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自人生初始,就一直伴随着孩童的成长。对成人而言,阅读主要是指对文字符号进行理解并获取意义和信息的过程。对儿童而言,由于其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他们不识字或识字很少,不可能像成人那样阅读。所谓儿童阅读,也就是早期阅读,是指儿童在正式进入阅读前掌握相关经验和技能的阅读欣赏和感悟活动,表现为在成人直接指导和参与下,由成人朗读和讲述、儿童听赏的特点。成人为儿童阅读,是实现早期阅读最终教育目标——儿童独立阅读必要的途径和过程。因此,作为儿童成长中最重要的"他人",成人如何为儿童阅读,如何激发儿童阅读的兴趣,唤起他们探索世界的好奇心,最终引领儿童进入美妙的阅读世界,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在媒介文化的时代里,儿童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下儿童日益远离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其阅读状况令人十分忧虑。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特征和意义,对儿童的成长必不可少;由于儿童群体的特殊性,成人必须对儿童的阅读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从而充分发挥儿童文学特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电子媒介所传达的图像世界、流行文化、娱乐文化等给儿童文学阅读带来巨大冲击,使得儿童对深度的文字阅读与思考产生疏离。"成人本位"的传统文化、"工具理性"的价值取向、成人文化与儿童文化间的差异以及经验主义的儿童观都是造成儿童文学阅读之"失"的原因。应从儿童文学阅读生态场的创设、儿童文学阅读习惯的打造、儿童文学阅读兴趣的激发以及教师儿童文学阅读指导能力的提升等方面破解当下儿童文学阅读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儿童精神的纯真、诗性逻辑、游戏性等特质,不符合甚至相悖于成人成熟的价值标准,而儿童精神的成长又要依托于来自成人及其教育的引导。儿童精神在成人主导的教育中容易受到忽视,早期阅读教育亦存在此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背离儿童精神,主要体现为:在观念上存在着功利性倾向,在材料的选择上偏离儿童的精神需求,在实施方面缺乏儿童精神的积极导向,在环境创设上缺少儿童精神的必要支持。早期阅读教育背离儿童精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文化根源,在于我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对“文字”及“神童”的崇拜;究其现实原因,在于现代社会及教育的功利化;究其教育定位,在于成人本位视域下忽视儿童的主体性及其精神特质。儿童精神引领下的早期阅读教育需要做到:目标的制定应趋向科学性,材料的选择应注重多样化,环境的创设应凸显陶冶性,实施的途径应强调体验性,效能的评价应考虑全面化。  相似文献   

5.
儿童性与儿童阅读安全问题密切相关,成人对儿童性的界定决定其对儿童阅读内容的选择。将"童心童趣"视为儿童性的主要内容,意味着表现"童心童趣"的作品最适于儿童阅读。但是,这使儿童心灵处于过度保护之中,从而失去对现实的接受和抵御能力。因此,成人不能主观地决定儿童阅读的内容,而应依据儿童在阅读过程中的反应来选择、调整儿童的阅读内容。  相似文献   

6.
"书香校园",更多的是通过创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使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为书香社会的形成奠定基础。近年来,由于成人对童年世界认识的模糊,造成了教师、家长在儿童阅读世界的越位,限制了儿童阅读的自由选择权利,局限了儿童的阅读活动形式,牵制了儿童的阅读思维方式,不可避免地使阅读成为儿童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成为课余生活的负累,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扼  相似文献   

7.
“阅读形象”是指儿童在阅读活动中,通过再造想像将文字符号转化为脑海中的形象。儿童与成人不同,成人有一定的阅读和生活经验。很容易在再造想像中将文字符号转化为脑海中的形象。而儿童由于年龄的限制及审美经验的不足,对文字美的内涵往往难以把握,需要教师蹲下身来,用儿童能够理解的方式去唤起他们的审美体验,激发他们的想像力,从而使其充分感受到文字的魅力、阅读的愉悦。  相似文献   

8.
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问题基本上都与不尊重儿童文化有关。儿童文化是儿童群体特有的 ,儿童文化的精神是自由和平等。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有区别 ,但是它们处在一个共同的连续体上。协调好儿童文化和成人文化的关系是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的关键。但是 ,儿童文化在社会和成人文化的压制下 ,有趋于消亡的危险。走向儿童文化是时代的召唤 ,而走向儿童文化的前提是必须尊重儿童  相似文献   

9.
儿童文化就是指在社会大文化的背景下,在成人文化模式与社会化模式的引导下,为儿童所共认、共创、独有、独享的社会群体文化。一个“共”,一个“独”,揭示出儿童文化的本质属性,“共”表明儿童文化首先是群体文化;“独”表明这种群体文化的主体是儿童,而不是成人,它有自己的特色,但它必须是在成人文化的引导下进行。因此,按照创造主体来划分,儿童文化的外延可分客体文化和主体文化。客体文化是指在人类文化史中,成人对儿童的看法、观点及在这些观点看法的指导下,为把儿童培养成社会与时代所需要的人所进行的教育行为的总和,具体体现在历代儿童观的演变之中,主体文化是规定儿童文化本质属性的东西,如前面所述。儿童文化的职能是:它是儿童预期社会化的中介,起着桥梁作用;也是儿童自我发展的辅垫。  相似文献   

