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末参加了一所学校的班主任论坛.论坛上,几位优秀班主任介绍了自己的班级管理经验,其中一位班主任讲的一个小故事引起了我的思考.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每天的午自习这位老师都会让值周班长负责自习纪律,自己只是时不时地在教室外面观察一下,只有发现违纪学生的时候才会亲自处理.有一次,他透过玻璃窗看见小A低着头,两只手放在桌洞里正在摆弄什么.从小A两只手的动作和他紧张兮兮的样子,这位老师确信,小A一定又在玩手机!这个家伙有过N次在课堂玩手机的“案底”了,他怎么屡教不改呢?这样一想,老师心头的怒火就控制不住了,他猛地推开教室的门,大喝一声:“小A,快把手机拿出来!”但是小A一脸无辜的样子,断然否认自己在玩手机.老师想,这又是小A的老伎俩,顽抗到底、强词夺理,这一次一定不能饶了他!于是,老师决定来个“人赃俱获”——他让小A站起来开始搜他的桌洞.可是什么也没有搜到.小A明显地很愤怒,生气地把自己的口袋一一翻了出来,让老师查看.经过一番理论,这位老师发现真的是自己错了,小A并没有玩手机,只是无聊地摆弄桌洞里的课本打发时间而已.  相似文献   

2.
正都说手机像"黑洞",可以把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进去,不论老少。可是当带娃的主力掉入手机的"黑洞"里,该怎么办才好?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篼宝的姥姥从千里之外的家乡盼到了北京,我不禁松了口气:有了老人来帮忙,自己终于可以轻松一下,全身心地回归职场了。爱刷手机的姥姥没想到姥姥来了没几天,我心里却悄悄滋生出了一丝丝复杂的小情绪,一度认为姥姥来了不仅没有帮上忙,反而还添了"堵",因为我发现姥姥在带娃时总沉迷于刷手机。比如,周末姥姥带篼宝在客厅玩玩具,自己却只顾和家乡的小姐妹视频,我在厨房看见篼宝好几次在叫姥姥陪他一起玩,姥姥都不耐烦地摆摆手;我和姥姥一起带篼宝去公园,我一手抱娃一手推车,手忙脚乱,姥姥却只顾自己拿着手机拍风景视频,完全没有看到自己的女儿需要帮忙的窘态;白天我上班,希望姥姥能给篼宝读绘本、讲故事,谁知姥姥却经常拿着手机,  相似文献   

3.
手机已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有的学生自律意识较差,不能控制好使用时间,甚至在上课时玩手机,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秩序。面对学生上课玩手机问题,作为班主任,是以生为本,多与家长、学生联系沟通,宜疏不宜堵,以平等、博爱之怀,用"爱满天下"之心,给学生多一点宽容,多一份尊重,通过有效教育,认真总结,分析思考,使学生上课玩手机问题得到了比较圆满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贵州省地方高校A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得大学生课堂玩手机现象的第一手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有序Logistic回归法,对大学生课堂玩手机现状、认知及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得出:大学生课堂玩手机现象较严重、玩手机时间较长(平均在10-20分钟)、公共基础课玩手机现象最普遍、课堂上主要用手机玩微信、聊QQ等;学生对课堂玩手机危害虽有所了解,但对课堂玩手机对自己和其他人的危害认知程度还不够;自控力差,抵抗力弱、学习目标不明确、教师讲课方式不吸引人、教学管理松散,教学效果差、家长管理不当等因素共同导致学生课堂玩手机现象的产生。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提升学生自身能力、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加强制度建设与规范管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来,许多学生来咨询怎样管好自己,不被手机干扰,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小A在数学课上玩手机,被老师发现了,老师提醒他两次,可是小A还是继续玩着,老师见小A不收敛,愤怒之下没收了小A的手机.下课了,小A将老师拦在教室门口索要手机,矛盾进一步激化......像这类由手机引发的问题,在学校不是少数,可以说每位教师都遇到过.面对这类问题,有的教师没收手机然后过一段时间还给学生,但学生依然再犯,有的教师生气、郁闷,但苦无良策,索性放任不管,有的父母恨铁不成钢、咬牙切齿,威胁、恐吓但收效甚微,而学生自己也很苦恼,难以自拔,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有效管理手机呢?我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顾彩娟 《现代教学》2014,(5X):71-72
<正>学校能不能规定学生不能带手机?至今为止还在争论。本案例中,显然学校规定是不能带手机的。既然学校有规定,那为什么学生依然在教室里玩手机,公然违反学校的规定?家长也不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工作,反而以影响学生学习为由,将手机硬生生要回去?如果制定的规则无法得到很好的遵守,那这样的规则是毫无意义的。学校有没有必要制定这样的规则?规则如何来制定?制定之后该怎样执行?多方听证,建立家校教育的"缓冲"制度,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使规则为人所用,具有实效。一、"听证"定规则本案例中,家长不配合的理由是基于儿子考试的经验,但孩子在课堂上玩手机也是家长不愿意看  相似文献   

