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位于湖北荆门钟祥市的明显陵,于2000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全世界具有普遍意义。显陵的兴建几乎贯穿于嘉靖皇帝御极的始终,兴建时间之长和陵寝型制之巧都堪称明陵之最,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显陵是一座典型的明代帝陵,也是明朝中叶的重大历史事件“大礼议”的物证。显陵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2.
秦汉时期的关中不仅是雄视天下的"天府之国",更是当时世界上的文明与文化高地。东汉皇帝为了绍继西汉,取得文化上的正统地位,对关中西汉帝王陵墓格外重视,从开国皇帝刘秀开始,就确立了定期拜谒、祭奠关中西汉十一陵的制度。刘秀之后的东汉皇帝,大都能继承刘秀的遗风,多次亲临西京长安,祭祀关中西汉帝陵,充分显示了关中西汉十一陵在东汉政治和礼仪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神道是通往陵寝的必经之路,两边置有石像生,其规制与雕刻等都代表着当时的帝陵制度。明皇陵、明孝陵均属明代帝王陵墓,在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明皇陵和明孝陵神道的布局、石刻规模和石刻造型,加强对明代帝陵制度演变的了解,为更好地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巍峨壮观的西汉陵群 西汉王朝,自高祖至平帝共历十一个皇帝,时经214年。他们君临天下的岁月,居处豪奢。死后人间威福虽已丧尽,但仍眷恋地上的富贵,于是修建了富丽堂皇的地宫。 西汉帝陵,就其布局而言,大体分为两大陵区。一为渭河北岸咸阳原帝陵区;一为京师东南白鹿原、杜东原帝陵区。葬于咸阳原区的帝陵有九座,西自兴平南位乡向东至高陵马家湾乡,绵延达百里之遥,一线排开,最西为武帝茂陵(今兴平豆马西北)、次昭帝平陵(今咸阳市南刘村东北)、成帝延陵(今咸阳市秦都区)、平帝康陵(今咸阳市大寨东村)、元帝渭陵(今咸阳…  相似文献   

5.
和明代中叶的其他皇帝一样,明世宗嘉靖皇帝也被学界视为怠政君主的典型之一.但这样的结论,恐怕无法令人信服地解释嘉靖朝历史的一些现象,比如,世宗皇帝的不临朝或少临朝多被认为是嘉靖皇帝怠政的最主要表现,而实际上却是"虽深居渊穆而威柄不移"(<明世宗实录>卷566);说他修玄好道几十载"不理政事",却是"大张弛、不封拜、大诛赏,皆出独断,至不可测度".  相似文献   

6.
大礼议对嘉靖朝的人事更迭具有特殊作用,中国历史上极具典型意义. 在明代16位帝王中,除开国之君明太祖朱元璋外,以藩王身份登上九五之尊的明成祖朱棣和明世宗朱厚熄是明代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两位皇帝.  相似文献   

7.
嘉靖皇帝朱厚(?)明朝第十一个皇帝。他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即位,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去世,在位时间达四十五年之久,仅次于其孙万历皇帝。对这个统治全国近半个世纪的封建君主,史学界历来批评较多。 笔者经过对嘉靖皇帝一生的综合研究,认为应历史地、全面地看待这一历史人物,既要看到他做了不少有害于社会发展的坏事,也要看到他对明代社会发展确实也起了一些积板作用,应给予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161号陪葬墓应为西夏“10号”帝陵,即神宗遵顼与献宗德旺的合葬陵。历史记载为遵顼、德旺陵的客观存在提供了诸多信息和可信的理论依据。而161号陪葬墓世所罕见的盗坑,形制特异的山形陵塔,凸现帝陵特征的形制等遗址特征表明它就是遵顼与德旺的合葬陵。一陵葬二主是西夏亡国前不得已采取的特殊葬制,反映西夏了亡国前真实凄惨的一幕,造成了帝陵无法封号,史书不能记载,后人难以破解的千古谜案。  相似文献   

9.
西汉十一个皇帝,其中有九个埋葬于咸阳北塬。西汉元帝以前,每筑一皇帝陵墓,即在陵侧置一县,令县民供奉园陵,称为陵县。其中高帝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合称五陵,咸阳北塬也因此称做五陵塬。顺陵是唐武则天之母杨氏之墓,亦葬于咸阳北塬,与西汉帝陵处于同一地带,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周围有石人、石兽等石刻,其最为突出的是墓前青石雕刻的石狮和独角兽,表现了盛唐造型艺术的雄伟风格。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咸阳市对五陵塬区的开发十分重视,五陵塬旅游名胜风景区已初显端倪。资料来源:《辞…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世德堂本《西游记》"陈元之序"的分析,康光禄就是唐征鹤,征鹤的父亲唐顺之是唐宋古文大家,既擅作古文,也擅作今文,《西游记》既是一部证道书,更是史书,其"史"的性质在于三藏隐涉的是嘉靖皇帝,三藏取经故事隐射的是嘉靖皇帝南巡,孙悟空是唐顺之的自我写照,《西游记》的原作者就是唐顺之。  相似文献   

