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联想是一种既有目的又有方向的想象 ,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问题想起其它事物的心理活动 .亚里斯多德说 :“我们的思维是从与正在寻求的事物相类似的事物、相反的事物、或者与它相接近的事物开始进行的 ,以后 ,便追寻与它相关联的事物 ,由此而产生联想 .”在数学解题中有类比联想、可逆联想、对比联想、化归联想、数形联想、因果联想、接近联想、特殊化与普遍化联想等 ,解数学题就是不断联想的过程 .广泛联想 ,可以使我们的智慧插上矫健的翅膀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联想可以发现、猜测数学规律 ,也可以用来寻求解 (证 )数学题的思维路线 .…  相似文献   

2.
一、“区位”的重要性 “区位”是高中地理学习的一个核心概念,是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地理事物的“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地理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地理事物与周嗣要素的联系。“区位”贯穿了高中地理教材的始终,尤其是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部分。我们主要会进行这样一些角度的区位分析,如图1:  相似文献   

3.
巴甫洛夫认为:“一切教学都是各种联想的形式。”什么是联想?联想是指由所感知或所思考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刺激而想到其他与之有关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思维过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知识点也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有一种联系就可以导致一种联想。  相似文献   

4.
巴甫洛夫认为:“一切教学都是各种联想的形式。”什么是联想?联想是指由所感知或所思考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刺激而想到其他与之有关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思维过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知识点也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有一种联系就可以导致一种联想。  相似文献   

5.
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种事物的经验,又想起另一事物的经验这一心理过程。联想反映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它是发散思维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联想需要遵循接近律、类似律、对比律和因果律。所谓接近律,是指对时间或空间上接近的事物产生的联想。比如,教学圆柱的体积计算时,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怎样将圆柱转化成已经学过的  相似文献   

6.
正观察活动中,由于事物的不同形态、情状,小朋友们往往会产生很多联想,生发出一种新的形象。人们在感知外界事物的基础上,将丰富的材料在大脑中重新组合、融汇升华,这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它往往使观察者浮想联翩,获得或产生新奇的印象和意外的灵感。联想是指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想象是指对不在眼前的人或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来;或者是我们的头脑对曾经感知过的人或事物的形  相似文献   

7.
定位与空间是我们地理学科的特性,而从空间看待一切是地理学的根本思想方法。那么高考地理都从"空间"看些什么呢?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它为什么在那里?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它产生了什么作用?怎么样使它有利于人类与社会?这一部分是我们一线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强化与学习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一、从发散思维入手,解决“不知道该写什么”的问题所谓发散思维,就是以一个问题为中心,从各种不同角度或侧面进行深入思考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联想和想象是发散思维的重要方式,它们使学生由此及彼,从已知到未知,产生新的感知,新的意象,能使有关材料尽快“汇集”,或形成对某一个问题的多种视角,从而打开写作思路。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现象,它包括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相似联想、追忆联想、推测联想等。如何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很好地利用学生所学的语文课本,指导学生展开联想。…  相似文献   

9.
[总体阅读思考] 一、结合以前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联想对我们认识事物和增强表达效果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二、结合以前学过的课文,谈一谈要形成合理的联想需要怎样的条件? [阅读入门指津] 一、联想,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思考过程,它是人们思考问题常用的一种方法。由于客观事物之间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具有各种联系的事物反映到我们的头脑中,便会形成各种各样的联想。比如,由老师想到了园丁,由饥寒想到了温饱,由吃水想到了打井人,等等。联想对我们认识事物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联想可以使我们的思维跳开一事物本身的限制和束缚,从与它相联系的其它事物身上受到启示,得到开  相似文献   

10.
一、课本练习二指出《土地》这篇散文形散神不散。阅读课文时,思考以下问题,领会“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1、课文开头的两句话(“我们生活在一个开辟人类新历史的光辉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人们对许许多多的自然景物都产生了新的联想、新的感情。”)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与课文的中心思想又有什么关系? 2、课文第四段(“有时,望着莽莽苍苍的大地,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然后,才又收住缰绳,缓步回到眼前烂灿的现实中来。”)是怎样总领下文的?“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在课文中具体指哪些段?“收住”又是指哪些段?  相似文献   