7.
<正>一问题缘起:手不释机的孩子小胡是一名初一学生,父母平时工作早出晚归,能陪伴在身边的时间很少,为方便联系,父母给他买了部手机。可自从有了手机之后,小胡变得越来越不爱出门,总喜欢一个人在房间里玩手机,沉迷于游戏、短视频和网络聊天,为此耽误了学业,导致成绩直线下降。因为手机问题,他和父母发生过激烈的冲突,父母强制没收手机或断网等做法,也引发了小胡的暴躁反抗。父子俩见面就吵,  相似文献   

8.
随着手机的推广普及和手机软件的更新应用,当代大学生课堂“玩手机”现象已日趋普遍,主要可分为交友聊天、娱乐游戏、消极学习、情绪迁移等几种表现形式.这种现象对课堂的正常教学和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文章对大学生课堂上“玩手机”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危害,找出原因,并有层次地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佚名 《小读者》2012,(4):4-4
有多少中小学生在玩微博?这个答案无2知晓.但想必不会很多.因为几乎所有中小学都不让带手机入校园。如果不能用手机发微博那么以快速见长的微博,吸引力必然大幅下降但是,仍有些孩子会利用晚上、周末发微博对此,有些家长不无担心.孩子玩微博会不会影响学习,是不是应该禁止孩子玩微博?  相似文献   

10.
近日。贵州省凤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致学生家长一封公开信。希望家长能配合学校做好子女的思想工作,在下学期开学时收回学生手机,让学生做一个心静如水的学子,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学校认为。手机虽然给学生生活带来了便利,方便了学生与家长的亲情联系。但因职校学生多处于十五六岁之间,自控能力差,在使用手机的同时存在攀比和赶时髦心理。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同时,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不仅影响教学秩序。  相似文献   

11.
进入信息时代,孩子们从小接触的都是手机、电视、电脑为媒介的信息,大量摄取媒介信息造成孩子"上瘾",不仅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孩子长时间对着手机和电脑容易机械化思考。而亲子之间更是疏远,家长拿着手机玩,孩子也拿着手机玩,这样的现象影响了亲子之间的感情。家长也不懂得教育孩子,看不到孩子的交流,时间久了就不关注与孩子沟通,致使孩子们与父母关系逐渐疏离,比如孩子不愿与父母讲话、自闭、脾气焦躁等。通过调查发现,"亲子共读"活动是能够让家长在家中提升亲子感情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正>一天早上,我闲着没事,就拿爸爸的手机来玩,我查看了短信,想把它们一一删除。就这样玩了一会,我就写作业去了。过了一会,爸爸的手机响了,爸爸去接电话,电话是熊伯伯打来的,熊伯伯说:"你怎么发一个‘神经病’的短信给我?"我没有发什么神经病的短信呀?"爸爸疑惑地说道。就在这时爸爸想起来了,我刚才在玩爸爸的手机,他向熊伯伯说是我干的,接下来爸爸就批评了我,我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其实我是在无意中发了错误的短信,而我当时还不知道呢!我非常伤心、非常后悔。  相似文献   

13.
最近读了《玩学习——三个博士姐妹的家庭教育》一书,对作者通过自我创新的家庭教育方式,培养出应试教育背景下的高素质人才十分钦佩。从教育学的角度,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寓教于玩、寓教于乐——一种全新的教育观”。玩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生活与玩是紧密组合在一起的。但玩的方式不同,内容不同,其结果也是不一样的。作为家长要多编出一些玩的花样,同时要对孩子的玩给予引导。要把玩与学习结合起来,通过玩去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提高素质,通过有意识地与孩子一起玩,引导孩子发现学习的乐趣,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事,而不是一件苦差事。这也就是所谓的“快乐学习法”。  相似文献   

