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善刚 《成才之路》2009,(25):I0014-I0014
一、课本剧的含义 课本剧是将语文课本中有情节的课文内容改编成适合学生演出的戏剧。它力求充分表达原来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尽量运用原作的语言动作和主要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更好地体现课文的内涵。分角色朗读、口语交际等都属于课本剧表演的形式。但因其受重视的程度不够,往往只停留在按课后练习的要求去做这份作业就草草了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未能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课本剧在提高小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故事为理论传授依据,以形象的情景演绎带动课堂氛围,充分、深刻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全面地锻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基于此,以"狐假虎威"课本剧教学为例,阐述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适时选一些经典课文进行课本剧的编排教学,不但能促成合作学习,让学生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这已被某些语文教师认同,但编排课本剧费时费力,常常导致教师们望而却步。笔者认为在课本剧的编排上,教师要运用一些"战术",使课本剧"轻装上阵"。一、抓转点"化整为零"某些经典的适合编排课本剧的课文都较长,编写、排练、再演出,一般在正常课时里很难完成。这样最好考虑把课文  相似文献   

4.
课本剧主要是对课文中的一些叙事性的文章进行改编,以喜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语文教学手段。课本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理解方法,被教师广泛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推动了语文教学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课本剧的使用,将学生从传统的文本接受者身份中解放出来,学生转变为文本的创造者。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不仅被教师认可与使用,更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与支持。就针对课本剧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通过创新英语作业,保持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和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尝试以"英语+音乐""英语+美术""英语+趣配音、课本剧"和"英语+思维导图、列表"等形式在小学英语高年段开展多元化作业设计的实践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课本剧是一种深读课文、推敲课文语言文字、体会人物情感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文本理解手段.由于课本剧的使用,教材由"薄"变"厚",由"静"变"动".它不仅融入了学生的生活资源,而且融入了学生的主观创造,学生由被动的文本接受者,成为文本的创造者、享受者.作为语文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课本剧寓教于乐,越来越受到教师,特别是学生的喜爱.但对于使用课本剧所出现的问题,我们也要认真正视和反思.  相似文献   

7.
课本剧,就是将某些课文或英语课外阅读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改编成小品或者微型短剧形式,供学生在课堂上、课外英语活动和校园文艺汇演时进行表演,故称之为"课本剧"。高中英语新课程更加注重语言的实践和运用,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不断尝试着让学生排演一些课本剧以培养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也在课本剧的表演中受益匪浅。笔者结合所在学校举行的几次英语课本剧表演大赛,谈谈英语课本剧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竹影》(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第4单元)是一篇充满童趣的优美课文。教师教学这篇课文时,多数是"以事为本",即以"看人影""画人影""画竹影""论国画"等几件有趣的事为主线展开教学。"以事为本"地解读教材,固然没有什么大碍。因为教材的编著者也有意让大家"以事为本"地展开教学——课文的题目是"竹影",显然指向的是"事";课文  相似文献   

9.
演有些故事情节较强或具有较强动作性的课文,学完后布置课外作业时,不妨让学生自由组合,表演课文内容,排课本剧,让学生在表演中结合自身对课文的理解,内化语言,让无声的文字所塑造的人和物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学生眼前,既增强课文的艺术感染力,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才能。如:学完了《群鸟学艺》《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文后,布置让学生几人一组,进行课本剧表演,看谁演得最生动、逼真。实践表明,学生排得认真,演得精彩,兴致盎然,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创新能力得到了应有的培养。有些状物及带有常识性知识的课文,在布置课外作业时,不妨转变思路,以…  相似文献   

10.
从三年级开始,统编教材在每个单元中都设置了至少一篇略读课文。这些略读课文与单元语文要素、精读课文以及单元"交流平台""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和习作形成了有机整体。但略读课文的教学决不能打着所谓"略"字的大旗,而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语言品味的多维角度,开掘出与单元训练要素相契合的教学价值点,以更好地推动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7,(5):92-93
作者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多次"课本剧"的教学方式,发现这种充满活力的教学方式模拟了一个较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对于课本剧中的人物进行情感代入,体会角色的想法和感情,对于提高英语学习兴趣,提升综合素质,充分开发潜力,增强合作学习能力等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关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课本剧","课本剧"对于学生学习的作用,进而如何开展"课本剧"的创作与表演,作者介绍一些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环节。在阅读教学中要通过营造民主氛围、设计精彩导入、借助电教媒体、挖掘课文"空白"、编演课本剧、抓住课文题目等方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探究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阶段要重视加强课外阅读。除了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外,更主要的可以在教精读课文时,有意识地与课外相关内容链接,通过"原著阅读""同题阅读""主题阅读""补白阅读"等形式适时进行扩展性阅读,以教材为"经",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经纬"交错,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阅读合谐、双赢、共振。  相似文献   

14.
本课基于孩子们对包公的这一点认识,通过神奇的"审驴"案使孩子们加深了对包公的了解,并从中受到教育。本课的教学目标有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审"、"懊悔"、"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3.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课文中"审驴"部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4.通过表演课本剧加深理解与认识,并培养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把叙事类课文加以改编,以学生表演的戏剧小品的形式来辅助教学,即为课本剧。这样不仅可以更直观地展示课文情节,表现人物形象,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于语文教学是大有裨益的。然而,这种课本剧的表现形式应定位到什么样式,则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笔者前不久参加了由苏鲁豫皖接壤地区中师语文教改研讨会组织的一次课本剧大赛,在所有的参赛作品(录像)中,其形式不拘一格。由此可以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堂语文课,课文的内容是《威尼斯商人》。为了让学生更加顺利地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我请了几位学生通过课本剧演绎课文的基本内容。当课本剧告一段落时,我遂请大家谈谈对夏洛克这个人物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鉴于讲故事能力的重要性,在本体性阅读教学理念下,充分发掘故事类课文的故事价值,运用不同的形式,激发学生讲故事的兴趣,提升学生讲故事的能力。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和课堂实践,探索了与阅读教学相匹配的"短""长""新""活"的故事力训练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一次校际交流课上,笔者听了一位老师执教的《郑人买履》一课,教学流程大致如下:一、故事《引婴投江》导入新课;二、齐读课文,初步感知;三、组内讲讲寓言故事;四、表演课本剧《郑人买履》;五、揭示寓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认为第二个环节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扫清字词障碍,品味语言,为理解文本作铺垫;第三个环节,学生通过译文和古文对照,理解"者""置""反"等重点词的意思,理解故事内容、品读课文、揭示寓意,达成知识的生成。所以  相似文献   

19.
吕叔湘说过":语文教学是人们学会一种语文的过程。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技能。"真正的阅读教学必须突破"教课文"的层次,提升到用课文"教语文""教阅读""教表达"的层面,引导学生能从课文中习得写作方法,以达到"不教"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版新编教材精心构建了一个教读课文、自读课文与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著名特级教师胡明道曾以"看我走""扶你走"与"放你飞"三部曲~①形象比喻教读课文、自读课文与课外阅读三者的教学指导重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想真正地落实"课内得法,课外得益"的阅读教学理念,则承担着最重要的"得法""悟法"任务的教读课不能仅仅满足于读懂"这一例",务必致力于从"教一例"到"知一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