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寻根》2020,(4)
正诗人、学者闻一多(1899-1946),也是画家、篆刻家。湖北浠水人。1913年考入清华学校,先后任《清华学报》、《清华周刊》(英文版)的美术编辑,绘画成绩优异,画作曾被选送巴拿马博览会。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等校研习,1925年回国后任北平艺专教务长兼油画系主任。这时,又迷恋上篆刻。他在致友人饶孟  相似文献   

2.
艺术成就:苏士澍自幼酷爱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少年时代拜刘博琴先生为师,之后师从启功先生近30年,长期从事中国古代书法碑帖编辑出版工作,数十年专注中国书法、篆刻的创作,对中国汉画像砖、石及历代碑帖、拓片均有深入研究。苏士澍的书法兼习诸体,尤擅鸡毫作篆隶且颇具特色;其行草流畅,韵味浓郁;其篆刻宗秦法汉,寓己意于古风之中;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公益书画展览并于日本及我国港澳台地区举办个人展览,进行书法讲学;主编多卷本的《中国书法艺术》《中国书法全集》和百册《中国历代书法精品大观》等出版物。  相似文献   

3.
林夏 《寻根》2023,(5):70-71
<正>《吴颐人篆刻、印跋新作》收录70余方印及边款跋语和岩画,是吴颐人先生几十年追求边款艺术的杰出成果,于2014年4月出版。全书边款跋语:“从自身体验出发,揭示生活感受,不放过火花一闪,努力上升到一群人一代人心中皆有,却不曾说出的事物,自省省人,一诚领先,涤尽教训读者陈词,学习童眼观世,读书如读人,读人如观书。不断精炼,蒸馏,滤掉渣滓,直到胸臆,反复推敲。”(柯文辉:《听良心吩咐而造境》,《吴颐人篆刻、印跋新作》,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相似文献   

4.
浙江浦江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理论家。“神笔马良”之父。长期致力于儿童文学的创作与研究。是与叶圣陶等齐名的中国“童话十家”。曾用笔名田野、田多野、了的、吕榆等。自幼喜欢绘画、篆刻、书法,尤其热爱文学,喜欢搜集民间文学。抗日战争前后,在乡村师范、中学做过教员。上海解放初,在军管会文艺处做戏曲编审工作。后调入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少年文艺》、《儿童文学研究》等刊物。此后专门为儿童写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会员,  相似文献   

5.
中日艺术交流源远流长。其中,篆刻艺术的交流始于明末清初。忠于明朝的独立、心越两位高僧,义不食清粟而东渡,同时也成为日本篆刻艺术的开山祖师。清末民初,中日两国印人的交往更为频繁。其中近代篆刻家、书画家吴昌硕(1844-1927)在日本篆刻界乃至在整个艺术界影响颇大。吴昌硕初名俊、俊卿,字昌硕、金石,别号位庐、苦铁。他出身寒微,浙江安吉人。清末曾任江苏安东(今涟水县)知县一个月,后寓居上海。他自刻的“一月安东今”印章,以及好友任伯年(1840-1896)为他绘的《酸寒影像》,就是解嘲的写照。他后来之所以名满天下,主…  相似文献   

6.
笔名西谛、郭源新。原籍福建省长乐县,生于浙江省永嘉县。1917年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学习。“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和瞿秋白、耿济之、许地山等人创办《新社会》杂志。1921年,和茅盾、叶圣陶等人共同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主编文学研究会的机关刊物《文学旬刊》。1921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负责编辑文学研究会丛书。1922年创办中国最早的儿童刊物《儿童世界》。次年起主编《小说月报》。1927年,为避开国民党政府的压迫,赴西欧游历。1929年回国,在清华、燕京等大学任教,并主编《文学》月刊,  相似文献   

