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重庆市黔江区农村地广人稀,加之80%的人力资源在农村的现实,决定了该地区农村教育要突出抓好远程教育。目前,阻碍重庆黔江农村远程教育发展有两大瓶颈:其一,科技人员在硬件上下了不少功夫,但很少有人在软件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上下功夫;其二,资源短缺,资金不足,师资不平衡。黔江农村布局形式特殊,教育的分布、水平和发展极不平衡,城乡之间、平坝山区、城市周边和边远农村、不同的民族之间有差异,这些因素使得实施农村远程教育要根据本地区所处的客观环境,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能照搬一个模式,搞一刀切。根据该地区的现状和特点,笔者认为黔江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因地制宜的措施,希望借此给具有同样特点的其他地区以启示。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3+1”班如何摆脱困境吕昆池一些民族地区“3+1”班办班日渐萎缩的窘况至今未有明显改善.迫切地希望能找到一条摆脱困境的路子,笔者通过对宾川县牛井镇彩凤初中的调查,认为他们的一些做法有思考和借鉴的价值。彩凤初中1988年9月起,开办了农村3+...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黔江区位于武陵山腹地,属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区,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2.84%。2000年合并原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黔江开发区,建立了新的黔江区。新区建立以来,黔江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较好地完成了“两基”任务,普及初中教育“四率”(入学率、巩固率、完成率、毕业率)分别达到97.5%、97.7%、93%和98.9%。一个贫困落后的民族地区的教育何以能如此健康发展呢?区委、区政府坚持大力实施“科教兴黔”战略,突出地位抓发展,深化…  相似文献   

4.
目前 ,全国实现“两基”的农村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 50 %左右。广西实现“两基”的农村地区比例高于全国 ,如钦州市、玉林市、贵港市的农村地区实现“两基”人口均占 80 %以上。“普九”后这类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初中教育基础薄弱、相对落后的突出问题 ,“两基”成果的巩固与提高的任务十分艰巨 ,因此 ,“普九”后农村初中教育的发展值得深思。  一、初中教育存在三大难题  “普九”后的农村初中教育主要存在三大难题 :一是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普九”刚刚达标 ,根基还不够牢固 ,而初中正是薄弱之处 ,师资、基础设施、现代化教育手段等都相…  相似文献   

5.
走出补偿教育“误区” 加快农村“普九”步伐寿县刘岗职中沈国文“普九”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基础工程.当前,农村地区要完成“普九”规划,实施补偿教育迫在眉睫.补偿教育的对象多为小学毕业未能升入初中或进入初中后辍学而未能完成初中三年教育的少年,由于补偿教...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一些农村地区,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初中生毕业回乡务农,“种田不如老子。理家不如嫂子,挣钱没有路子,致富没有点子。”这句顺口溜比较客观地说明了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初中教育阶段存在的弊端。正是为了纠正这一弊端,国家教育部提倡在全国部分地区进行农村初中分流教学实验。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湟中县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坚持深化农村初中教育练合改  相似文献   

7.
发展中的四川黔江地区民族教育赵令汉黔江地区地处四川省的东南部,嵌入鄂、湘、黔,有“天府好望角”之称。是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同年11月11日挂牌成立的年轻的少数民族地区。全区辐员面积16936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97%。辖石柱土家族自治...  相似文献   

