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倩 《华章》2010,(18)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中一部重要的著作,它在引导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是西方人类学历史中重要的一部分,笔者在此文中用人类学当中一些关键词对<共产党宣言>(下文以<宣言>简称<共产党宣言>)进行一些人类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动荡的社会,意大利电影大师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是受中国政府的邀请来到中国拍摄了影片<中国>.影片<中国>希望能还原一个真实的中国,但受实际情况所迫,使用了一些抓拍以及偷拍的手段,也因此导致了影片中的一些不一致的矛盾感.但<中国>是在当时文化大革命时期少的可怜得中国影像中一个非常珍贵的对国民真实性的反映.而文章通过从人类学的角度来分析影片<中国>,以探寻其背后所反映的真实意义及世界了解中国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第五代"导演田壮壮2004年导演拍摄的纪录片<德拉姆>影像分析,以镜像语言、影像视点、"作者电影"为逻辑起点,思考影片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价值.作者在镜头语言的表达上充满着既对生活在茶马古道上人们的生存状态人类学意义上深情关注,又透露出了自身应有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它让人们以视觉感知的方式看到一般生活在大城市的现代人很难见到的另一番人类生存景象,包括远离现代文明的较原始的生存方式.由此引发人们对现代人的浮躁心态,急功近利、实用主义的人际关系,对自然的掠夺与破坏等,作出新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4.
笔者对<论集>丰富的研究内容作了梳理,从论纲与要目两个层面,总括其学术成果和学术贡献,并由此探讨它带给人们的深刻启示.而这些启示对科学研究者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教育人类学     
一、教育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人类学是运用人类学的观点,方法来研究各个不同形态社会的教育现象的新兴学科。本世纪初,人类学家赫威特、马林诺斯等人批评了学校忽视学生的文化背景和民族教养,提出教育家应利用学生的民族文化进行教育。50年代,一些人类学家开始研究学校教育,如美国的斯平德勒、享利,法国的怀利,非洲的里德等人都是应用人类学观点研究学校教育的。当时,美国人类学协会教育分会和学校中的人类学家、教育家在斯坦福大学开了一次会,会议使人类学与教育的第一本教科书——《教育与人类学》诞生了。60年代,美国面临着社会政治危机,迫使政府要求人类学家为国家提供解决教育问题,一些人对文化的错误理解和运用,迫使人类学家必须重新对文化作出正确的解答;并努力使人类学和  相似文献   

6.
语言学在人类学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 ,它对人类学的许多学派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如对结构主义人类学、认知人类学、人类学中文化符号论、象征人类学等都有过不同程度的影响。人类学在研究缺乏史料记载的民族时 ,语言民族学与民族语言学则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列维斯特劳斯及他所创立的结构主义理论在众多的人类学派别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人类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派别及理论的了解,尝试对列维斯特劳斯所创立的结构主义,及他的《结构人类学1》作一些回顾及思考。  相似文献   

8.
教育人类学     
一、教育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人类学是运用人类学的观点、方法来研究各个不同形态社会的教育现象的新兴学科。主要由一些对教育问题感兴趣的人类学家和具有一些人类学知识的教育家进行的。它的理论大概产生于70年代初,但人类学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却有很长的历史。本世纪初,人类学家赫威特(Hewett)受斯宾塞社会进化论的影响,研究了美国本土的移民教育问题,印第安人教育问题和菲律宾土著的教育问题,认为学校正在迫使这些人学习“较高级”的盎格鲁——阿美利加文化,而忽视他们自己的文化,他因而建议  相似文献   

9.
语言人类学是西方人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与文化人类学、考古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并驾齐驱.我国的语言人类学研究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把它作为一个学科概念提出是较为晚近的事情.从目前人类学的研究状况看,国内语言人类学的成果还不够丰富,特别是关于单一民族的语言人类学研究并不多见.值得欣慰的是,近期出版的<文化变迁与语言传承--土家族的语言人类学研究>(谭志满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语言人类学的研究内容.该著作对我国语言人类学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梳理,并结合土家族的语言材料深入研究文化变迁与语言传承的关系,可以说是我国语言人类学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写作基于如下两个目的:提出一些重要的问题,并且简要地勾勒出青少年人类学的概念范围。通过对学校民族志、观察方法、课程开发和土著居民的学校教育这一类主题的分析,进一步探讨教育人类学是否在日渐收缩范围和走向专门化。  相似文献   