7.
郑振铎一生待人极为真诚直率。郭沫若在1921第一次见到他,就感到他是一位用日本话叫作“无邪气”的人。叶圣陶在1924年为《天鹅》一书写的序中,称他是一个“大孩子”。而在他牺牲以后,俞平伯在悼中仍然称他是“兴高采烈,活泼前进,对一切人和事都严肃认真,却又胸无芥蒂的大孩子。”这种人情美是令人向往的。而在他的日记中,则处处可以看到这种品德的闪光。今举一些例子。  相似文献   

8.
林阳 《寻根》2014,(5):77-85
林锴,1924年1月1日生于福建福州,1950年毕业于国立艺专(杭州),1951年人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初从事连环画创作,后专攻国画,兼及书法、篆刻与古诗文。1994年7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一级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出版有《林锴书画》、《林锴书画集》(台湾版)、《墨花集》,诗集(《苔纹集》等。  相似文献   

9.
叶芝(1865-1939),爱尔兰现代著名诗人、戏剧家。主要作品有诗集《玫瑰》、《苇丛中的风》、《库勒的野天鹅》、《塔楼》、《旋梯及其他》、《新诗》、《最后的诗》,戏剧《心愿之乡》、《四舞剧》等。托马斯·艾略特称他为“我们时代英语中最伟大的诗人”,1923年由于他“经由灵感的引导,将民族精神以高度的艺术形式表现于诗作中”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叶芝是一位多情的诗人,也是一位深情到痴情的诗人。1889年1月30日,将近24岁的叶芝初识22岁的毛特·岗,便被她的迷人风采吸引。毛特·岗(1866-1953),是驻爱尔兰一位英军上校的长女,父亲死后继承…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写了几部最佳长、短篇小说的伯纳德·马拉默德(Bernard Malamud)于1986年3月18日在他的曼哈顿寓所逝世,享年71岁。他以其第一部长篇小说《呆头呆脑的人》以及最近根据该小说改编成的电影而闻名于世。《呆头呆脑的人》(1952)是一部关于棒球神话和追寻圣杯的自我意识浓厚的综合作品。不久,他又有一些较好的作品问世。他的第一部小说集《魔桶》(1958)在1959年获得“全国图书奖”,他的最佳长篇小说《修配工》(1966)亦获得“全国图书奖”,并荣获美国普利策奖。马拉默德于1914年生于纽约  相似文献   

11.
英国演员伯顿逝世英国演员理查德·伯顿于1984年8月5日在瑞士病逝,终年五十八岁。伯顿在日内瓦附近的赛利涅自己的别墅里病倒后,被送往日内瓦湖畔靠近尼翁的一家医院。据医院一位负责人说,他在那里经医生检查后,旋即转往日内瓦的州立医院,在该院去世。他的姐姐凯瑟琳·托马斯夫人在她南威尔士的家中说,伯顿先生死于脑溢血。伯顿是南威尔士的一个矿工的儿子,他的很多影片享有国际声誉,如《克娄巴特拉》(一译《埃及艳后》)、《喜剧演员》、《马》、《悍妇驯服记》(一译《驯悍记》)、《从寒冷中来的间谍》、《贝克特》、《巨蜥之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8月,是李白凤先生仙逝40周年。白凤先生的学术思想、人格魅力令人敬仰,人生境遇又让人唏嘘不已。再读先生文集,心情仍然无法平静,思绪追随着先生的文学创作回溯。2014年8月,李白凤先生百年诞辰之际,河南大学出版社推出《李白凤文集》三卷本,分别是《李白凤新诗集》《李白凤诗词集》《李白凤小说集》。每次捧读,"未尝不临文嗟悼",先生与郭沫若、茅盾、巴金、柳亚子、戴望舒、周作人、沈从文、田汉、叶圣陶、唐兰、聂绀弩、刘  相似文献   

13.
<正>韩国朋友最近来信说,那本《三国演义诗词鉴赏》(韩文版)在韩国问世后,颇受欢迎。那是我在韩国出版的第一本书,至今已三年了。欣喜之余,思绪翩翩。一《三国演义诗词鉴赏》是韩国《三国演义》研究专家、亚细亚大学教授郑元基先生翻译的。我与他初次相识,是在1997年11月汉中召开的"中国第十一届《三国演义》学术研讨会"上。当年,我们在一起交谈,他的汉语口语说得还不很地道,不时地用手示  相似文献   

