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绵绵 《文化学刊》2015,(4):236-239
在中国与美国,人们对法制的认知与表达千姿百态,但依法治国无疑已成为两国人民普遍接纳的治国理念;如何通过电视节目传播法治观念与法律知识,是两国媒体工作者的共同命题。中美法制类电视节目无论在节目类型、叙事内容还是同期声剪辑上,都存在巨大差异,折射出社会效益与商业效益的对立。本文在文化视野下,探讨两国法制节目的差异及其文化根源,为我国法制类电视节目未来发展寻求启示与警示。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是中国对外传播的重要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逐渐融入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企业日益成为全球舆论舞台上传播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传播方面,企业的跨文化活动具有传播对象分众化、传播内容具体化、传播途径多元化、传播效果亲民化等四大精准传播优势。在全球对环境议题更加关注的背景下,企业应进一步发挥这一精准传播优势,政府也应将以企业为主体的生态文明对外精准传播当作重要议题,加强战略规划、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以具有建设性的方式冲破中国可持续发展国际形象的“他塑”束缚,提升中国在国际舆论舞台的绿色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2006年夏天,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的“跨文化传播论坛”至今余音绕梁,特别是本刊采写的《从审美此岸架设一座通向审智的桥梁——学者余秋雨谈跨文化传播》等文章在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上被转载以来,引来各方对跨文化传播关注的目光。本文作者系《人民中国》杂志退休多年的高级记者,现远居加拿大,在网上读到本刊采写的跨文化传播文章,积极回应本刊,提笔记录下了自己的感受。现刊出,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微视频的兴起,以及人们对精神文化类产品需求的日益增多,历史文化类微纪录片备受青睐。作为中国纪录片的一种,历史文化类微纪录片以其深刻的人文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鲜明的艺术特征,以及独特的微传播形式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对历史文化类微纪录片进行概述,并详细分析其跨文化传播的特点、面临的困境,最后给出跨文化传播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两国民众希望加强沟通与了解的愿望日益增长。随着习主席提出"睦邻惠邻"政策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新思路,中亚各国民众更加关注中国的发展。中国俄语媒体对外传播的任务更加重大。那么,什么样的传播策略才能不断强化传播效果,本文以央视俄语频道开播近五年来积累的一些传播经验为基础,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际和国内形势发生新变化。如何提高对外传播精确度,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成为一项重大研究课题。精准传播的有效途径离不开多元主体传播,同时也需要营销品牌中国,增加受众认知新体验;依托传播区域,开展跨国实地调查研究;基于大众需求,提升中国文化的亲和度;区别受众类型,提供精确对口的内容服务。  相似文献   

7.
面对当前复杂的媒介生态与国际形势,以舆论战、信息战、认知战等为代表的传播语境、观念、方式和战法变革,成为了影响当前国际传播成效与影响力的关键因素。这要求我们亟需将国际传播工作提升至战略传播的高度,并且运用精准传播的方式更好提升传播效能。其中,战略传播方略需要注意政策布局的顶层性、资源调配的协同性、目标群体的针对性、价值输出的共识性、重点领域的统筹性,精准传播实践需要注意储备智能化技术、指向聚焦化群体、细分区域化目标、建设替代性渠道。  相似文献   

