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莫扎特是古典主义时期奥地利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很多体裁,在歌剧方面有所造诣,并创作了22部歌剧,有《魔笛》《费加罗的婚礼》《女人心》等,在歌剧《女人心》中,黛丝碧娜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在剧情中充当女仆的角色,她的人物塑造及演唱都别具一格,本文从黛丝碧娜的人物塑造与演唱风格进行了仔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人物是戏剧的主体,而音乐是歌剧的灵魂,在歌剧里,音乐是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中费加罗这个音乐形象的成功塑造,就在于他的音乐表现是成功的。本文分析了费加罗音乐形象的美学价值和费加罗音乐形象成功塑造的重大意义,及莫扎特喜歌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根据法国作家博马舍的戏剧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改编的。本文主要论述了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演唱。  相似文献   

4.
18世纪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创作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世界各大歌剧院上演频率较高的歌剧之一,其中伯爵夫人的形象成就了各个时期的抒情女高音歌唱家,成功地成为典型的抒情女高音角色形象。伯爵夫人的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Porgiamor…)亦成为耳熟能详的著名唱段。鉴于此,作为声乐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将这首作品诠释和推广,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这首作品。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费加罗的婚礼》中男中音角色的人物形象分析、咏叹调的艺术表现及演唱分析和舞台表演等方面的介绍及分析,浅要谈一谈在莫扎特歌剧中男中音角色的演唱风格。  相似文献   

6.
《你们可知道》这首咏叹调是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非常经典的唱段,它是由女中音演唱者扮演的角色凯鲁比诺演唱的。论文以咏叹调《你们可知道》的创作背景并结合笔者演唱分析。  相似文献   

7.
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一生为世人留下了极其宝贵和丰富的音乐遗产。《你赢得了诉讼》这首咏叹调选自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本文对这首咏叹调的结构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并就咏叹调的演唱处理谈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由音乐、戏剧、诗歌、舞蹈和舞台美术结合而成的综合艺术,歌剧在奥地利著名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歌剧中的一部杰作。在这部歌剧中,音乐语言具有了新的通俗性与个性化的特征,以音乐对人物进行了惟妙惟肖的刻画。本文对该作品中进行综合分析,将该剧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全方位地阐述。  相似文献   

9.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被誉为"音乐神童",在其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歌剧无疑是一大亮点。本文以其歌剧代表作《费加罗的婚礼》为研究对象,浅论这部作品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0.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杰出的三部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完成于1786年,根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爱好音乐的人一定都喜欢这部最经典的作品,为着它的经典,也为着这位伟大的作者——莫扎特。在整部艺术史上,不仅仅在音乐史上,莫扎特是独一无二的人物,他的早慧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11.
歌剧《蒂托的仁慈》是由18世纪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开创者之一的莫扎特所作,是一部二幕正歌剧。剧中角色塞斯托在这部剧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且由于其较为复杂的人物关系,使得该角色成为剧中最复杂的角色,因而对其形象的分析把握是整部歌剧重点之一,而在诸多唱段中,《我走我走》是最能表现塞斯托人物内涵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了解莫扎特音乐创作的思想内涵, 必须认识他的成长历程及对他具有深刻影响的身边人物,同时,莫扎特所处的变革时代那些新思想、新理念和斗争精神也成为了他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这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那种生龙活虎,敢于同“狮子老虎”斗争的音乐形象是极为鲜明的。  相似文献   

13.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著名的歌剧之一.简单的剧情,幽默诙谐的音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光明战胜黑暗,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赋予了这部歌剧中人物以深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美妙时刻即将来临》出自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整部歌剧共有4幕,是莫扎特(17561791)最有代表性的三部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完成于1786年。这部作品影响深远,驰名世界,我们对这部作品略作探析。  相似文献   

15.
在莫扎特创作的音乐中,几乎涉及了所有的音乐体裁,然而,其作品涉及的主要体裁形式就是歌剧,他的许多歌剧至今仍在歌剧舞台中占据重要位置,且佳作之多,流传之广令人称奇。这位音乐史上的巨匠,不仅创作的歌剧久演不衰,且剧中许多咏叹调曲目,被列为声乐艺术教学的重点学习曲目,本文简要剖析了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夫人的咏叹调。  相似文献   

16.
莫扎特和罗西尼两位作曲家在《费加罗的婚礼》和《塞维利亚理发师》中对伯爵夫人和罗西娜有着不同刻画,分析、挖掘不同年龄阶段的同一人物在剧情发展中的个性塑造及其特有的艺术魅力,从而突显不同时代背景下不同作曲家笔下不同年龄段的同一人物的特点,为我们更好地把握这两个角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序曲:原指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17、18世纪的歌剧有法国复调风格序曲和意大利主调风格序曲。19世纪以来,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器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有标题。著名的序曲有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序曲》等。  相似文献   

18.
莫扎特短暂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数量惊人的优秀作品。他创作的范围几乎涉列了音乐的所有题材如交响乐、协奏曲、钢琴奏鸣曲、弦乐四重奏等。直到今天,其中有些作品还活跃在音乐的舞台上。有些脍炙人口的作品使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倾倒。歌剧在莫扎特的音乐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他取得音乐成就的坚实基础。歌剧是莫扎特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体裁。他一生中共创作了22部歌剧,在这些歌剧中,晚期的《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成就很高,这三部歌剧可以说是他的颠峰之作。  相似文献   

19.
18世纪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城,世界上许多声名赫赫的音乐大师.都云集此城。1787年春天,正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1756—1791)事业辉煌之时,他17岁就任大主教宫廷乐师,写过意大利式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德国民族歌剧《魔笛》,还写过交响曲49部。这时,一位17岁的德国青年来到莫扎特的居室来造访。他穿着讲究.举止潇洒,风度翩翩。他找莫扎特是为求师的,但莫扎特对他并不十分热情.因为他正在房间里  相似文献   

20.
朱梦丹 《文教资料》2013,(33):94-96
《费加罗的婚礼》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作家博马舍的经典戏剧。而后被莫扎特改编为歌剧,于1786年5月1日在维也纳国家剧院首次公演。这部歌剧深受法国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集中体现了莫扎特对于自由的迫切追求。而该剧也对揭露和讽刺当时的法国封建贵族起了很大的作用。莫扎特或许不是第一个贫穷的,但却是第一个自由的并且由于他的自由而变得贫穷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