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的教学学科只是“语文”,传统的学校教育被称为“读书”。语文,非读书不可,这本是一个自古都有的共识。语文,其实不是老师给“教”出来的。翻开中华民族三千多年的教育史(严格地说,中国的语文教育从甲骨文时代就开始了),那本身就是一部堂堂正正的读书史。中国是教育大国,也是一个读书大国,我国的语文教育历来重视读书。苏秦之所以能游说天下,是因为他“头悬梁,锥刺股”,孜孜不倦地读书;杜甫之所以下笔如有神,是因为他“读书破万卷”;周总理从小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鲁迅“连  相似文献   

2.
《云南教育》2008,(16):25-26
在教学上,夏老师注重创新,从古代的孔子、苟子到近代的陶行知,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到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他都研究过。每年,夏老师自费订阅的各种书报在500元以上,如专业陛的杂志《历史学习》、《历史学家茶座》和《史学理论研究》等,非专业性杂志如《小小说选刊》、《书屋》、《畅销书摘》、《杂文选刊》和《意林文汇》等。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员都说像夏老师这样爱读书的人太少了。在理论学习上他常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他从那些经过历史和时间考验的教育家的学说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3.
魏光明 《江苏教育》2022,(86):66-67
<正>初识黄红成老师,印象中是在2006年,那时我还在老家扬州市江都区工作,有一次去南京学习,我们在大巴上第一次相遇。因为我们两人都任教小学数学,都喜欢做些教学研究,所以有许多共同话题。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们的交往逐渐变得频繁,他渐渐成了我的朋友和研究伙伴。16年来,我见证了黄老师从扬州市教坛新秀一步一步成长为扬州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扬州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的专业发展之路。他长期围绕“想象数学”进行教学探索,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记述了他的启蒙学习生活,“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这里说的“对课”,就是对“对子,”是旧对学生学习词句和准备做诗的一种训练方法。先从一字对起,例如老师说“雨”,学生对“风”;老师说“柳绿”,学生对“桃红”;老师说“细雨鱼儿  相似文献   

5.
<正>一次公开课上,我观摩了六年级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的教学展示,其中教师评价学生读书的一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的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发表读书感悟,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诸如“你的答案很好”“你有一双火眼金睛”“加油,试一试是可以的”等话语都从老师的口中自然而然发出,课堂上学习氛围轻松快乐。  相似文献   

6.
一、“对课”简说:对课是明清以来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其内容就是学习怎样对对子,学习作对联。从宋代开始,对课已经是同句读、声律相提并论的一种基础课程,主要以“属对”方式开展,属对是由老师出上句,学生对下旬,字数由少到多,内容由简到繁。鲁迅先生早年在三味书屋读书曾学习过对课,这成了他在枯燥私塾生活中的一抹亮色,许多年后他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满怀深情地写道:“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  相似文献   

7.
郭文革,从教十余年,他始终把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自己不懈追求的目标。他重理论学习、重方法研究、重技能培养、重思维创新他积极尝试课堂教学改革,用最新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做了大量的实践。他先后进行了三轮教学改革,从最初“语言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课堂”的“移情说”研究,到“西方接受美学在语文教学的迁移”的实验,再到现今的“语文教学个性化课堂”的实践,在教改实验过程中,他不仅获得了大量的教学经验,而且也找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在研究和实践中,他的个人教学修养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作为一…  相似文献   

8.
2011年2月23日,学校“能仁教师”读书会成立,“能仁大讲坛”邀请许新海博士作开坛的第一次讲座.请他讲讲自己的读书心路。许新海是从实小成长起来的典型的“能仁教师”,他讲得很实在,也很动情。他说:起先,读书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后来,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现在,读书是一种需要。书,改变着他对教育的理解,提升着他对人生的认识……老师们为他身上所散发的睿智和坚韧而动容。  相似文献   

9.
笔者有幸倾听了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我的战友邱少云》,王老师以他全新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厚的教学功底给所有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对笔者来说,更是受到了一种心灵的震撼。王老师说:“有了人,才有‘文’;为了人,才有‘文’。因此语文是人的教育。”是的,王老师的课正是一堂让“人”字大写的语文课。一、淡化分析,引导学生逐层的感悟语文本体观认为:语文课应引导学生“到课文中走一个来回,要充分有效地读书,要抠词抠句”。王老师的课正是这样,他从学生阅读心理出发,根据教材本身特点设计教法,环节不多,却“针针见血”:1.通…  相似文献   

10.
重复     
当伊凡读完周总理的一个故事后,心情异常激动,他下决心学习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次班会课上,老师问大家:“你们读书为了什么?”有的回答:“为了将来的日子过得更好。”有的说:“为报答父母的一片苦心。”有的说:“为了不辜负亲人对我的期望。”……听完这些话,老师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笑着问伊凡:“你读书是为了什么?”伊凡倏地站起来,响亮的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伊凡本以为会听到同学的掌声和老师的赞扬(当然他说的是真心话而并非虚荣)。可出乎他意料的是同学们竟哄堂大笑。伊凡明白了这笑声的含义,他惟一期盼的是老师的肯定…  相似文献   

