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obelMedicineLauterbur&Mansfield诺贝尔医学奖:劳特伯和曼斯菲尔德USscientistPaulC.LauterburandBritonPeterMansfieldwereawardedthe2003NobelPrizeformedicine.Thetwoscientists“havemadeseminaldis-coveriesconcerningtheuseofmagneticreso-nancetovisualizedifferentstructureswhichrepresentsabreakthroughinmedicaldiagnosticsandresearch”saidthejury.本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伯(74岁)和英国科学家彼德·曼斯菲尔德(70岁)。这两位科学家“在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显示人体复杂结构、在…  相似文献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945年,两位美国科学家费利克斯·布洛赫和爱德华特·珀塞尔领导的研究小组分别发现,当电磁波的频率和磁场中原子核的两个状态之间的能量差匹配时,原子核能够吸收电磁波中的能量,并且转到逆着磁场排列的高能量状态。这种现象类似于音叉能够吸收一定频率的声波产生共振。又因为它来源于原子核的磁矩,所以人们称之为核磁共振。这两位科学家由此分享了1952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上个世纪的60-70年代,在化学家开始利用核磁共振波谱来确定物质结构的同时,具有医学背景的达马迪安对生物体组织的核磁共振信号的弛豫时间…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成像技术依据原子核能级跃迁释放能量在物质不同结构环境中不同的衰减,通过外加梯度磁场检测所发射的电磁波,获得构成物体的原子核种类和位置,从而绘制出物体内部的结构图像.近年来,随着快速变化的梯度磁场的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不仅在医学,而且在其他科研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 1 0月 6日宣布 ,2 0 0 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 ,以表彰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他们的成就是医学诊断和研究领域的重大成果。保罗·劳特布尔劳特布尔 1 92 9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小城悉尼 ,1 95 1年获凯斯理工学院理学士 ,1 962年获费城匹兹堡大学化学博士。1 963年至 1 984年间 ,劳特布尔作为化学和放射学系教授执教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1 985年至今 ,他担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生物医学核磁共振实验室主任。曼斯菲尔德 1 93 3年出生于彼…  相似文献   

5.
核磁共振众所周知,之所以如此,一是发现核磁共振的两位美国科学家荣获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发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两位科学家荣获2003年诺贝尔医学奖,因此,在科学技术历史上,这个名字闪闪发光.二是很多病人都到医院做过核磁共振检查,核磁共振家喻户晓.本文就核磁共振及医学成像  相似文献   

6.
2003年10月6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PaulC.Lauterbur)和英国科学家彼德·曼斯菲尔德(SirPeterMansfield),以表彰他们发明了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ResonanceImaging,简称MRI)。该项技术的发明使得人类能够清楚地看清自己或其他生物体内的器官,为医疗诊断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物理学奖:像橡皮筋一样想放松的夸克戴维·波利策戴维·格罗斯弗兰克·维尔切克2004年诺贝尔物理奖由美国科学家戴维·格罗斯、戴维·波利策和弗兰克·维尔切克,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现象。强相互作用力是在自然界中已经发现的4种基本力(重力、电磁力、弱相互作用力和强相互作用力)中的一种,夸克就是靠这种强相互作用力结合在一起的。夸克是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之一,它可以组成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原子核和电子再组合成原子,原子组合成世间万物。“渐近自由”理论听起来有些悬,说白了其实很简单,就是夸克之间离…  相似文献   

8.
2002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该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奖金的一半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和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以表彰他们“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另一半授予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以表彰他“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  相似文献   

9.
一、二○○二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因“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和“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因“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而分别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10.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与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和“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解读一质谱分析法是化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方法,它通过测定分子质量和相应的离子电荷实现对样品中分子的分析。在质谱分析领域,已经出了几项诺贝尔奖成果。英国科学家阿斯顿首次制成了聚焦性能较…  相似文献   

11.
楞次定律是关于电磁感应的一个重要规律 ,其内容是 :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应用楞次定律 ,可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再利用左手定则等还可以进一步判断感应电流跟原磁场作用力的方向 ,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各种结果和现象 .在实际应用中 ,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 :·感 ·应·电·流 ·与·原·磁 ·场·作·用 ·的·结·果 ,·总 ·要·阻·碍·过·程·的·进·行 .这是楞次定律的一个十分重要又非常有用的一个推论 .利用这个推论可以直接判断电磁感应产生的各种结果和现象 ,而避开一步…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教学》2004,29(4):62-63
[诺贝尔奖] 两美英科学家分享2003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综合《参考消息》和《环球时报》2003年10月8日消息,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于当地时间10月6日决定,把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Paul c.Lauterbur)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Peter Marsfield),以表彰他们在将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早在1946年,美国哈佛大学的菲利克斯·布劳克和斯坦福大学的爱德华·普塞尔就发现了物质的核磁共振现象,并于1952年因此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但随后许多年间,这种物理现象主要被用来研究物质的化学结构,而劳特伯尔和曼斯菲尔德这两位科学家20世纪70年代则把它用于医疗成像,并使得神经科学、生理学和医学影像技术发生了巨大变革。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用于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  相似文献   

13.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在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测定方面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他们是美国的约翰·芬恩、日本的田中耕一、瑞士的库尔持·维特里希.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获奖名单时称,获奖科学家在质谱和核磁共振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意味着“革命性的突破,使生  相似文献   

14.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3年10月8日宣布,将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农,以表彰他们在细胞膜通道方面作出的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5.
核磁共振理论及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磁共振是一种利用原子核在磁场中的能量变化来获得关于核的信息的现代技术,它已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核磁共振的概念、原理和实验技术,并介绍了有关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发明了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美国的保罗·C.劳特伯和英国的皮特·曼斯菲尔德,获得了2003年的诺贝尔生  相似文献   

17.
核磁共振是一种利用原子核在磁场中的能量变化来获得关于核的信息的现代技术,它已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核磁共振的概念、原理和实验技术,并介绍了有关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18.
核磁共振是一种利用原子核在磁场中的能量变化来获得关于核信息的现代技术,其已在许多领城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核磁共振的概念、原理和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国别:瑞士设备价格:21.6万美元联系人:任新峰购置日期:2006年6月设备所在地:实训楼3423联系电话:67791221设备简介:核磁共振是指原子核在静磁场中的作用下对固定频率的射频电磁波进行吸收的现象。核磁共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核磁共振的方法与技术作为分析物质的手段,由于其可深入物质内部而不破坏样品,并具有迅速、准确、分辨率高等优点而得以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已经从物理学渗透到化学、生物、地质、医疗以及材料等学科,在科研和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技术在过去的六、七十…  相似文献   

20.
玛丽·居里是波兰化学家,1891年赴法国留学,学习成绩优异,具有高超的实验技能,毕业后留在巴黎做实验员工作.1893年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刚刚发现铀化合物能放出一种射线,建议她做此项科学实验.她终于在1898年发现了新的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这一发现轰动了科学技术界,它明确地证明了原子核是可以分裂成它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原子核是复杂的内部结构,从此打开了科学家认识物质世界的大门,推动了原子核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