要将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