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儒、道之整体思想虽然迥然相异,但是根植于自然经济的儒、道在自然环境保护上却是殊途同归,无论是生态环境观,还是生态伦理原则,生态伦理规范等方面皆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3.
生态伦理与绿色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建平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6):21-24,28
生态伦理作为一种全新的伦理思想,是在人类生存日益受到环境威胁。人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的。发展绿色经济正是人们在这一思想启发和指导下的行为选择。以实现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态伦理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高校应利用其教育优势,系统地进行生态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高校生态伦理教育的重要性、现状出发,认为在我国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情况下,生态伦理教育却没能引起足够重视。应该推动生态伦理教育,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生态制度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内涵。生态伦理制度建设,需要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意识,推进生态道德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生态经济激励制度;明确政府环境责任制度;完善人口增长适宜增长制度;落实科技兴国战略、建设节约型社会等。  相似文献   

7.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生态伦理学要求在传统伦理研究的内容、范围和方法上进行变革。就此问题本文梳理和描述了西方生态伦理学主要观点和解决思路,并由此反思了中国生态伦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云南少数民族由于其原始崇拜、风俗习惯、禁忌和宗教信仰,客观上很好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事实上已造福于一方百姓和子孙后代。从生态伦理的角度出发,云南少数民族生态行为遵循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是符合当代生态伦理标准要求的,也为当代生态伦理建设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思路,如坚持生态文化的净化原则,建构正确的民族生态伦理观等。  相似文献   

9.
生态旅游与生态伦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危机呼唤生态伦理教育。首先从生态的定义出发,提出生态伦理和生态伦理教育的含义。接下来从生态伦理教育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生态系统稳定的需要两方面论证生态伦理教育的必要性。最后,从生态旅游的以自然环境为基础、教育性、可持续性三个核心特征论证生态旅游有利于生态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10.
生态伦理和绿色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全球的生态危机导致全球性的生态运动,引起人们对工业时代的文化范式、世界观和价值取向以及生产生活方式进行反思.这就导致两个论题:生态伦理和绿色经济,前者关系到人们的精神生活和伦理世界,后者关系到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经济世界,它们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才能克服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全球的生态危机导致全球性的生态运动,引起人们对工业时代的文化范式、世界观和价值取向以及生产生活方式进行反思.这就导致两个论题:生态伦理和绿色经济,前者关系到人们的精神生活和伦理世界,后者关系到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经济世界,它们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才能克服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仁爱观念与生态伦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儒家古老的“仁爱”观念中,蕴涵着与现代生态伦理相契合的合理因素。儒家提出“仁民而爱物”和“万物一体”的思想,是将人类所特有的道德情感贯注于自然万物,要求人们把万物当成自己的同类甚至血肉相连的一部分来爱护,强调人对自然万物负有 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这是一种极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生态哲学资源。作者认为,科学的态度辅之以儒家式的道德意识和生命情怀,应该是现代人类对待自然万物的最合理态度。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教育伦理生态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伦理精神缺失,即在教育中对升学率、就业率等数据的注重超过了对学生本身的关注,把受教育者当作谋取利益的工具。伦理精神缺失的原因主要在于教育者对利益的过分追逐压抑了职业道德,深层次的根源则在于社会收入分配制度。伦理精神的缺失既不利于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成长,也不利于良好的知识生态的形成。应对伦理精神缺失的问题既需要教育内部的努力,大力加强教育者的职业道德建设;也需建立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为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和社会导向。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生态环境治理力度逐步加大,局部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整体尚未持续好转,生态赤字继续扩大。在当前资源开发教育不够、生态伦理意识不强及生态伦理教育合力形成不够等问题下,应从加强宣传教育、明确生态责任、坚持崇俭戒奢等几个方面入手,加强生态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15.
当代经济发展已经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危机,这是因为经济的发展在很多方面与政治、化的进步都存在相互冲突的地方,其具体表现就是当代社会的经济中心化。要引领当代经济发展走出这个危机,只有建立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生态”的发展模式,即经济、政治、化各方面发展的相互论证和支持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论生态和谐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和谐伦理源于生态环境恶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森林危机,土壤退化,酸雨问题,物种濒危,声、电磁波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是当今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触目惊心的生态灾难,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一系列伦理问题。施韦兹“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学、莱奥波尔德的大地伦理学、卡逊的尊重自然伦理学、辛格的解放动物的伦理学、丸山竹秋的地球伦理学、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构成了和谐伦理发展链条上不可缺少的环节。苏宝梅等的《和谐伦理学宣言——为了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存在的和谐发展》在梳理了生态伦理的种种形态后,明确提出了和谐伦理学。和谐伦理涵盖了自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生态和谐伦理是和谐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和谐伦理主要包括六方面内容,而发展生态和谐伦理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迄今为止,伦理观念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传统人类伦理观念和当代生态伦理观念前后两大阶段。传统人类伦理观念以人类生命中心主义价值观为基础,当代生态伦理观念则以生物生命中心主义价值观为基础。二者都存在着虚妄性,都是一种狭隘的生命特权主义伦理观。物种伦理观念是在对传统人类伦理和当代生态伦理观念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所达到的一种全新的伦理观念。它把整个自然界中的所有存在物都纳入到道德关怀的范围内,主张建立起人类和各物种之间的全面的种际伦理关系。物种伦理观念是对传统人类伦理观念和当代生态伦理观念的双重超越,是伦理观念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确立环保伦理规范依据了下列事实背景,即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现代生态伦理学、建立人与环境的互利关系,多种保护手段互补、维持生态和经济发展的平衡等。当代环境伦理规范应有丰富、溶刻的内涵,要求人们在处理与环境的关系时必须明确,义务高于权利,享乐小于生存,自然大于生人,预防重于治理,未来属于子孙,无限源于有限、环境优于其他,要本在于自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环境问题在现时代的凸现,人们在认识人对自然的权利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反思人对自然应有的义务与责任,从伦理道德维度来审视和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纵观楚雄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彝州)状况,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调成为制约彝州发展的最大障碍,积极创设生态伦理环境,发挥生态伦理的内驱力作用,对推进彝州生态经济大州建设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态伦理与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伦理学第一次把伦理道德的范围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直观地提出了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存在共同利益,地球是全人类的共同家园。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应该让当代大学生学会尊重自然,珍惜资源,接受绿色文化,增强生态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