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新课程教学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更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呢?我们进行了以下多元化的朗读尝试。一、角色体验"读"角色表演是把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把"机械"的文字化成活生生的情境。它能帮助学生感悟文本,与文中的人物情感产生共振,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如教学《池塘边的叫声》时,我采用"演读结合"教学法,以演促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即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以文中"小壁虎"与"小鱼""老黄牛""燕子"和"壁虎妈妈"的对  相似文献   

2.
正分角色朗读,是引领学生以文本人物的角色体悟文本情感、揣摩言语表达的有效方式,很多教学中,教师对这一形式的处理相对草率,分配任务、佩戴头饰,让学生拿腔捏调地展开朗读,就算完事。学生如何才能将角色的语言读"活",展露文本角色的内在情感,倾吐出所要表达的意思呢?我们不妨以《小稻秧脱险记》一文的学习为例,谈谈如何利用分角色朗读,领悟文本语言,促进学生能力生长。  相似文献   

3.
王淑梅 《教学随笔》2009,(11):14-14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我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朗读方法,激发读的兴趣。在分角色读、直接对话读、表演读等不同形式外,采取学生参与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演读,就是表演式地朗读,就是角色朗诵,就是类似于艺术家们所表演的诗朗诵或者文艺节目中的散文、诗歌朗诵。语文课堂上的演读,是朗读训练的最高层次,是具有艺术美的朗读。  相似文献   

5.
朗读,尤其是范读、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反复读等多种有效的朗读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移情等多种心理因素的碰撞、交融感受文本更深刻的内涵。在语文学习中,在文本的解读中,朗读,必不可缺。  相似文献   

6.
[教学设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文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童话,篇幅较长,段落清晰,图文并茂,很适合朗读和表演。所以本课采用朗读和表演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通过角色朗读,情景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读中学、演中悟。使整个过程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并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7.
分角色朗读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中重要的语文要素,是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得到情感熏陶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语文要素编排序列和文本体裁,明晰分角色朗读的要求,立足文体特点,遵循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发展水平,统筹设计朗读活动,让学生逐步习得朗读方法,最终提升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有感情地朗读是朗读的最高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的重要手段。好的朗读能给听众以强烈的听觉感染,与听众产生共鸣。然而,学生要能达到自觉的有感情的朗读,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扎实有序的训练。那情感朗读有哪些策略呢?一、借助表演,进行角色体验所谓角色体验,就是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成为文中的一个角色,让学生的情感与文中角色的情感相融沟通,产生共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的朗读方式多种多样。从朗读者看,有教师范读和学生朗读;从朗读人数多少看,有班齐读、小组读和点读;其他还有分角色读和男女分读等。朗读方式的选择对语文教学的效果,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一些教师却不以为意,教学中要么一味齐读,分析课文之前,让学生  相似文献   

10.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学到语文知识。”但如何读才能达到大纲的要求却令人深思.现实中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形式可谓灵活多样.有个人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  相似文献   

11.
在各类读书方法中,朗读因能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发展语感、培养审美情操,而备受教师青睐。朗读的形式可谓多种多样,有范读、配乐朗读、诵读、齐读、接力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读、表演读等。不同体裁的文本,具有不同的特质,如果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使用的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还可能导致学生的反感,使学生逐渐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下面我针对几种常见的文体在教学中应采取的朗读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演读     
演读,指用组织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教学。演读式教学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模拟演读。如教《七根火柴》可模拟无名战士数火柴的动作和音调;第二,自演自读。如教《白毛女》等戏剧课文时,可请几位学生上台定角色表演,并把自己的台词诵读出来;第三,他演你读。如教《核舟记》的第3段,为了让学生弄懂苏轼、鲁直、佛印三人的位置及各自的形体动作,可采用三位学生上台表演,旁边的其他同学诵读课文的方式;第四,改编演读。可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小说改编成课本剧,改编时可以改编一篇,也可以改编一段或某个精彩片断。下面以《变色龙》的教学设…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课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朗读指导的看法与建议.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朗读指导首先在于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兴趣的培养需要靠语文老师在每一堂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采取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朗读方式,比如合作读、表演读、分角色读、比赛读等,让学生体验朗读的兴趣,从而爱上朗读.  相似文献   

14.
“读”是阅读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根据教学需要,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采用自读、领读、范读、朗读、分角色读、齐读。等不同方式方法有目的的读,不但能结合课文语境深刻领会词语含义.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领会文章主旨:而且学生还能凭借自己的知识、情感、智慧、灵性,赋于文本新的意义与内涵,让语文课堂的朗朗读书声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15.
朗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重要方式,童话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将围绕示范朗读,点燃学生的兴趣;动作精读,营造课堂的童趣;标点细读,激发童声的智趣;想象引读,发掘儿童的情趣;角色分读,引发儿童的理趣,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在童话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领略童话的魅力,用朗读让童话更有儿童味。  相似文献   

16.
万久红 《中国教师》2013,(10):39+58
<正>这节朗读课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入情入境。课后,从学生回味无穷的神色里,从学生意犹未尽的话语中,我收获感动与欣喜。语文课堂的精彩恰恰是在学生对文本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教师顺势引导,使学生用个性化的方式作出自己的诠释。好一个趣读!一、读中对比,含英咀华对于文本语言,教师要在细细解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验角色,实现表演的外化与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上,老师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某一段对话文本或情节文本的深刻体验,常常会采取分角色朗读或分角色表演,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使得情景再现,加深感受。我在数学课堂中也尝试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加深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书本上的问题情境更加立体可感。我们时常抱怨学生(尤  相似文献   

18.
冯臻 《教师》2014,(25):88-89
正"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在对语言文字的反复吟咏、层层悟读之中,渐渐的,可以达到准确地传情和悟情;若朗读到位,还可以创设一种情境,使审美主体充分体会到审美客体的语言美、图画美、音乐美,甚至情感美。在传统朗读教学中,我们常结合多种朗读方式,如自由朗读、教师范读、分角色读、男女分组读、小组合作读、配乐读等,让学生领略朗读所带来的文字中千姿百  相似文献   

19.
在语感训练中,对文本的“朗读”是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教师指导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如精读、泛读、引读、范读、齐读、默读、重点读、配乐分角色读等。无论哪种朗读,都要注意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重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和不同的语调、语气,让学生从声到形,由形到境,因境生情,缘情动声,使语言中蕴含着的丰富思想感情出于口、入于耳、了然于心。在分析文本的过程当中,恰当运用比较,体会文章的语言、修辞,甚至标点的妙处,结合创设情景等手段,增强文章语言的形象感,使学生了解文章语言的精当,从而在与文本沟通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读中感悟已成为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通过师、生、文本三者的对话,让学生感悟文本,培养语感,积淀语言,得到审美愉悦,受到情感熏陶,已成为大家的一种共识。学生能否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就成了检验朗读教学乃至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尺。然而指导朗读难,指导感情朗读更难。学生为什么读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