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头有一本谈企业文化的书《华为真相》。华为公司是国内IT行业的领头企业,也是国内最成功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之一。我注意的不仅是华为拥有22000名员工,其中85%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也不仅仅是因为所谓的技术华为,拥有2154项发明专利。华为的企业文化有着明显的“中国特色”。有人说,读《韦尔奇自传》,给人以启迪,而读《华为真相》给人以震撼。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教育学术在追求现代性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遭受了不同的命运:由被批判、排斥与边缘化,到被重新认识与评价,进而成为教育学术民族化的思想之源,再到创造性的转化为现实教育变革的资源.当代教育学术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否定",反映了教育学术现代性诉求过程中,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选择由"自弃"走向"自尊"、"自信"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的转化是中国教育学术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吴正毅 《文教资料》2007,(36):26-28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曹禺的代表作《雷雨》与欧里庇得斯的《希波吕托斯》和拉辛的《费德尔》一样,讲述了继母爱上继子的乱伦悲剧。从对三部剧作的比较中,可以发现《雷雨》在借鉴西方戏剧技巧的同时,巧妙凸显了中国文化特色,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中国式人物。  相似文献   

4.
高智雄 《中国教师》2010,(21):63-64
<正>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有一些人有着相似的成长足迹:他们都从中国农村的私塾走进西洋的高等学府;都经历了中西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都以中国的教育发展为己任;都为他们钟爱的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  相似文献   

5.
陈淑女 《考试周刊》2023,(11):153-157
“四史”教育教学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借助学科素养强化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使学生知史明理,进一步实现协同育人,增强学生对国家和党的认同和归属感。文章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四史”教育教学进行思考与实践,突出“四史”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并结合当前小学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分析“四史”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恰当的教学策略,增强实际的教育教学效果,并作为课题研究成果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几年前,我曾读过李良玉先生的《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和《变动时代的记录》两部文集。我读后的最大感受是:李先生对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的论述,深刻缜密、精彩迭出,充分展现了一位思想史家的睿智。在我看来,学者首先必须是一位智者,否则,他就不可能言人之所不察、言人之所不敢言  相似文献   

7.
莫怀戚的《散步》一文,情节十分明晰:“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该文因文质兼美而成为公开课选文时的“宠儿”。  相似文献   

8.
为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准确把握弘扬和践行中国精神的方式和途径,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组织编写出版了《中国精神教育读本》。要深刻理解、掌握该书所阐释的全部内容,就要正确理解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发展,深入理解弘扬中国精神的时代价值,明确中国精神与实现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成...  相似文献   

9.
“侠”作为中国化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早在《史记》和《汉书》中就专门列出“游侠”的范畴关注这一现象。但由于所谓的“雅俗”之分,当前专门研究侠化的专并不多。陈平原在2002年为其《千古人侠客梦》新版写后记时还说:被人看作武侠小说研究专家,不是一件很舒心的事。20世纪80年代以来,除了如曹正《中国侠化史》、陈平原《千古人侠客梦》等少数作外,侠化研究专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0.
2019年10月25-27日,第四届《翻译界》高端论坛暨新时代中国文化外译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在青岛召开。本次会议围绕中国文化"走出去",对中国文化外译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充分探讨,较为全面地再现了当前中国文化外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最新进展,促使学界对中国文化外译理论与实践作进一步的思考,助力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影视界不断发展,优秀影视作品成为推动我国优秀文化“走出去”的有力工具,但基于中英文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国外观众需要借助字幕翻译来观看并理解电影内容,因而字幕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我和我的父辈》字幕英译文本进行分析,总结电影字幕翻译策略,旨在为电影字幕翻译工作提供参考,更好地促进我国优秀电影“走出去”。  相似文献   

12.
较之其它学科的教学,品德学科的忧患意识与焦虑情绪在新一轮课改情结中日渐呈现。一方面,在文化价值系统急剧变化的基本事实面前,品德教育面临的三大难题(中西方价值观念的冲突、传统与现代价值观念的冲突、道德伦理与道德实践的冲突),使得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处于困惑之中,出现了“德”的无奈;  相似文献   

13.
迄今,学术界对于技术的争论一直持久不衰。在这种“百家争鸣”中,许多有识之士都从不同的侧面,对技术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但是,对于技术与社会和文化关系的研究,至今还处于不系统的探讨之中。陈凡、张明国两位教授合著的《解析技术:“技术—社会—文化”的互动》一书,显示了与以往同类研究不  相似文献   

14.
TEACH Act对1976年美国版权法作了修改,将合理使用延及到了数字化环境下的远程教育。同时,为切实有效保护版权人的权益,对远程教育机构及其信息技术人员、教师作了具体的要求。通过分析TEACH Act,并反观我国的版权制度,会发现后者已不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有必要予以修改。在修改时,可以借鉴TEACH Act的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整体擘画、一体推进,突出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要从守正创新的大历史维度把握这一部署的必然逻辑,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这一部署的重大现实意义,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高度把握这一部署的战略价值。教材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为题按照总分的逻辑框架进行专章部署,突出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在现代化全局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思政课教师在讲授这一章时既要全面系统,又要突出重点,科学把握这一章在全书的地位、与其他各章节的内在关系,讲好教育、科技、人才之间的内在关系、讲好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讲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现实必然性,讲好建设世界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校校通”工程的顺利开通并投入使用,网络真正走进了我们的课堂。面对师生人手一机,随时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的有利条件,怎样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取得最有效的教学效果,是所有老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从2002年新课标的确立至今,"品德与社会"课程开设已有九年。但现实的情况是,由于本课程绝大多数为兼职老师担任,课时量仅为一周两课时,在不少学校这门课程形同虚设。那么,怎样才能让老师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魅力,怎样才能让老师上"活"这门课程,  相似文献   

19.
今年5月以来,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师报》联合举办“教师职业精神”征文和大讨论活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踊跃投稿,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在今年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震区广大教师奋不顾身地保护学生,表现了崇高的师德精神。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灾区广大教师始终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舍生忘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