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水中的青蛙 一只青蛙在冷不防的情况下被扔进了沸水锅,千钧一发之际,它奋身一跃跳了出去.当再把这只青蛙放到冷水中,逐渐加热时,青蛙没有丝毫防备,惬意地享受着水的温暖,等它开始意识到危险,想奋力跳出去时,一切都已为时太晚.  相似文献   

2.
"青蛙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说的是青蛙坐在井中看天,只能看到井口大的天,比喻有些人目光狭隘短浅.那么青蛙坐在有水的井中看井口是变大还是变小呢?请看下面题目:  相似文献   

3.
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与动物性别的影响,如今在实验室有了最明显的证据。瑞典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表明,雄性蝌蚪在类似自然界中含雌性激素的污染物环境下,最终会长成雌性青蛙。  相似文献   

4.
[教学片段]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儿歌.课件出示儿歌: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相似文献   

5.
一、鱼牛现象:基于自身经验的个性化构想 1.什么是"鱼牛现象"? 有一则欧洲童话:一口不深的井中,住着一条鱼和一只青蛙.那只欧洲的青蛙不是我国成语"井底之蛙"中的青蛙.它除了坐井观天,还经常跳到井外,去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鱼对此十分羡慕,请求青蛙讲一讲井外的新鲜事物.青蛙讲到牛,说,"牛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头上长着两只角,肚子的下面长着四条腿……"鱼边听边按照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想象着牛的样子--鱼一样的头、鱼一样的身子和鱼一样的尾巴,头上却长了两只角,肚子的下面长了四条腿……--这就是所谓的"鱼牛".相应的现象就是建构主义借以阐述核心思想的"鱼牛现象".  相似文献   

6.
2002年、2003年的初中生物第二册将以前第九章中的“脊蛙反射实验”删掉了,原因可能是用大量的青蛙做实验有悖于保护生态,其次以前教材做这一实验时,正值初春季节,大部分地区的青蛙还在冬眠,到哪里去找青蛙呢? 删掉这一实验,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脊髓具有反射功能”这一知识,一般的人认为只有脑才具有反射功能。那么,我们完全可以用其他的实验来代替青蛙的搔扒反射,教学效果完全一样。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生物》两栖类一章的教学中提到 ,青蛙的皮肤有辅助呼吸作用。由于教材没有设置相应的实验 ,学生对这一生理现象存有疑义。针对这一问题 ,我首先让学生讨论并提出实验设计方案 ,在实验室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进行科学实验 ,得出正确结论。现把理想的设计方案介绍如下 :1 目的要求1.1 探究青蛙的皮肤有呼吸作用1.2 练习设计对照实验2 假设及分析青蛙的皮肤能进行呼吸作用 ,那么青蛙的呼吸作用应包括肺呼吸和皮肤呼吸 ,在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应比只用肺呼吸时多。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 ,就会导致容器内的气…  相似文献   

8.
吵闹的青蛙     
一位农夫来到城里的一家餐馆,向老板打听是否需要青蛙腿,并说他那儿有整整100万只。餐馆老板听后吓了一跳,问农夫从哪儿找到那么多青蛙。农夫回答“:我家附近有个池塘,里面有上百万只青蛙。一到晚上它们就开始叫,我都快被它们逼疯了!”于是农夫和餐馆签定了一项协议,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向餐馆供应青蛙,每次500只。很快,第一次交货时间到了。农夫又来到了餐馆,可是他手里只拎着两只瘦骨嶙峋的青蛙。老板很奇怪,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其他的青蛙在哪里呢?”农夫回答说“:是我搞错了,池塘里只有两只青蛙,那么多的噪音都是它们俩发出来的。”生…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时空》2007,(1):100-102
大西洋扁贝 北美洲沿海生长着一种有趣的大西洋扁贝,雄性扁贝在水底漫游,直到最后找到合适的配偶.这时,它就伏在雌性扁贝的背上.没过多久,雄性扁贝就会失去生殖器而完全变成雌性扁贝.  相似文献   

10.
土里钓"猴"     
我对露猴子的兴趣,在于一个"钓"字. 乡间能钓的东西着实不少,比如鱼,比如黄鳝,比如老鳖,比如青蛙,等等等等.我甚至见过有人钓鸡.  相似文献   

11.
青蛙警长刚进办公室,一只蜻蜓就飞进来说:"报告!我抓来一个小坏蛋!" "小坏蛋?"青蛙警长说,"叫什么名字?" "他的名字我也不清楚,只听大家叫他'蚜虫婆婆'." "蚜虫婆婆?没听说过,快带上来看看."警长连忙说. 当蜻蜓把小坏蛋带出来,警长就说:"什么蚜虫婆婆,这是瓢虫的幼虫呀."  相似文献   

