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维的乐趣     
谈到思想的乐趣.我就想到了我父亲的遭遇.我父亲是一位哲学教授.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从事思维史的研究。在老年时.他告诉我自己一生的学术经历.就如一部恐怖电影.结果他虽然热爱科学而且很努力.但在一生中却没有得到思维的乐趣.只收获了无数的恐慌。他一生的探索.只剩下了一些断壁残垣.收到一本名为《逻辑探索》的书里,在他身后出版.  相似文献   

2.
午夜纸鹤     
贺蓝卿 《知识窗》2010,(4):34-35
在年少轻狂的岁月里,她也曾触摸过爱情的轮廓。虽然它只像一场悲喜交错的话剧,而她却是那黑暗里入戏的观众。她手指在黑暗中不停跳跃,折下那一千只纸鹤,只为他许下一个心愿。  相似文献   

3.
穆宪勇 《科学中国人》2010,(12):100-101
在希腊神话中,阿波罗又名福波斯(Phoebus),意思是"光明"或"光辉灿烂",他是光明之神,他光明磊落、在他身上找不到黑暗,所以他也称"真理之神"。在人类最初的认知里,光明之于黑暗,就像真理之于愚昧。  相似文献   

4.
姚瑶 《科教文汇》2012,(28):70-70
余华在《活着》里通过一次又一次对死亡的描述,突出了“活着”的艰难,也表达出了他对“活着”的理解。本文通过品读《活着》,试图探析余华创作从“先锋”走向“现实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古保祥 《知识窗》2011,(10):6-7
我躲在平房的间隙里,大气小敢出,父亲急得像只猴子,手里举着个拖鞋,煞有介事地摇摆着,永意着这世界上唯有父亲才有的一种威严。他虽然着急,却仍然不爱说话,这是他的性格。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父亲木讷沉默的性格保持至今,再无更改的可能性,这也导致了他的脾气暴躁,在人前人后才华得不到施展。越是这样,他就越会拿家里人出气,我便成了他直接追踪暴打的对象。  相似文献   

6.
钟灵 《科教文汇》2005,(1):33-33
漫画家方成兄为我画过一幅漫像.作为他写的《钟灵外传》的插图,发表在《人物》杂志上,画的是我正在挥笔作画。最有趣的是在我屁股后面的口袋里.装着一瓶白酒,大约为了喝起来方便,居然在瓶颈上还扣着一只酒杯,谁看了也会忍俊不禁。可见我和酒神结下了不解之缘,已经载入报刊,名声在外了。  相似文献   

7.
两代情缘     
我是《发明与创新》杂志的一名忠实读者。在我的记忆中,《发明与创新》一直是我儿童年代的启蒙读物之一。因为我父亲是一个农村基层科技工作者,工作的需要使他如饥似渴地爱好着与科技推广有关的一切书籍,而《发明与创新》自1984年创刊之日起他就深深喜欢上了它,一直到今日,父亲几乎很少错过对每一期的阅读。现在他戴着老花眼镜阅读《发明与创新》杂志,早已没有了当年因功利而阅读的急迫,也没有当年一目十行的浮躁。每次新杂志到达的当天下午,父亲便一壶茶,一盘花生米,夕阳光辉里,  相似文献   

8.
自己的音色     
我记事起,父亲的巧手在镇上是很出名的。我13岁那年,我与几个同学组装了一架木制模型飞机,并且很想为它增加一个动力引擎。父亲说可以帮我们造一台。于是,他向朋友借来一个小马达。测量好尺寸后,精心绘制下传动部分的零件尺寸,接着他动手铸铝,然后用车床再精加工。他只花钱在商店里买了一个火花塞和油管,前后用了3天时间,就让我们的飞机在草地上欢快地奔跑起来了。我从16岁开始学习小提琴,每天放学就躲在房间里练琴。父亲很喜欢音乐,他总是坐在沙发里一边抽烟,一边闭着眼睛陶醉其中。一天,他对我说,我们动手做一把音色更好的提琴吧。对他的…  相似文献   

9.
前年暑假的一天,父亲的几位好友来我家做客,父亲将香喷喷的饭菜端上桌后,便请客人们用餐。他们准备斟酒自饮,向我索要启瓶器。什么是启瓶器,这可难住我了。只晓得父亲平时喝啤酒时,都是用筷子作杠杆撬开瓶盖,所以我对客人们说我们家没有什么启瓶器,在厨房的父亲知道后,说家里有启瓶瓶器交给我为客人们小心竟将瓶颈给折断牢地戴在瓶颈口上。,客人们捧腹大笑,害要是啤酒也能像白酒用工具就好了。题,我做好再挨父亲,一定要探讨个明白。胆子问父亲,父亲听诉我说:啤酒不像白渗透有大量的CO2气也像白酒瓶盖一样是晃,瓶内的CO2…  相似文献   

10.
《妞妞》一书看似感情平淡,但包含着一对父母目睹孩子由生至死,却无力挽回的凄苦情怀。文章第一页写着:我爱我的女儿胜于爱一切哲学。这是一个作为哲学家的父亲对世界上所有人骄傲地宣告他的女儿多么宝贵,多么无与伦比。初为人父,周国平像其他父亲一样欣喜,  相似文献   