11.
明代文学家宗臣被人们称为“中原才子”,这里面有一段故事。宗臣到北京做官后,外族的俺答带兵来犯,把军队驻扎到黄河边上。俺答向嘉靖皇帝提出先比文,后比武,如果俺答比文输了就退兵。嘉靖皇帝派当时有名的学问家李攀龙、王世贞、宗臣去比文,宗臣年纪最轻。到了黄河边,  相似文献   

12.
座落在河北省唐山市所辖的遵化市境内的清东陵,始建于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占地面积25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陵园。整个陵区沿着燕山余脉瑞昌山而建,群山环绕着48平方公里的陵区。这里共有15座陵墓群,其中皇帝陵5座、皇后陵4座、妃园陵5座、公主园寝1座,共埋葬了帝、后、妃、皇子、公主161人。这些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的陵园,金碧瓦顶、白栏红墙,都建造得十分恢宏秀丽。 5座皇帝陵中,孝陵建造得最早。它是清世祖顺治皇帝的陵墓。规模最宏大,长达5500米。在这条陵区的中轴线上,由一条宽近12米的砖石甬路将石牌坊、大红门、神功  相似文献   

13.
在一望无际的江淮平原上,有座长眠水下达三百年之久的帝陵,这就是明朝第一代帝陵——明祖陵。祖陵位于我国五大湖泊之一的洪泽湖西畔,在今泗洪县管镇东南九公里处。明末清初,由于自然灾害的侵袭,明祖陵地面建筑多已毁圮,惟神道石刻仍完整地保存在洪泽湖下。人民政府专门拨款,筑长堤以御残水,整修陵地,匡扶倒卧之巨兽,使之皆如当年之姿。现神道上二十一对石象雄姿勃勃,巍然屹立。祖陵石刻承袭唐、宋帝陵规制,又得名师高手之力,其神道石刻,布局紧凑,雕刻精细,栩栩如生,堪称明代帝陵石刻之最,中华古代文物宝库的瑰  相似文献   

14.
辽陵及奉陵邑遗址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和巴林右旗境内,包括祖陵及祖州城、庆陵及庆州城,为辽代帝陵。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5.
嘉靖皇帝朱厚熜在位46年,是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比较大的皇帝之一.多年来,史学界发表了诸多论著,但迄今国内还未出版一部篇幅较长的有关嘉靖皇帝的学术专著性质的传记.这对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嘉靖皇帝是一个不小的缺憾.由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副教授林延清撰写的《嘉靖皇帝大传》(以下简称为《大传》)一书,近日已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此书填补了明史研究中的一个空白,将关于嘉靖皇帝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正> 一众所用知,明代戏曲发展的大致轮廓是:从明初到明中叶,戏曲创作曾呈现一派寂寞冷落的景象。直至嘉靖以后,剧坛才逐步活跃起来,相继出现了一批卓有成就和影响的作家作品。因而,以弘治、正德为界,明代戏曲创作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对  相似文献   

17.
西汉史上的陵县问题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所谓陵县,即以帝陵、后陵(本文不考察后陵)为中心,为安置徙民而设置的县。秦始皇三十五年徙三万家丽邑,已开徙民实陵之先河。而以诸陵为中心置县,大规模安置徙民,则始于西汉。汉九年,高祖接受刘  相似文献   

18.
嘉靖皇帝与明朝中后期的小说勃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明朝开国之初的一百多年时间内,由于统治者采取的抑制和禁烟政策,文化处于黯淡和停顿状态。直到明朝中后期,才出现了顿而复兴的文化兴盛,其典范表现,就是从嘉靖初年开始的小说勃兴,显著标志是嘉靖元年《三国志通俗演义》的颁示天下和嘉靖七年《忠义水游传》的刊刻行世。嘉靖皇帝从藩御极京师,为确立自己的正统地位和伦理规范,在政治舞台上以王守仁的哲学体系——“陆王心学”的“清理说”为武器,掀起大礼之争,张扬忠孝仁义。《三国志通俗演义》和《忠义水将传》的问世刊刻,正是嘉靖皇帝的政治需要所促成的。明朝中后期的小说勃兴,嘉靖皇帝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9.
我们知道,北京的古迹有十三陵,南京的古迹有明孝陵,这都是明代皇帝的坟墓。那么,皇帝的坟墓为何称“陵”呢? 实际上,上古的时候,君主的坟墓也都只称“墓”而不称“陵”的。《尚书·太甲上》说:“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注:“桐,汤墓地也。”)又说:“营于桐宫。”(注:“经营桐墓,立官,令太甲居之。”)意思是说,太甲做了国君,很昏庸,伊尹把他流放到先王汤的墓地,在那里营建行宫让大甲居住。这说明商朝君主的坟墓称“墓”而不称“陵”。《周礼·春官》也说:“家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先王之葬居…  相似文献   

20.
黄河流域“三皇”之一的炎帝、“五帝”之一的帝舜,何以崩葬于湖南的炎陵县和宁远县?本文根据考古材料和古文献资料,认为湖南炎陵县的帝陵应为炎帝神农氏第八代榆罔氏属于龙山文化时期的帝陵;帝舜陵是我国国家形成阶段的第一个帝陵,反映新石器时代大批中原先进的炎黄族、东夷族南迁的史实,也说明了湖南是炎黄族的江南又一故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