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颜色与色盲     
视觉是人体所有感觉中最重要的。外部信息约70%是由视觉系统接收、处理和感知的。人眼对于环境中光线和色彩的分辨最重要的在于视网膜中感光细胞层。感光细胞又分为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两种(图1)。视杆细胞细而长,视锥细胞  相似文献   

2.
当人从强光处进入暗环境时,最初对任何物体都看不清,经过一段时间后,又能逐渐看清物体,这种视觉的敏感性变化,称为“暗适应”。现在城市孩子的暗视应能力普遍较差,应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暗适应是怎样产生的呢?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有视锥、视杆细胞两种。视锥细胞内含视紫兰质(感光物质),能感受强光和颜色;视杆细胞内含有视紫红质(另一种感光物质),能感受弱光刺激。强光下的视觉以锥细胞活动为主,而杆细胞基本上无作用。由明处进入暗处的最初7~8分钟内,锥细胞的感光色素迅速合成,但由于其对暗光的敏感性极弱,无法起作用,而对暗光敏感性强的…  相似文献   

3.
视觉细胞分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两种。在暗光下,视杆细胞灵敏度可比白天增加几十万倍,所以能引起暗视,但辨色能力很差;而视锥细胞则适宜在强光下工作,能辨别丰富的色彩。  相似文献   

4.
夜盲,亦称“雀盲”,表现为暗视觉不完全,暗适应能力减弱,但白昼视觉几乎正常。什么原因呢?这要从视网膜的构成谈起。 视网膜在受到光刺激后转变为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入到脑,形成视觉。视网膜能感受光刺激的细胞包括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只感受弱光,在夜间或黑暗处起作用,不感受强光和颜色。视杆细胞的感光物质称为“视紫红质”,眼睛感受微弱光线即依靠这种物质的感光作用;合成视紫红质的必需物质是维生素A,当人体缺乏维生素A时,引起视紫红质代谢障碍,导致视杆细胞功能不全,对弱光的敏感度降低,以致引起夜盲症。…  相似文献   

5.
颜色概念的获得包括感知-认知的过程,颜色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本文从人的视觉感知,生存环境及社会文化三方面解释颜色的认知原型,对英汉语中颜色词产生的隐喻进行了对比研究,旨在加深对其的理解和记忆,便于翻译和交流中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6.
猫头鹰是一种白天休息夜间捕食的夜行性动物。为了在夜间看清目标,猫头鹰练就了一双与之相适应的“夜视眼”。生物学家告诉我们,动物视网膜的感觉细胞分为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两种类型。猫头鹰的视网膜上主要由视杆细胞构成,在较弱的光线下就可以看清物体,因此它们能够在漆黑的夜里捕食。猫头鹰眼睛的奇特构造,使科学家深受启发。于是,他们仿造猫头鹰眼的视觉原理,研制出“夜视仪”。  相似文献   

7.
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它是人的重要感官之一,是人观察世界、认识自然的窗口.简单地说,当外界物体发射(或反射)的光线通过眼睛折光系统折射成像在视网膜上时,大脑对它产生的感知为人的视觉.  相似文献   

8.
丁娟 《家教世界》2022,(1):16-17
叶黄素到底是什么? 叶黄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绿色蔬菜里的色素,这种色素的颜色偏黄红,可以有效地吸收蓝光,从这点上来说,确实有保护眼睛的作用.叶黄素在人体里集中在人眼睛的黄斑部位,那黄斑是怎么来的呢? 外界光线落到视网膜上,我们也因此拥有视觉,看到这个世界.而视网膜的正中央位置就叫作黄斑,人的中心视力就是靠黄斑区的细胞介导的.  相似文献   

9.
颜色是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一定光波所引起的视觉现象,是人眼视觉的一种基本特征。简单说,颜色就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在人类语言中存在着大量记录颜色的符号——颜色词,这些词语在语言中被广泛使用,从而使其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由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阶层对颜色的感知不同,因此赋予其各种联想意义。  相似文献   

10.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这5种感觉让我们知道周围发生了什么事情,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由光源发出或物体反射的光线作用于我们眼睛里的视网膜所产生的感觉就是视觉。我们用眼睛来看东西,眼睛被称为心灵的窗户。  相似文献   