11.
<正>在全国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民族学人类学在各项研究中取得了空前进展,已经进入学科发展的关键时期。但当前时代背景下,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仍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主要包括学科界限、学科规范、客观性、汉民族研究、后现代与学术创新等。这些问题的研究,对我国民族学人类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由赵心愚、余仕麟主编的《民族学·人类学:追述与反思》一书,精选了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创刊以来与民族学、人类学有关的优秀论文编撰而成,展示了西南民族大学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该书大致包括民族理论与政策、  相似文献   

12.
语言人类学是西方人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与文化人类学、考古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并驾齐驱.我国的语言人类学研究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把它作为一个学科概念提出是较为晚近的事情.从目前人类学的研究状况看,国内语言人类学的成果还不够丰富,特别是关于单一民族的语言人类学研究并不多见.值得欣慰的是,近期出版的<文化变迁与语言传承--土家族的语言人类学研究>(谭志满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语言人类学的研究内容.该著作对我国语言人类学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梳理,并结合土家族的语言材料深入研究文化变迁与语言传承的关系,可以说是我国语言人类学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3.
审美人类学是一门方兴未艾的学科,对它的研究任务、性质、对象、研究范式的探讨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只注重这些宏观层面的构想和悬设对该学科的建设无疑是杯水车薪.傅其林的<审美意识形态的人类学阐释>一书,梳理了20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审美人类学文艺理论的发展状况,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发展、功能及其与文化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的人类学基础,成功地从理论探讨转向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14.
教育人类学:理论与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教育人类学是一门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应用性边缘学科 ,虽具有悠久的思想渊源 ,但在教育科学知识的分类中 ,仍属年轻学科。代表这门学科的名称的形式之多、由来之久、演变之广 ,是教育科学其他分支学科中不多见的。学科的源起是“多元的”,我们可以把教育人类学的源起与发展宏观地划分为观念教育人类学时期和实体教育人类学时期。对于它的学科地位 ,国际学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归纳起来 ,可称之为“学科独立论”和“学科非独立论”。教育人类学是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科学知识相互渗透与相互分化的产物 ,作为一个新的知识门类 ,它是以哲学、教育学和人类学的理论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以来人类学对宗教研究的路径,包括进化论、功能论、象征主义、文化决定论,文章介绍了其产生的背景、研究方法及主要观点,力图梳理人类学宗教研究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16.
论文化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人类学是由美学和文化人类学相嫁接而成的交叉性学科.虽然它吸纳了文化人类学的一些理念和研究方法,两者之间存在着多重交叉的密切联系,但是两门学科的学科背景、学术视野、研究对象、学术理念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文化人类学以"文化"为研究的主题,对人类创造的文化与人的发展相关的一切问题进行研究,它侧重于对人类文化的描述,以展示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多样性.审美人类学以人类精神文化中的艺术现象和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侧重于从文化的整体出发来研究存活于民间的"活态的"审美经验.审美人类学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采取跨学科,多元方法的并用,对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和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人类学包容的各种学科中,文化人类学可谓是影响最大的学科,西方学术界对它格外重视。它在当今西方人文科学领域里,被誉为现代最有发展前途,最前沿的学科之一,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文化人类学也是一门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主要任务是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心理上的三大互动关系。它研究的范围极其广泛,按徐舜杰先生的说法,文化人类学是一个“千手观音”。因此,现在文化人类学,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是当今世界的一门显学。发展到21世纪的…  相似文献   

18.
<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历代以来对它的注疏真可谓汗牛充栋,然而由于<论语>文字的久远,以及各自时代的局限和自身出发点的不同,对<论语>文句的解释在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歧义.本文拟从<论语>编撰者编撰论语的目的出发,对<论语>中"贤贤易色""犬马,皆能有养"等语句做一点考察与辩证,希望能够作出一些符合孔子一贯主张的说明.  相似文献   

19.
关于马克思的法哲学思想,多数人倾向于将它解读为统治阶级意志论、国家意志论和物质决定论,而此"三论"非但没有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法的本质的理解,而且不利于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试着超越传统的思维定势,以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为考察文本,梳理出人类学笔记中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三方面发展:在本体论方面,提出法学的多元观和建构理论,区别于先前的一元观和反映论;在法学方法论方面,采用深度描述的方法,关注动态的法律而非静态的法律,对它们进行解释而非评价;在法学的发展论方面,主张一种融西方法律中的普适性与东方法律的特殊性于一体的复合式发展观。本文的价值在于首次从法哲学层面上解读人类学笔记,希冀能给中国法制现代化以裨益。  相似文献   

20.
在波普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书中,他通过自设的五条论纲来攻击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但就其五条论纲、泛自然主义和反自然主义的知识论深入研究下去,发现他不承认甚至否认社会历史领域的规律逻辑矛盾,很难令人信服,所以他的攻击只能说是他出于对"人道"与"热情"的辩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