8.
<正>自2004年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建立以来,截至2013年年底,全球已建立440所孔子学院和646个孔子课堂,分布在120个国家(地区)。1随着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孔子学院研究也日渐成为学界热点,但对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现状和效果研究还较为薄弱,对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的基本模式缺乏归结,而这恰恰是总结过去、评估现在、启迪未来的关键一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大众传媒的电视以及电视节目如何影响文化外交的发展?中国的文化外交需要借助电视节目传播过程中的哪些力量和活力?中国的文化外交在全球范围内存在哪些缺憾并如何弥补?本文试图从国际关系和大众传播的双重路径来解析相关概念,并着重探讨电视节目与文化外交的内在关联,为寻求一条适合中国实际国情的文化外交路径提供粗略的思考方向和研究角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熊猫借助“熊猫外交”与“熊猫文化”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与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从跨文化传播视角来看,中国以大熊猫为媒介建构出以“萌文化”为基础、中国文化为核心以及“和文化”为灵魂的“熊猫文化”内涵;针对目前熊猫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着消费色彩浓厚和泛文化现象严重的问题,需要国家牵头,多方合力,重视熊猫文化研究和熊猫IP打造,加强国内外传播力度,以助力提升中国文化自信与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78年前,中国京剧作为一种来自东方的艺术形式走进了西方社会,引起了轰动;78年后,名伶之后梅葆玖先生率领着68人组成的京剧团,再次出访美国。这次京剧艺术团的出访一路都发生了什么故事?今天的美国人是怎样理解京剧这一古老的艺术样式的?随着时代变化,随着跨文化传播背景的改变,人们渴望了解中国京剧在今天与美国人交流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李庆本在2008年6月19日的《人民日报》第16版撰文指出,所谓跨文化阐释,就是从一种文化向另一种文化、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从一种文本向另一种文本、从一种能指向另一种能指的转换;就是用另一种文化、另一种语言、另一种文本、另一种能指来解释、补充或替换原来的文化、语言、文本和能指。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毛泽东诗词跨文化传播现状分析,梳理了传播活动的历程,构想并拟定了这方面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进行毛泽东诗词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社会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基于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大批中国网络小说逐步走出国门,受到国外读者的追捧。据《南方周末》报道,美国小伙儿凯文·卡扎德因读了半年中国网络小说,成功戒掉毒瘾引发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凯文·卡扎德在采访中谈到,他每天利用3个翻译网站,同时追更15部中国网络小说,而使他成功戒掉毒瘾的网络小说正是在国外网站上赫赫有名的中国网文《盘龙》。这部小说2014年被美国网友"任我行"自发翻译成英文,在网上连载,令许多英文  相似文献   

15.
武闽 《对外大传播》2011,(11):32-33
近年来,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并未带来西方涉华舆论的明显改善,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及有效应对之策成为中国传播学界面临的重要议题。本文就跨文化交流在中西关系中的作用,以及面对美国全球传播的最新进展,如何打造中国全球传播体系的问题采访了美国加州杰普曼大学(Chapman University,USA)终身教授贾文山。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央电视台、国际台俄语部、黑龙江省电视台,还有很多市级台都在进行俄语电视节目制作。笔者认为在加强受众收视分析,确定节目观众定位的基础上,找准节目自身的定位以及节目形态的定位是提高俄语电视节目对外传播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在阅读有关跨文化传播资讯时,我常为“文化”与“文明”两词的涵义感到困惑。在英语里,culture(文化)和civilization(文明)似乎较易区分,在中文里则常易混淆。《辞海》里“文明”一词的释义有二:(一)犹言文化,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二)指人类社会进步状态,与“野蛮”相对。按第一义,文明与文化就混为一谈了。中国翻译者协会黄友义副会长在一篇文章中曾谈到,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跨文化传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是存在缺乏多元共生理念、双向交流不够、尚未形成国际话语表达体系、缺乏精准有效传播方略等不足。为此,在跨文化传播理念和方法上要进行一系列转变:一是要建立多元逻辑、多元共生、多元共识的跨文化传播认识论和方法论;二是要设计出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跨文化传播立体管道;三是要遵从传播规律,增强跨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四是要将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作为跨文化传播的重点;五是要注重与国际组织合作,共同开展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9.
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建台初期,就将报道国内重大事件、建设成就和人民生活的电视片,附以中文、俄文或英文解说词,航寄给外国电视机构,供他们使用。到了上世纪80年代,我国已经开始使用卫星向海外传送电视新闻。1992年10月1日,中央电视台第一个国际卫星电视频道,即第四套节目正式创办并对外开播。这是中国对外电视传播一个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6月2日,第六届文化创新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承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文化形象建构""跨文化传播的思维和策略""跨文化传播的实践与经验"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