8.
呼伦贝尔盟属经济欠发达地区 ,农村牧区由于连年的自然灾害 ,使得农牧民收入下降 ,经济面临严重困难。在农村每年都有近80%的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接受教育 ,他们将成为农村的新增劳动力。如何提高这些劳动力的素质 ,是一个重要课题。盟教育局积极探索农村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狠抓“三教统筹”协调发展 ,“普职结合”,开办“3 1”职业班 ,在初中设置农业技术课程 ,全程渗透职教因素。根据农村的实际需要自编乡土教材 ,向学生传授一些农村用得着的实用技术知识和技能 ,提高初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广大初中毕业生既掌握一…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办学效益问题研究覃盛裕效益是社会主义本质的特征,办学效益是我们穷国办大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办学效益,是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事业的一件大事,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关系...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农村教育的落后状况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教育整体质量关键在于办好农村初中教育。农村初中教育在西部“普九”、改变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对甘肃省农村教育现状和改革举措的分析,提出几种合适西部农村初中教育的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把职业教育渗透到农村初中教育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职业教育在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农村现代化方面具有战略意义。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新世纪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认为,把职业教育渗透到农村初中是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普通初中教育的一个良好途径。加强农村的农业、教育、科技部门的合作,实行“农科教结合”,加强“三教统筹”,通过优化农村初中课程结构,建立适合农村的职业教育和普通初中教育模式,将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新的契机,为农村初中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教育腾飞,要有两翼;左翼是管理,右翼是科研。以教科研为先导,走科研兴教之路,是教育创新实施《面向对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必然抉择。作为基础教育“腰杆子”的初中,尤其是面广量大的农村初中,必须借教科研之翼来实现新世纪的腾飞。一、现状与后果笔者日前就农村初中教科研工作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地区之间、校际之间、学科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一些薄弱的乡镇初中在教科研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淡”——教科研意识淡薄,气氛冷淡大多数农村初中热衷于“应试”与“扒分”。在思想上,有的认为教科研是上级教研部门和专家…  相似文献   

13.
张伍言 《广西教育》2005,(1B):75-75
在尚未开展课改的地区,特别是在农村,由于教师的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教学方式方法相对陈旧以及社会对教育期望的偏差,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对基础知识掌握欠佳,心理压力较大等等原因,造成了农村数学教学难出“精品”,质量提高存在较大的困难。根据课改的理念,结合分层教学的思想和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笔者认为,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应突出“二性”。  相似文献   

14.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要求:“要使全国大多数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联合会的毕业生或肄业生能在从业前后接受一定方式的职业技术培训,包括‘绿色证书’培训。”因此,在农村初中实施“绿色证书”教育,使农村衬中的教学内容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完成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阶段在文化课的学习任务,取得初中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能具有现代初级农业知识和技能,取得新型农民岗位的“绿色证书”,这对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培养农村所需的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极为有利,应积极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5.
如何在经济相对落后,教育观念普遍落后的地区,使初中教育上新台阶,本从贫困山区兴县共乐镇初中创名牌学校,办特色教育的实践中认识到,办特色教育不失为贫困山区农村初中超常规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邹平 《云南教育》2008,(24):12-15
云南省自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以来,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有“初中工程”建设任务的州(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教育和实施“初巾工程”对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作用;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教育,实施“初中工程”对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农村初中町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抓住机遇,  相似文献   

17.
农村初中教育改革,重点是分流教育和初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它是农村教育为农村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需要.是农村教育发展特别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也是遵循教育自身规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 1.从农村“普九”工作发展的实际看,这是一个普遍遇到、不可回避的实际问题。就是说。对多数地区来说,农村初中教育如果没有分流教育和职业技术教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逐步实施,农村初中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把握时机、乘势而上,在新的起点上把农村初中教育推上一个新水平,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的公平,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教育行政部门与农村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基于对衢州市部分农村初中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加快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教育发展的对策,以期对加快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教育发展提供积极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农村初中承担着“普九”重任,农村初中教育的发展对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和农村生产力水平意义重大。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初中课程改革,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满足这一需要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妻有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初中教师队伍。然而很多地方农村初中教师队伍不够稳定,整体素质呈现出下降趋势,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因此,要采取得力措施,全面提高农村初中教师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农村初中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育资源的分布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的影响,以至于农村初中教学质量低。如此,不仅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还阻碍了农村地区人才的培养以及综合水平的提高。在此,本文针对农村初中教育教学的现状及解决对策,做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