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山调是一种流传于湖北荆门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它起源于四川梁山县(今梁平县),清朝后期与荆门本地民歌、戏曲、方言等相结合后,逐渐成为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通过对其唱腔分类进行研究,分析其唱腔特征,可知其具有相当高的历史和文化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我国戏曲剧种多达317个.众多的戏曲剧种之所以类聚而分之,是因为它们都具有"熔诗、歌、舞、画于一炉"的共性;同时,又因为它们各具不同的色泽芬芳而呈现出形态迥异的个性,从而深深地植根于各自的艺术土壤之中.泗州戏,旧称"拉魂腔".我认为之所以称"拉魂腔"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说本剧种演唱的腔调动听迷人,有拉人魂魄的魅力,这当然是一种过誉之词,不必细论;另一方面是唱腔曲调令人着迷,也能产生"拉魂"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怀梆艺术是河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属梆子腔体系,因流传于古怀庆府地区而得名。怀梆艺人特别重视唱腔的创设和自我唱腔特色的形成。文章对怀梆传承人赵玉清的唱腔创承缘由及唱腔特色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和阐释。  相似文献   

4.
辰河高腔唱腔以当地音乐为基础,吸收并融合了当地的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及其他戏曲唱腔,是江西"弋阳腔"和沅水中上游一带"傩腔"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气息。辰河高腔唱腔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演员讲究唱功,其声腔高亢激昂,音域宽广,男、女声各有特色,而且在演出中演员与观众常常互动,被专家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意识流艺术"。辰河高腔伴腔手法多样,早期唱腔不托管弦,后来用唢呐代替人声帮腔,特制的唢呐能与唱腔融为一体,在帮腔和伴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戏曲表演艺术,在戏曲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演员的表演艺术是戏曲演出综合艺术的核心。优秀的戏曲演员在舞台上成功地塑造剧中人物形象,凭借演出的技巧和细腻的表现来吸引观众,利用自己有生命的肢体语言、恰当的唱腔和道白表现剧中人物,把表演艺术的本质特征在观众面前表演出来。这就要求表演必须动情感人,引导观众进入剧情。表演者所创造的艺术表演感情,通过直观的舞台动作、唱腔、道白等诉诸观众的视听,形  相似文献   

6.
戏曲艺术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精华,主要包括"气、字、腔、情、味"五个方面,许多声乐论著论述了这五个方面。荆州花鼓戏是中国三百多种剧种中的一种,作为地方戏种,是集唱、念、做、打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体,唱腔有着独特的魅力,其中旦角的演唱给我们很多启发。民族声乐教师在教学中借鉴西洋美声发声技术训练的同时,应注重向戏曲的综合性思维...  相似文献   

7.
朱艳霞 《天中学刊》2002,17(6):122-123
一、地方戏曲进入高校音乐课堂的必要性 中国戏曲是在民间歌舞、曲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艺术。它集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美术等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于一身,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其唱腔设计、乐器配置、剧中配音等均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民族特色。地方戏曲中的音乐又具有地域特色及该地域的民族风格。就以豫剧来说,它是我国河南的一个主要剧种。在我国戏曲声腔体系中,与秦腔(陕西梆子)、晋剧(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等剧种一样,均属梆子腔系统,因而又称“河南梆子”。梆子腔系剧种虽然都有一个最明显的共同…  相似文献   

