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文是学生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学生作文首先接触的是题目。题目新颖且有鲜明的色彩,饱含着激情,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情感在心中激荡起来。反之,命题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积累,不考虑能否引起学生作文的兴趣,在一定意义上讲,会抑制学生的写作心理,压抑学生的作文情感,“只有儿童的心底流出来的命题,儿童才能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叶圣陶先生这句话说出了作文命题的真谛。因此,作文命题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和需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触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才能激发他们的作文积极性和主动性。作文命题要注意“四性”: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培养语文能力成为该学科的核心任务。转变思想 ,打破两个“分离”,形成综合发展观念 ,为作文教学奠定基础 ,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水平 ,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独特的、敏锐的触角去感受世界 ,在感悟中去发现美 ,进而去表现美。让作文回归生活 ,让个性回归作文 ,让成功回归学生 ,才能迈向一个新的作文天地  相似文献   

3.
经过两年多的作文教改实验,我们认真研究了学生写作兴趣的来源以及作文指导、修改的方法。认为:学生写作兴趣源于对生活的热爱,作文指导课应以学生活动为主,作文评改应调动学生积极险,师评、学生白评、小组互评相结合,及时反馈信息,这样才能全面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具体来说,应从“三自”做起,培养学生做作文教学的主人:在活动中,自主地积累素材;在情境中,自然地投入写作;在评改中,自由地反馈信息。  相似文献   

4.
杨昶 《现代语文》2006,(7):127-127
新课标中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这样的要求带来了中考作文命题方向的转变:作文形式出现了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等形式,选材空间更宽,内容更贴近学生实际,也更关注生活,同时对学生的能力考查范围也更广。近年来,话题作文正逐渐取代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在中考作文中呈上升趋势。这是由于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更灵活,开放性强,有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在作文中展现个性。也使学生在作文时减少了审题偏差,避免了作文中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尴尬局面。但中考作文拒绝平庸,我们在写作时切忌千人一面,平铺直叙,作文应是自己独特情感的体现,要有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在中考作文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它却长期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少慢差费现象更为严重。经过分析研究,我们创设了“自能式素质作文”教改实验。经过几年的实验.取得了初步成功。实践证明,只有在作文教学中采取开放导练,才能实实在在地提高中学生的作文素质。我们的做法如下: 一、生活积累式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的现实生活.犹如一座矿藏丰富的“宝山”,初看上去,似乎平平常常,只有睁大自己的眼睛,开动自己的脑筋,才会有所发现,才能捕捉到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才能把平凡生活的深刻意义反映出来。 1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写作…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必由之路,而作文能力又是一种将学过的语言理论知识运用于作文实际的具有综合性的能力。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必须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作文的全过程,就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积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到的语文知识最终转化为作文能力,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作文是现实生活在学生头脑中反的产物。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源于生活。从一定意义上讲,作文就是认识生活和表达生活和谐统一。传统的作文教学与生活相脱离,不大注意指导学生向生活中探究写作之源,学生往往闭门造车,写出来的作文没有生活气息,不是无病呻吟,就是千人一面、万人一腔。作文其实是一个动态过程,作者 须得拥有一定生活经历,对生活所理解和领悟之后,才能产生写作欲望,进而写生较好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对文章进行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批改,也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要认真研究的是:修改作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教师应该怎样批改学生的作文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我认为以下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龙成琼 《小学生》2011,(5):31-32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有兴趣才能开拓思维发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 1 引导观察,贮存作文材料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选材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0.
蒋妍 《华章》2010,(35)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作文教学长期被作文教育等于美文教育的指导思想所充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通常将重点放在写作技巧上,从而忽略了学生的真情表达,扼杀了其个性发展.而日本的生活作文教育,则以学生的生活为原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我心灵世界.本文从比较研究的角度,对中日两国作文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自我情感表述的过程,是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才能让学生作文言之有物,不惧写作。  相似文献   

12.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和土壤,没有丰富的生活内容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就写不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的过程进行初步探索:关注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即让作文素材的获取、积累和处理都体现出生活的内容,让作文教学和写作的过程都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作文教学,让生活走进学生作文,让作文走近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13.
现代科技发展对信息传递和文化传播的影响促生了多媒体作文形式和网络作文方式,进而刷新了传统的作文概念并全面更新了作文理念。对学生作文生成机制和教学模式的客观审视与换位反思,凸显了作文的素质特征和实践本质,感应着作文过程中所浸润的情理因素和生活体验,开始实现人文精神与生态品质从作文领域向学生本色世界的逐步回归。  相似文献   

14.
黄孟轲在《中学作文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中说:“我们的作文教育首先教学生做人,让假话、空话远离作文,让健全的主体人格精神意识进入作文。从描写学校生活到构建内心世界,到对生活进行提炼和升华,让学生的作文能朝着多元的方向蓬勃发展。这是作文教育的必由之路。”又说:“真正的个性写作,意味着写作者对生活、对生命的刻骨铭心的,至少是有所感悟有所体味的独特的体验,是一种只属于‘我’的别人无法取代的情感世界,是一个‘小天地’。”是啊,生活是作文之源,作文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审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生作文要求提高学生写作的自主性,而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将作文回归于生活,指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感悟和体会,才能让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挥洒自如.基于生活化的视角,对在高效课堂构架下的小学作文自主性提出了策略.  相似文献   

16.
笔者经过多年探索,认为作文教学应做到四个结合,即:作文与做人相结合,口头作文训练和书面作文训练相结合,课内作文和课外生活相结合,写作指导和批改讲评相结合,做好这四个结合,学生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7.
周玉明 《辅导员》2010,(12):45-45
在小学中年级作文指导中,教师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为学生创设作文之情,丰富作文之源,积累作文之材,才能解决学生作文的老大难问题,学生的作文才会充满生机。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8.
大多数学生苦于作文难,一提到作文就头疼,写一篇作文要憋上半天儿才能完成。学习写作的兴趣更无从谈起。可是作文在语文中又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长期以来.在作文训练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按固有的模式去要求学生,甚至为了应付考试,在考前背诵作文。  相似文献   

19.
小学作文教学的一项根本任务就是学会表现生活美,要表现生活美,首先就要让学说学会感受生活美,发现生活美,热爱生活美。为此小学作文指导应加强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在作文指导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作文指导更贴近生活。这样,才能在作文中更好地表现生活,写出有血有肉,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  相似文献   

20.
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印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情感经验,激发学生的情感。”生动的写作素材来源于多彩的生活,我们只有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打开这扇生活之窗,做个有心人;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体验生活,尝试创造生活的能力,才能在作文过程中记真事,写真人,说真话,抒真情,做到轻松作文、快乐作文。以下试结合作文教学实践谈几点在此方面的作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