11.
语文新视野     
历代名家论及学习语文,无不强调勤读、多读、精读。或曰“读书百遍,经义自见”,或曰“看书如服药,药多力自行”。又云“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然而,现在从学生到老师,从学校到社会,读书风气淡薄,这对于语文教学不能不说是一种危机。因此,很有必要重弹“老调”,以唤新曲。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的读书方法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著述丰厚的作家,也是“五四”以来的著名学者.他在欧文诗歌创作、文学理论研究、教育教学研究部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那么.他是怎样读书学习的呢?朱自清读书学习有两个特点.第一,他读书极善利用零碎时间....  相似文献   

13.
<正>乔治·马丁说:“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这次,我在张祖庆老师《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一书中又一次体验到了新的人生,使在平静的教学生活中有所懈怠的自己又多了一份前行的勇气。这就是书籍给予我的力量吧。祖庆老师一直是我仰慕的小语大咖,听他的课、看他的书总有一种荡气回肠之感,但最让我佩服的还是他坚持回归语文、做一个纯粹的小语人的那份勇气。做一个不为世俗琐事所束缚的小语人才是小语人最初的、最美的模样。正如祖庆老师所说的:“把位置放对才是最幸福的。”是呀,  相似文献   

14.
两年前,为了撰写《任勇中学数学教学艺术与研究》一书的“研究篇”(任勇老师写“探索篇”),我与任勇老师有过一次短暂的会面,当时,他淳朴沉稳的神情中流露出的刚毅和自信,机敏流畅的谈吐中展现出的才华和睿智,至今仍深深地保留在我的记忆里。在对任勇老师的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有了较多了解之后,我真切地感到,他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业绩,是与他对“育人观”、“课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深入的和独到的见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新育人观:按“理念教学”。按我的理解,教育理念即教育者对于“为什么而教”的动机、态度、…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都知道读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活动,对于教师来说更是如此。杨九俊老师总结了他的阅读经验,包括了教师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什么时间读,非常值得收藏学习,一起来看吧!从1971年4月,以民办教师的身份站到讲台前,我开启了自己“教育人”的生涯。自我评估,在“教育人”中,我的个人阅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以自己的经历,特别是对其他“教育人”因读书而成长、成才、成家的见闻,深知读书对于教育工作者专业进步的意义。所以,当年轻的朋友们邀请我谈谈这个话题时,还是很乐意分享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我认为《填平雅俗鸿沟》首发式暨研讨会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对一本书的评价,也超出了对范老师个人学术成就的评价。范老师这几年的学术成就是非常引人注目的,都摆在那里。从他文学史“多元共生”概念的提出,到现在的“填平雅俗鸿沟”,每一次他的重要著作的出版,对我们学术界都是一次冲击,我们作为后辈,都在他的这样一次次冲击下恍然大悟,感到境界又提升了一层。今天我们这个会上,严家炎老师、温儒敏老师两代现代文学学科带头人都亲自参加会议,对范老师的学术成就作出了高度评价,我想这个会对我们现代文学学科的深入发展,以及整个方向都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翁青芬 《教师》2013,(29):55-55
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中国教育的一个普通的误解是:以为用嘴讲便是教:用耳听便是学:用手干便是做。这样不但是误解了做,也误解了学与教了。第二个普通的误解,便是一提到教育就联想到笔杆和书本,以为教育便是读书、写字,除了读书、写字以外。便不是教育。”所以他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论.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这充分说明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黄玉峰老师从事语文教育工作已经45年。45年来,黄老师奉行“大语文”教学的理念,始终把“读书做人”放在语文教育的中心.培养了一批批具有独立思想和人格的学生,并以他的言行影响着中国语文教育。本刊特编发“黄玉峰语文教育研讨会”专题,敬请读者垂注。  相似文献   

19.
一提起朱熹,人们自然就联想到“大儒”。在“四人帮”横行时,朱熹被骂得狗血淋头,谁还敢谈论他学习语文的方法。其实,“儒”是指读书的人,“大儒”者,知识渊博的读书人之谓也。研究研究大儒朱熹学习语文的方法,对我们中学语文教师,何尝没有益处呢?心眼专一,是朱熹学习语文方法的要旨。他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不正中了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只片面强调读、写,而不重视听、说的弊病吗?他特别强调“心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李吉林 《广西教育》2010,(4):30-31,48
以“情”为经,以“境”为纬,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环境的创设,拉近学科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这就是李吉林老师创立的“情境教学”。从“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及正在研究的“情境教育与儿童学习”,李吉林30年不辍探索,构建起情境教育的理论框架及操作体系。情境教育,是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教育理论,是中国教育研究领域的一朵奇葩,受到教育界的普遍欢迎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