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私从”是汉代社会中数量不菲的一种群体身份称谓。结合汉简资料记载,“私从”是征戍吏士等私人所雇佣的随从,其身份既不等同于“私客”,也异于标志身份特征的“葆”,来源构成颇为复杂。汉政府采取以吏系人、统一配给口粮及专门的出入关登记汇报制度,既实现了对私从的有效管理,也发挥了其在征伐屯戍等活动中的功用。  相似文献   

2.
《傅雷家书》在中国知识界之所以大名鼎鼎和广泛流传,在于其字里行间既体现了作为父亲的傅雷(1908~1966年)对于孩子的亲切关怀与严谨教导,也展示了傅雷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人间情怀”。而这种“人间情怀”我们在傅译的法文名著中也不难体会。除了家书之外,傅雷就是以法国文学翻译大家而名世。其实,家书纯属“妙手偶得”,翻译才是傅氏的“出色当行”,他后来选择“闭门译书”为业,以“稿费”谋生计,未取国家一分之俸禄,既可见他一生事业重心之所在,也可见其“译术”之高超。而要谈论傅雷一生事业之渊源,则不可不从其留…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以“天人合一”为例证,旨在阐述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必须作一种全方位的审察。既可以采用文化之维,以见出其精神意蕴,也可以运用逻辑演绎。以寻绎其基本模式;既可以采用我注六经,以见出历史本真。又可以使用六经注我。以领悟其现代的启示。通过这种多种角度的整合与建构,我们可以透视中国古代文论的整体风貌。这样对于当前呼声日隆的“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无疑具有一种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4.
黑+白=?     
“白灾”!“黑灾”! 世纪之交,那场暴风雪和沙尘暴在肆虐内蒙古草原的同时,也把这两尊瘟神的代码深 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旱魃横行,赤地千里,称其为“黑灾”;风雪肆虐,冰天雪地,称其为“白灾”。 “黑”与“白”,能用这两个既单纯,又丰富;既形象,又蕴藉的字眼以冠灾难的,只有与 草原息息相关,休戚与共的民族才有这份想象力和概括力。然而,真正给我震撼的还不仅是 大自然以“黑”与“白”的手段,对人类无节制攫取所进行的无情报复。 “唉,‘教育生态’中的‘黑灾’‘白灾’更不能忽视呀!”一天,一位深深地爱着 草原,献…  相似文献   

5.
从前期《大学古本原序》与《大学古本旁释》的“诚意”之教,到后期《大学古本序》与《大学问》倡导的“致良知”说,王阳明的大学思想是由初创逐步发展到成熟的。其间,既括了王阳明恢复《古本大学》并推崇其为达到“万物一体”的道德境界的“大人之学”的努力,也包括了王阳明对《大学》思想内容的重解,以服从其心学体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林兰香》围绕勋戚世家的“家风”、“私情”建构起一个特定的文化秩序。作者试图通过这个秩序来阐释某种新的文化意义,建立一种新的价值体系,但自始至终作者既无法阐释清楚特定的文化意义,更无法建构合理的价值体系;既不能给男主人公以明确的价值定位,也不能给女主人公以合理的归属;既强调“夫为妻纲”的封建伦常秩序,又欣赏新型的男女关系;既主张出相拜将又宣扬归隐山林,使其文化指涉和定位陷入困惑之中。  相似文献   

7.
人皆以孔子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皆以老、佛为异端,吾亦以为异端。人人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父师之教者熟也;父师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儒先之教者熟也;儒先亦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孔子有是言也。其曰“圣者吾不能”,是居谦也。其曰“攻乎异端”,是必为老与佛也。   儒先臆度而言之,父师沿袭而诵之,小人朦聋而听之。万口一词,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自知也。不曰“徒诵其言”,而曰“已知其人”;不曰“强不知以为知”,而曰“知之为知之”。至今日,虽有目,无所用矣 !  余何人也,敢谓有目 ?亦从众耳。既…  相似文献   

8.
“教唆未遂”构成犯罪是欠妥的,因为它既没有形成共同的犯罪故意,又没有明确的犯罪客体,其社会危害性也较微弱。对其处罚,既难以操作也无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贵港高中以“校园文化建设年”为契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绿色贵高.科技贵高,人文贵高,和谐贵高”为宗旨,以打造“学园”、“花园”、“乐园”为目标,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硬件软件兼施,精神物质并重,既体现主旋律,又倡导多样化;既加强规范引导,又注重个性发展,从而实现了校园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全面繁荣。  相似文献   