12.
数学源于生活,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十分有趣的数学问题。解答这些问题,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找到“躲”在题目背后的信息,否则一不留神就会出错。例1:一口10米深的枯井,井底有一只青蛙,它白天向上爬3米,到夜里往下滑2米,那么什么时候青蛙才能爬出枯井?分析与解:  相似文献   

13.
曾经读过一个故事,鱼问青蛙陆地上有什么,青蛙告诉他,陆地上有长着翅膀的小鸟,长着角的牛和两条腿站着的人。于是鱼就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小鸟是长着翅膀的鱼,牛是长着角的鱼,人是两条腿站着的鱼。  相似文献   

14.
我在教《坐井观天》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按照惯例,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以《青蛙跳出井口了》为题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在学生认真思考、充分交流之后,我开始点名请学生说。第一位学生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无穷无际的大海,海涛吓得它忙向小鸟求救。第二位学生说,青蛙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青蛙陶醉了,它觉得以前的日子都白过了。第三位学生竟让青蛙坐上了飞机去环球旅行,青蛙一下飞机就对小鸟说:“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全班学生都被这位学生时髦的话语逗笑了,我也非常满意地笑起来。这时还有一位…  相似文献   

15.
可怕的适应     
科学家对青蛙生存环境的实验让人产生很多感慨。把青蛙一下子丢到滚烫的热水中,勇敢的青蛙能奋力一跃,脱离险境。而把它放进凉水中,再慢慢加热.青蛙会渐渐适应水的温度,当青蛙感觉生命遭到威胁时.它却已经没有更多的力气去逃命了。这真是一种可怕  相似文献   

16.
一群青蛙在河岸边高兴地嬉戏着,欢快中却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其中两只青蛙不慎掉入岸边的一个黑洞中.洞深,而且壁滑,两只青蛙为了逃生,拼命地上窜下跳……怎奈洞太深,耗费了全部气力,两只青蛙也未能跳出黑洞.洞口的其它青蛙看着洞中两只筋疲力尽的同伴,都露出同情而又无奈的神色,它们为洞中两只青蛙挣扎而又无果的惨状而心痛,就纷纷对着洞中喊道:"青蛙兄弟,这个洞太深了,你们别跳了,别挣扎了,那都是白费劲,与其筋疲力尽地惨死,不如留点力气回忆过去的愉快经历,享受生命的最后快乐.  相似文献   

17.
以<聊斋志异>作为个案研究, 重构小说中小人的世界.着重在钩勒神话故事中小人的外貌、性格和神通,强调小人形体的矮小,以及与原形的关系;也从其外貌揭示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小人发展到后来越来越人化的事实.所涉及的精灵,计有人体器官守护神、狐仙、五通、老鼠、狐狸、猴子、青蛙、鴞鸟、螃蟹、乌龟、蝎、蛇、牡丹、小鬼、牛等主要的精灵.  相似文献   

18.
在“观察和解剖青蛙”实验中 ,传统的方法是将青蛙用乙醚麻醉或用“双毁髓”法将青蛙处死 ,然后再进行观察和解剖。我们借助青蛙冬眠的习性 ,在 5年的实验教学中 ,采用冷冻法麻痹青蛙 ,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与传统方法相比 ,冷冻法更为简便易行 ,不仅排除了有害刺激性气体对学生身体的伤害 ,而且避免了“双毁髓”过程中由于青蛙挣扎造成的课堂秩序混乱。操作方法是 :将青蛙放入冰箱内 (温度控制在 -1℃~ -3℃内 ) ,历时 2h~ 2 .5h ,当青蛙不能再动弹时 ,就可以进行外部形态的观察和解剖。解剖时能清晰地看见青蛙心脏有节律地搏动、肺…  相似文献   

19.
美国康乃尔大学曾做过这样的试验.他们把一只青蛙扔进滚沸的油锅,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这只青蛙奋力一跃,跳出锅外,安然逃生.过了一会儿,他们又把这只青蛙放到一个盛满凉水的锅中,青蛙游得逍遥自在,恬然自得;然后,他们悄悄从锅下加热,等到青蛙觉察水温的提高危及生命时,它却没有了那奋力一跃的力量,只能葬身锅底.……  相似文献   

20.
曾经读过一个故事:鱼问青蛙陆地上有什么?青蛙告诉他:陆地上有长着翅膀的小鸟、长着角的牛和两条腿站着的人。于是鱼就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小鸟是长着翅膀的鱼,牛是长着角的鱼,人是两条腿站着的鱼。显然,鱼心目中的陆地是从他的生活经验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