14.
一、设计原由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手机已经变成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信息交流工具.但手机对于主要任务是学习的高中学生而言,的确是一大"祸害".现在的手机简直就是一台微型电脑,上网、聊天、游戏、影视等等一应俱全,它对高中生的诱惑是巨大的.而高中生的自我控制力比较差,有的学生上课就偷偷玩手机,不认真听讲,长期下去致使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有的学生晚上不好好按时休息,拿出手机聊天、游戏或者看电视剧,影响第二天的学习;有一些学生甚至在考试时利用手机作弊等等.由于手机更新换代非常迅速,学生之间还会形成一股新款手机攀比风.所以进行一次"高中生不带手机进校园"的主题班会是十分必要的,不带手机进校不仅有利于端正校风、学风,更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陈耀清 《现代教学》2014,(5X):68-69
<正>班主任没收学生手机,不仅是希望通过惩罚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当下的期末复习中去,更主要的是希望学生能更加自主、自觉地管理自己的行为。该案例"手机"现象的背后,隐藏着诸多教育问题,值得我们探究和思考。一、实施个别化教育,化被动为主动小张玩手机不算大问题,大问题是手机被没收后,回家情绪低落,影响了学习。如何指导小张,就需要班主任耐心细致的工作。首先要找出小张情绪低落的原因,充分了解小张的个性心理,以恰当  相似文献   

16.
来皓 《现代教学》2014,(5X):72-73
<正>小张同学迷恋手机,沉溺游戏,而且违背了班主任之前的约定。于是,班主任以"保管手机"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促使他能思想集中地进入考试状态,相信闵老师的策略其他班主任也使用过。然而家长的"拆台"(坚持要回手机),令闵老师感觉很无奈。最终,手机"回归"了,但难题仍未解决。冲突的认知在于"理"从表面来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发生了冲突,影响了对事件的处理和对学生的引导。我们不妨仔细分析这一冲突的核心问题:学生沉迷游戏,势必影响学习和随之而来的期末考试,闵老师希望通过暂时保管手机,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复习氛围。但家长声称,孩子以前曾有过手机被德育处没收的经历,造成心情压抑以至影响考试,希望要回手机以促使学生恢复良好情绪,进而把考试考好。家校双方的目的,都是使学生在  相似文献   

17.
“道德冲突”,通俗地讲,是指我们自身目前存在的道德观念与社会上公认的道德观念的差异。作为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一次“道德冲突”带来的不只是影响学习,而且不利于良好性格的形成,更有甚者将改变一生。学生小A在初二以前,学习成绩优秀,性格开朗,一直担任班长职务。然而,在初二的期末考试中,旁边同学问他某题的答案,他虽未告知,但因做了回应,仍被老师认定为有作弊行为,结果被撤销了班长职务并被通报批评。从此,他总觉得同学们用异样的眼光看他,并且产生了厌学情绪,学习成绩一再下滑。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认为,中学时期的道德认知是以“好…  相似文献   

18.
我非常好玩,玩牛皮筋、玩沙子、玩跳格子……那可都是我的家常便饭。有一次,妈妈下班回来看到我在和别人玩,就没好气地问:“你作业做好没有?”我回答说:“妈,我只剩下作文没写了。”然后,马上恳求道,“好妈妈,您就让我玩一会儿嘛!”妈妈疾言厉色地说:“是玩重要还是学习重要?”我说:“当然是学习重要啰,但你也不能不给我自由吧!”妈妈急了,大声说:“既然知道学习重要,你为什么就不能做完作业才玩呢?你要我说多少遍,你才记得住!”我的犟脾气也上来了,我说:“不写,就不写。”妈妈脸色难看起来,跳着脚说:“死丫头,你到底要我怎么样?到底写不写…  相似文献   

19.
所谓“会玩”,是指作为一校之长必须具备参加教职工业余娱乐活动的本领,并且乐意参加这种娱乐活动。认为不应该玩,甚至反对别人开展娱乐活动,持这种观点的校长是混淆了“会玩”与“只知道玩”、“严重地影响了工作和学习的玩”这两者之间的界限,以为只要玩,就必然影响工作和学习,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一校之长自己不会玩,还要反对别人正当的玩,这无论如何都不是个优点,而只能是个缺点。有一个小故事,颇耐人寻味。据说文革后期,党中央请杨成武同志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参谋总长。由于成武同志在文革中受到了冲击,不肯就任,后经多次做工作也未通。毛泽东同志知道这一情况后,便邀杨来住处下象棋。开局是毛先走,第一招“仙人指路”,杨架“当门炮”;毛又一招“仙人指路”;杨炮  相似文献   

20.
<正>“妈妈已睡着,开始行动!”我和姐姐蹑手蹑脚地溜进妈妈的房间。你知道我们要做什么吗?还不是因为妈妈为了防止我们玩手机,时刻把手机放在身边,而我们决定开始一场偷“机”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