11.
父子之战     
《科技风》2008,(18)
我和父亲的战争一打就是十几年. 战争的初级阶段写满了我的屈辱.那时,我像一只小鸡被他那双练过举重的、长满肌肉疙瘩的胳膊架起来,被打的呼天喊地.父亲打我的英雄事迹在我们那条街可以说闻之者色变,晚上隔好几栋楼也能听见我的哭喊声,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上饶集中营搬过来了.  相似文献   

12.
黄土地情结     
告别了多梦的读书生涯,携一路憧憬,踏上了厚实纯朴的黄土地。秋天,我握紧镰刀,在父母苍老的背影里去收获一片金黄。父亲的手好利索,金黄的稻谷在他的手里温柔得像一只只羔羊。在父母的身后,我手里的镰刀像刚会觅食的水鸟,东啄一口、西啄一口,总找不准茬口。割起的稻子被放得凌乱不堪,我感觉实在累了,便坐在田埂上,用一些美好的向往消除疲劳。对于脚下的黄土地,我没有丝毫的眷恋,为此我的理想和追求,在这片黄土地上无法着陆。于是我做着遥远而又渺茫的梦。“妈,我想走!”有一天我对妈妈说。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10月29日,以我父亲命名的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徐荣祥再生生命公益基金"正式启动。这是为了纪念我的父亲,也是为了传承他的精神、他的使命。在这个公益精神日益繁盛的时代,我从父亲身上解读到了不一样的公益精神,在诠释公益精神、公益行动的时候我甚至觉得这两个词的分量突显单薄,因为在父亲的世界里,公益可以说是一  相似文献   

14.
慈祥的父爱,平常的心是朱自清的《背影》的真实写照,朱自清在《背影》里开头便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余年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接着作者渲染了家庭的悲凉气氛,文章的主体是父亲决定送我到车站,于是就有了买橘送别时"青布棉袍马褂"的背影,那份父子深情感天动地。父爱子,子怜父,父亲对儿子一路无微不至的关爱都是极平常的,然而平常当中极其感人,催人泪下。《背影》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亦有新义。  相似文献   

15.
谭仨玉 《科教文汇》2009,(12):231-231,240
慈祥的父爱,平常的心是朱自清的《背影》的真实写照,朱自清在《背影》里开头便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余年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接着作者渲染了家庭的悲凉气氛,文章的主体是父亲决定送我到车站,于是就有了买橘送别时“青布棉袍马褂”的背影,那份父子深情感天动地。父爱子,子怜父,父亲对儿子一路无微不至的关爱都是极平常的,然而平常当中极其感人,催人泪下。《背影》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亦有新义。  相似文献   

16.
小石头,就是那个《父亲进城》的小说作者,他叫石钟山。那《父亲进城》不久,就被人改编成电视剧,叫做《激情燃烧的岁月》,直到现在,不少电视台还在播放它。我和“小石头”认识的时候,他还不满20岁。他个头不高,长得虽然瘦小,却很结实,所以,从那时候我就管他叫“小石头”了。 21年前的“小石头”,爱幻想,爱写诗,诗句很特别,有人说怪怪的。用现在的话应叫做“前卫”或者“新潮”。  相似文献   

17.
甘臻 《科教文汇》2023,(24):191-192
<正>第14章少林金刚拳去青城山,要不要与常明他们联系呢?常运人多势众,我单枪匹马前去挑战,是否有必胜的把握?通知常明等人参加,我又担心他们有危险。在前往青城山的路上,姜成武反复思量,是否要与常明等人联系。最后他还是决定先联系常明等人。虽然他们参与有危险,但是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我悉心保护他们便是。姜成武又想,我如果夺得青城派掌门人之位,迟早也是要交还常明的,我还有重要的事做,常明参与,对他个人的经历和威望只会加分。姜成武突然想起,如果常明知道他父亲还活着,那他该多高兴。  相似文献   

18.
《金秋科苑》2011,(12):121-121
当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时,还有许多人去怀念他,为他在工作中所得的的骄人业绩;为他的人格魅力;为他的在某个领域中出类拔萃的贡献等等。行文于此,我想起了诗人臧克家的《有的人》:“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活在人们记忆中的逝者是不朽的。  相似文献   

19.
佚名 《知识窗》2011,(8):20-21
最后一次和父亲见面是在前年。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蝉在枝丫间中气十足地叫着,在唧唧复唧唧中弥漫着一种亘古之感,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父亲的右手拱在左手掌上,像个小小的蒙古包,定定地看着我,小小声地说:“给你一个东西。”然后,他缓缓地掀起蒙古包的穹庐——半透明的蝉壳正静静地躺在一只大手上。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新泽西州曼罗园他的实验室里,我的父亲爱迪生踱来踱去,一缕乱发覆盖着前额,锐利的眼睛,皱了的衣服尽是污痕和被化学品烧破的洞,全不像一位改革家,他也不充什么派头。有一次一位要人来访,问他是否曾获得许多奖章奖状,他答:“嗯,有的,家里有两瓶酒,是妈妈奖赏的。”“妈妈”是指他的太太,我的母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