10.
优秀文化的积淀对儿童未来的学习影响深远。儿童甚至是幼儿期,他们的记忆力、理解力是惊人的,是我们成人无法想象的。在儿童时期适时地给他们播种下文学的种子,对其未来的学习,甚至是做人影响都是巨大的。一、以教材为点,辐射学生阅读面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1.
儿童阅读应考虑他们的共性需求和个体需求。共性需求主要体现在育人根本任务、民族文化传承和心理发展规律三个方面;个体需求主要取决于他们的性格特点、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等。教师应根据儿童的阅读需求,帮助儿童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促进每一个儿童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同伴关系是儿童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并经常性地成为图画书所承载或映射的一种内容主题。儿童通过进入图画书中的故事世界,感知既有的同伴交往文化,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丰富自身同伴交往的经验,发展同伴交往能力。成人应坚持“以儿童为本位”的价值取向,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图画书的价值,发展儿童同伴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3.
秘密与儿童时代密切相关,然而,儿童时代秘密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常常被成人忽视和误解。由于受到成人文化对儿童秘密的冲击,来自学校、家庭的过度监督,儿童缺少自主体验秘密的时间与空间,当前儿童秘密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为了"解救"儿童秘密,成人首先要走进儿童时代、尊重儿童秘密,学会辩证地看待和处理与儿童秘密的关系,为儿童创设自主体验秘密的时空,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秘密的教育作用,以期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阅读形象"是指儿童在阅读活动中,通过再造想像将文字符号转化为脑海中的形象.儿童与成人不同,成人有一定的阅读和生活经验,很容易在再造想像中将文字符号转化为脑海中的形象.而儿童由于年龄的限制及审美经验的不足,对文字美的内涵往往难以把握,需要教师蹲下身来,用儿童能够理解的方式去唤起他们的审美体验,激发他们的想像力,从而使其充分感受到文字的魅力、阅读的愉悦.  相似文献   

15.
走向儿童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晓利 《教育科学》2001,17(3):62-64
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问题基本上都与不尊重儿童文化有关。儿童文化是儿童群体特有的,儿童文化的精神是自由和平等。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有区别,但是它们处在一个共同的连续体上。协调好儿童文化和成人文化的关系是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的关键。但是儿童文化在社会和成人文化的压制下,有趋于消亡的危险。走向儿童文化是时代的召唤,而走向儿童文化的前提是必须尊重儿童。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中,对于儿童的阅读习惯培养有所忽视,无论是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抑或是家长、教师和其他成人都有疏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在于阅读习惯的培养。要通过有意识地开展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成人对低年段儿童进行领读、荐读、导读和伴读等形式多样化的阅读训练,并坚持使阅读训练加强计划性,安排持久性,就会有效引领低年段儿童在书海中自由徜徉。  相似文献   

17.
知识类图画书是儿童阅读的重要资源,它对儿童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和科学知识经验的积累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教师和家长对这类图画书的认识有偏差,所以儿童接触这类图画书的机会较少.在为儿童创造阅读机会的前提下,成人还应考虑如何有效指导儿童阅读.集体讲读即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指导方式,成人应关注其实施的关键要素,并创设相应的环境与氛围.  相似文献   

18.
<正>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后备力量。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城乡间在经济、文化、卫生等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大。由于城乡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距,致使乡村文化服务供给较为落后,农村儿童阅读资源匮乏,严重制约了其成长与发展。由胡登全、邓倩所著的《大众传播时代留守儿童的阅读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一书,通过深入调查留守儿童,分析了留守儿童阅读困境的多种表现。全书共五章:第一章指出当前留守儿童阅读的困境,阐明了研究的意义、内容、方法等;第二章从大众传播视角分析留守儿  相似文献   

19.
在儿童文学阅读中,由于儿童读者的年龄特殊性,他们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独立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有了成人阅读指导者的存在。在文本面前,指导者与儿童一样是"读者",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只有"先读"者与"后读"者的区别。在阅读指导过程中,指导者为儿童阅读提供引导、帮助,是沟通文本与儿童读者的"中介"。故而,儿童文学阅读指导者应是儿童的理解者、解放者,是儿童文学的热爱者,是儿童阅读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相似文献   

20.
对话阅读方案是由美国纽约州立大学Whitehurst博士于1988年首次提出的.该方案视阅读为促进儿童语言和认知发展的契机,旨在通过成人-儿童在图画书阅读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来促进儿童前读写能力的发展.对话阅读作为成人和儿童共读的阅读方式,其最大特点就是角色转换:儿童是讲述故事的主角,成人是听众,是儿童的交谈伙伴和促进者.本文从对话阅读方案的理论基础、具体内容、贡献,以及对对话阅读方案的评价等几个方面,对对话阅读方案作了较为系统的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