11.
每天早晨睁开眼睛,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红的花,绿的草,黄色的香蕉,紫色的樱桃……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能看到一个多彩的世界?为什么有些人只能看到灰色的世界呢? 我们所看到的颜色,是从光里面来的.比如太阳光,我们看上去它是白色或无色的.事实上,太阳光是七彩的,彩虹就是太阳光多彩的一个证明.当阳光照到物体上的时候,不同的物体会吸收一部分的光线,同时将剩下的光反射到我们眼睛里.这样我们就看到了颜色.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脑的普及,到网上冲浪的青少年越来越多。长时间注视电脑荧屏,对于眼睛没有发育成熟的少年来说,伤害极大。 人的视网膜上有两种视觉细胞,一种叫视椎细胞,专门负责在白天或明亮的光线下看东西;另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外出采集植物或室内制作动、植物标本,常是由明处进入暗处,开始看不清物体,认为是自己体质变差了,是身体虚弱的表现。对此,我们认为不是体虚是属正常现象,是视觉适应过程,也就是生理学中讲的暗适应。 大家知道,多数脊椎动物眼球的视网膜中有两种感光细胞,即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分布在视网膜的中央部位,视杆细胞分布于视网膜的周围部分。前者是感受强光刺激并能分辨颜色,主要在白天视物时起作用。后者主要感受弱光刺激,对光的  相似文献   

14.
Young—Helmholtz三色觉学说指出:可见光谱内任何颜色都可由红、绿、蓝三色组成。正常人可以用红、绿、蓝三原色光配出任何一种色泽,称为三色视觉。色觉障碍的人据其程度不同可分为三种:①异常三色视或色弱:可用三种原色光配出各种颜色,但所用的三原色光的量都与正常人不同,对颜色的辨别能力也较正常人为差.分红、绿、蓝色弱。②两色视或色盲:对一种辨色力丧失·仅有两种色觉,只能用两种原色光配出各种颜色名单色视或全色盲:三种原色均不能辨别,仅可用一种原色光改变亮度而配出各种颜色。本文按一般归组方法分述如下。一、先天…  相似文献   

15.
感觉器官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类器官,它们构成了个体认识外界环境的重要手段与工具,因此对幼儿进行感官训练是很重要的。而人体所接受的信息80%来自于眼睛。研究表明:3岁以前是视觉发展的关键期。视觉主要包括视觉敏度即“视力”和颜色视觉。刚出生的婴儿,视觉不协调,是杂乱无章的。1个月以后婴儿的视觉逐渐协调,开始出现视觉集中现象。到3个月时,婴儿的注视、移视和追视已经比较完善地发展起来。至于幼儿的颜色视觉,一般约从4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3岁~4岁的幼儿已经能够正确地辨别基本的颜色,但还不能将颜色与…  相似文献   

16.
一、美术教育是智力开发的金钥匙。当前学校教育在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训练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形象思维的教育。美术是形象思维的突破口。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视觉包括反映事物个别特性的视感觉和反映事物整体的视知觉,处于永恒运动中的世界万物,在其运动过程中,往往以一定的形状、体积、颜色等方式存在。事物的相对运动或静止状态都是通过其形状、体积、颜色等方式刺激视觉器官而反映到人的大脑里来,在脑中产生美术形象,给人以直觉的形象思维。因此,开发右脑离不开美术,美术教育对发展智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美术教育具有德…  相似文献   

17.
一、视障学生的感知觉及个性特征视障学生分为低视生和全盲生。低视生仅有微弱的视力,全盲生视觉基本丧失。由于视觉功能的缺失,视障学生失去了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相应地,他们的触觉、嗅觉和听觉等其他感觉相对比正常学生要灵敏。  相似文献   

18.
在现实世界中,色彩无形,只能依赖于具体有形的实物而存在.颜色作为一种视觉现象,人们对它的感知是通过它所依附的实物而获得的.所以对颜色进行把握时,人们最初是借助具体的实物去描述.  相似文献   

19.
年轻的父母,也许你不曾想到,一个小学生手眼协调、运动技能基于婴儿期的抓、爬、推、拖、拿、转、碰触等一系列活动;而阅读、写作的技能与早期的转圈、平衡、翻筋斗有关,至于搭积木、玩装配游戏则是训练数学、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最好开始。孩子的这些活动都叫感知运动学习。刚刚出生的小宝宝都具有原始的反射行为,他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必须通过视、听、尝、嗅、触5个途径。所以,孩子是通过他所看、所听、所尝、  相似文献   

20.
0~1岁的婴儿处于心理发生期。这时婴儿心理的萌芽突出表现在感知觉的发生和发展上,他们正是通过这日益发展的感知觉来认识和了解世界的。因此,尽早为婴儿提供丰富的感知刺激是非常必要的。下面介绍几种训练婴儿感知觉的游戏。一、视觉训练婴儿期是视觉发生、发展的关键期。新生儿数小时后就产生视觉,从此经历了注视(2~3周出现)—移视(3~4周出现)—视追踪(3个月出现)—视分辨能力(5~6月出现)的发展过程。依据这个发展规律可采用的游戏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