14.
<正>齐白石(1863—1957年),湖南湘潭人。现代杰出画家、书法家和篆刻家。原名齐璜、纯芝,字渭青,号濒生、阿芝、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别号白石老人,遂以齐白石之名行世。他工诗文、篆刻,擅画花鸟虫鱼、人物和山水,造型简练质朴,  相似文献   

15.
德尼·狄德罗(1713.10.5—1784.7.31) 你以为什么东西都会吃坏我的肚子的吗? 安德烈·比利《狄德罗传》(1932);莱斯特·G.克罗克《狄德罗:接受挑战的哲学家》(1966) 1784年7月31日,狄德罗和他的妻子、女婿、一位请来给他看病的医生一起在他巴黎的家里进餐。这位哲学家健康状况不  相似文献   

16.
应读者的要求,本刊从本期起增设世界文化史讲座,以帮助读者系统地了解世界文化的发展过程;每期一讲,自成段落。材料依次译自范隆的《人类的故事》(The Story of Mankind)。亨德里克·威廉·范隆(Hendrik Willem Van Loon,1882-1944)为美国历史学家、传记作者、新闻工作者和讲师,曾以《人类的故事》(1921)一书于1922年荣获纽伯里奖章(Newbery medal)。他还写过许多儿童读物并为这些读物作插图,这些读物也很受成年人的欢迎,其中包括《船》(1935);《古人》(1920);《圣经的故事》(1923);《宽容》(1925);《美洲》(1927);《范隆地理》(1932);《艺术史话》(1937);《范隆生物》(1942)以及《托马斯·杰斐逊》(1943)。 1905年俄国革命时期,范隆在俄国任新闻记者,在1906年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欧洲各国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为美国和荷兰写稿并广播。范隆出生于荷兰的鹿特丹,于二十岁时到美国。他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和慕尼黑大学。——编者  相似文献   

17.
海勒谈幽默     
约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1923-)是美国一位重要的小说家。他以其刻薄辛辣的幽默感而著称。他的处女作《第二十二条军规》(1961)已成为当代文学名著。海勒还著有《出了毛病》(1974)、《和黄金一样好》(1979)。他最近的一部小说《天晓得》目前正在畅销。下面是海勒本人关于幽默的一席谈话。  相似文献   

18.
1933年,伊凡·亚历克赛耶维奇·布宁成为俄罗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文学家,他擅长诗歌、散文,中短篇小说写得也很出色。他的作品以描写帝俄时代贵族庄园的衰败,农村艰困的生活而广为人知。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冬苹果》、《兄弟》、《旧金山来的绅士》,中篇小说《乡村》、《苏霍多尔》等。1870年10月,布宁诞生于俄罗斯南部沃罗涅什的贵族家庭。作为一位知名作家,特别是193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不仅在他侨居的西方,而且在前苏联他都是名闻遐迩的顶级人物,但是他鲜为人知的私生活,却坎坷、浪漫而颇有传奇色彩。布宁15岁时狂热地爱上了…  相似文献   

19.
凌夫 《寻根》2010,(6):68-71
<正>诗人和学者闻一多(1899~1946年),原名闻家骅,生于湖北浠水。1912年进入清华学校,"曾以图画冠全级"。他发起成立了有50多人的"美术社"并担任过《清华年报》《清华学报》图画副编辑、《清华周报》(英文版)图画编辑。  相似文献   

20.
张西平 《寻根》2010,(6):39-47
<正>一、基歇尔和他的《中国图说》阿塔纳修斯·基歇尔(Athanasius Kircher,1602-1680)是欧洲17世纪著名的学者、耶稣会士。他1602年5月2日出生于德国的富尔达(Fulda),1618年16岁时加入了耶稣会,以后在德国维尔茨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