8.
怀梆是流行于河南"古怀庆府"一带古老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怀梆戏曲艺术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独具地方色彩的唱腔韵味,在2006年5月,成功列入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成功的扩大了怀梆的艺术影响力。本文详细的研究了怀梆艺术的起源和形成,论述了怀梆戏曲艺术的形成特色,为科学的保护和传承这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梅戏作为中国五大剧种之一,在其唱腔、表演、伴奏、旋律调式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研究价值。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吸取借鉴了其他剧种,经过历史的打磨造就了现今黄梅戏较为统一的形式。但时代潮流的发展以及传播媒介的变化,人们普遍忽略了戏曲这一优秀传统文化。黄梅戏电影在继续发扬黄梅戏的基础上,顺应时代的变化,将黄梅戏与各种姊妹艺术结合起来。因此,不妨从黄梅戏电影去看黄梅戏近些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优秀剧目的创作是剧种发展的根基。本文从唱腔流派和剧目两方面比对吉、评两剧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探寻吉剧及整个戏曲艺术今后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11.
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不可或缺的一个门类。在我国种类繁多的戏曲音乐中,板腔体戏曲音乐的皮黄腔系是我们最熟悉和常见的。被誉为我国"国粹"的京剧则是皮黄腔系的代表性剧种之一。皮黄腔,即西皮与二黄两种声腔的统称。京剧传统戏《四郎探母》是一出具代表性的京剧西皮戏。本文将从唱腔运用角度,对《四郎探母》第一场《坐宫》的京剧音乐作具体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威县乱弹是活跃在河北省威县及其周边地区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乱弹形成了其高亢激越、粗犷浑厚的唱腔风格,这与演员们对声音、气息、语言、共鸣的运用是密不可分的,以上四大要素相辅相承,缺一不可。其中生角真假声频繁转换的演唱方法更是形成别具特色的视听效果。  相似文献   

13.
解玉峰 《江苏教育》2012,(Z1):84-85
2011年年初,《中国国家形象片》(角度篇)开始在纽约曼哈顿的时代广场户外大屏幕滚动播出。宣传片长15分钟,涉及中国经济、文化、风光等各方面,一些被认为代表中国的"名片"得到了推介,其中就包括戏曲。中国戏曲得以入选中国"名片",应当说是国人对戏曲极为珍视的一种反映,戏曲一向被称为"民族艺术瑰宝"也绝非偶然。那么,中国戏曲作为民族艺术之一,其魅力究竟何在?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我们不得不对"中国戏曲"这一概念加以界定。按照《中国戏曲志》等辞书的统计,我国号称有三四百个"剧种"。这三四百个"剧种"实际上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相似文献   

14.
罗涛 《华章》2011,(22)
此文对上河阳戏唱腔中正调声腔的构成及特点予以论述与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探索阳戏这一戏曲剧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新颖调是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独具地方特色的剧种,流传至今已近两个世纪,特有的音乐语汇与旋律进行方式展现了地方民间戏曲特殊的艺术魅力。20世纪80年代末,在继承新颖调传统唱腔的基础上,保定群艺馆与望都县文化馆大胆改革创新创编了《戏八戒》这出戏,演出20多年来常演不衰,使新颖调这一民间戏曲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在湖南这个地方,关于戏曲而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就是花鼓戏,这些年它用于将湖南人的地方传统文化实施维系。对花鼓戏实施对应的探究,对于其唱腔、配器、曲牌的来源、剧种的亮点这些内容实施对应的探究,大体上是静态方面的探究。对于湖南花鼓戏这种戏曲的实际情况和别的艺术革新实施动态方面的探究和音乐形态解析方面的学术论文相对少一些。  相似文献   

17.
戏曲是中国的特产,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被誉为东方之花。这朵鲜花既绚丽多彩又纷繁复杂。据统计,目前我国戏曲剧种总数在三百个以上。尽管中国戏曲当前似乎有些不太景气,但从民族文化的角度看,中国戏曲无疑是中国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珍贵的艺术瑰宝。戏曲与戏剧既有共同之处,即都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但它不同于话剧以说为主,又不同于歌剧以唱为主,也不同于舞剧以舞为主,而是有说有唱有舞。话剧的说,歌剧的唱,舞剧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是我国文化艺术长廊中最为优秀的艺术瑰宝,而黄梅戏最为地方代表性剧种,其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对地方文化及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征推进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黄梅戏表演专业是当前我国培育优秀黄梅戏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不断探究黄梅戏这一剧种本身的形体训练教学,对于实现黄梅戏本身的丰富式发展、扎实推进黄梅戏协调感提升,培育更多的基本功过硬、功底扎实的黄梅戏优秀演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年来的福建戏曲研究既注重中国古典戏曲文献的整理、曲史的钩沉,对经典作家、作品的解读与戏曲文化意义、艺术理论的探索,又关注闽地特色剧种的发展传播,致力于探寻本土剧种与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发掘闽台戏曲的血脉亲缘。  相似文献   

20.
戏曲类别     
《现代语文》2007,(7):123-123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虽说它的渊源来自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