11.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世界的气候”这一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地理的重点和难点,是学习分区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基础之一,同学们在切实学好有关气候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知识的综合运用。下面笔者就  相似文献   

12.
区域地理让学生感到难学的原因在于区域差异性和综合性,不同区域的位置、范围、自然特征、人文特征相差很大,而教师生活的空间和活动范围有限,在学习区域地理的时候学生要受到四个方面的限制。第一是空间的限制,农村中学的学生因为生活条件的限制,没有去过太多的地方,学生们所理解的区域就是自己所接触过的地方,也就是他们视野所及的范围内,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农村学生的视野范围是有限的;第二是时间的限制,某些地理现象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如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农业地域的形成;第三是事物的限制,大量的地理事物我们不能直接用眼睛观察到,所以不能形象地表达出来;第四是人的心理限制,因为除少数得天独厚的天才外,教师等一般人把周围世界的印象摄入头脑并转变为生动的观感的能力是有限的,而把这些观感保留在记忆里的就更有限了。  相似文献   

13.
王仁杰 《青海教育》2004,(12):37-38
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曾指出:“我们的思维是从与正在寻求的事物相类似的事物.相反的事物,或者与它相接近的事物开始进行的,以后,便追寻与它相关联的事物,由此而产生联想。”精辟地概括了联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4.
怎样联想     
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记忆与联想》一书中这样记述:“我们的思维是从与正在寻求的事物相类似的事物、相反的事物、或者与它相接近的事物开始进行的,以后,便追寻与它相关联的事物.由此而产生联想.”他的这一想法在后来形成了用以指导联想的三个基本法  相似文献   

15.
一、隐喻“隐喻”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phor”,最初指把某物“运走”或者“转移”。在交流中,它是指把一个形象或概念转换成另一种形象或概念。亚里斯多德将它定位为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隐喻与明喻有所不同,在字面意思的背后隐含着丰富的情感活动和内心体验。  相似文献   

16.
所谓寓意,是指事物含蓄在内的意思,或人们寄托在事物身上的道理。我们常说“事物的本质所在”、“寄理于物”、“托物言志”,这种“质”、“理”、“志”就是寓意。揭示寓意的一般方法有两种:一是抓事物的形象特征,二是抓事物的生活特征。由这两种特征可以向内作纵的深入思考,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即含蓄在内的意思,向外作横的类比联想,体会出寄托在  相似文献   

17.
语言和现实、词语和事物、词语和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词语是如何传达某些意义或者观念的?语言是否体现了普遍性原则?它所表达的究竟是世界“是”什么,还是我们“认为”世界是什么?我们能否通过言语来表达事物?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哲学家和语言学家。各种解答争议不断,它包含了不计其数的思考活动.这都是人类试图由此去理解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18.
亚里斯多德在《记忆与联想》一书中指出:“我们的思维是从与正在寻求的事物相类似的事物、相反的事物或与它相接近的事物开始进行的,以后便追寻与它相关联的事物,由此产生联想。”人们根据这一观点,产生了接近性联想、相似性联想和对比性联想这三条联想基本规律。在解...  相似文献   

19.
联想与解题     
波利亚说过,在陌生的问题中寻找熟悉的东西,这个寻找的过程其实就是联想的过程.所谓联想,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此再想起其他事物的心理活动.联想是一种自觉的或有目的的想象,它在我们数学活动中无处不在,运用联想我们可以进行数形转换,将代数问题转  相似文献   

20.
“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某一区域与其它区域地理环境的异同”是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认识区域的学习目标之一.学习西亚和西北地区地理非常适合使用比较学习法.教师要借助生活情境,落实“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事物规律性和地理区域独特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