10.
南阳方言中的助词"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阳方言中的“哩”,既可作结构助词,也可作语气助词;“哩”有其特殊作用,它既可做结构助词。也可做语气助词;“哩”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不同。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1.
“方物”是远古形成的一种认知方法,它既指“各方物产”,也指以“方”区分各方之物。“方物”的分类编码的功用,在《山海经》中表现为建立、区分各方神灵异怪。“方物”即是“方神”,其目的是为了“格物致知”,通过博物的形式来达成对事物利害的认识,并进而创立一种独特的宇宙秩序。  相似文献   

12.
存在主义有句名言,“人以他人为地狱”,其精辟之处是概括了世界对个体的影响——即人们是通过他人“看到”自己的,既可以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批评,异化出他人画出的地狱般的自己,也可以通过他人的肯定,变成美好而智慧的自己。所以,我们也可以说“人以他人为天堂”。  相似文献   

13.
《古汉语研究》长期奉行“熔古今中外于一炉”的办刊方针,继承我国“朴学”的优良传统,力主创新,走学术期刊的精品化之路,在我国期刊由“综合型”逐步转为“专门型”的改革中,起了导夫先路的作用,其办刊特点主要表现为:学术研究领域广,信息量大,既“博”又“专”,学术上全方位创新,既使人乐闻新道,又给人以求新门径,治学严谨,既师承朴学之实事求是,又益这以现代科学之严密,坚持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学风民主,既发挥专家群体的主体作用,又鼓励后学勇超前贤,对古汉语领域的研究成果积极鼓励,支持和宣传。  相似文献   

14.
五代时期,前后蜀词坛创作兴盛,词人们效法温庭筠,其审美理想趋于一致,从而产生了中国词史上第一个文学流派——花间派,形成了代表前后蜀词风的“花间范式”,对后世词的创作影响深远。既使“词为艳科”、“以婉约为宗”、“诗庄词媚”的词学传统由此确立,导致“本色当行”的婉约词成为千年词坛的主流;同时经过前后蜀词人对多种题材及风格的大胆探索和尝试,也有效开启了千年词坛风格流派多样化的端倪。  相似文献   

15.
短文的分量     
章的分量不是以字数多寡篇幅长短衡量的。‘当年梁启超向清华研究院推荐陈寅恪为导师,校长曹云祥问:“他是哪一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博士,连硕士也不是。”问:“那他总该有大吧?”答:“也没有作。”曹为难:“既不是博士,又没有作,这就难了!”对曰:“我梁某人也没有博士学位,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从人物塑造和情节设置的合理化角度对“英雄杀嫂”这一故事类型进行主题分析,元明侠义故事多借助英雄在“酒与色”、“江湖与家庭”、“兄弟与妇人”等多元选项中作出既合乎江湖规则又合乎伦理道德的选择,以确立英雄在江湖中的地位。这类侠义学为达到此目的,不惜以丑化女性和婚姻作为牺牲,并把杀死妇人当作江湖结义的一种仪式来渲染。此外,早期血腥的“杀家”故事演变为元明“杀嫂”故事,也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据说,“冒”字为中国第一易错字。“冒”上部既不是“日”也不是“曰”,而是“冃”——下不封口,两短横与左右竖也不相连。《说文解字·冃部》:“冃,小儿、蛮夷头衣也。从冂,二其饰也。”  相似文献   

18.
柳永评价“热点”“盲点”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柳永的人品既不卑鄙,也不高尚,他是世俗中人、性情中人。其词品与人品之间不能划等号,也不应以道德评价代替审美评价。柳词在历代传播过程中发生一些价值增减和变异,它被接受者积极或消极地“曲解”。应充分重视评价差异性的接受者因素。柳词在词史及文学史上的成就是由其“时效”价值和“历时”价值共同构成的,柳词的“俗”化在文学观念上有突破性的意义。柳词的文化史意义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市民文化、都市文化、通俗文化的成就和发展方向。应结合历史语境和当代语境,对其做出既合乎历史的、又合乎逻辑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苏轼以其风貌崭新的婉约词对传统婉约词风进行了大胆的析。他变传统婉约词的“以俗为美”为“以雅为美”,淡化、内化了以艳为美的婉约词风;他以诗为词,使词由类型化到个性化,给传统婉约词注入了活力和生产。苏词既继承了晚唐以来婉约词委婉抒情的写作技巧,又对其进行刷新,从而挽救了婉约词每况愈下的词风。  相似文献   

20.
也谈以读促写──一种“自我唤醒”的教学艺术张彦儒中学作文教学最基本的套路是读写结合,以课文为写作范例,模仿借鉴,以期实现对范文的超越。所谓超越,是指既就范而又不为其所囿,到头来能够走向创造性作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实乃一种“自我唤醒”的教学艺术。直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