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消除贫困是人类共同的使命。目前,中国正朝着全面消除贫困的目标稳步前进,"精准扶贫"也逐渐成为国际、国内舆论关注的热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希望从中国的扶贫经验中汲取养料,减少本国的贫困人口;发达国家希望探寻中国政府使大规模人口脱贫的成功秘诀。这为我们提供了构建中外共寻中国发展之道的契机。但要实现精准扶贫的对外精准传播,需要在讲述中国扶贫故事的同时,善于运用外国人听得懂、能理解、感兴趣的话题、语言和人物故事,进行国际化叙事的精准表达与精准传播。  相似文献   

2.
2020年是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也是对外解读中国脱贫攻坚战实践的关键一年。要以扶贫国际传播为抓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需要明确重点、突出特色,更需要抓紧以此为契机推动建立我们党在世界上能够广泛通行的政治话语体系。但是,中国在脱贫攻坚领域做出的贡献并不只是体现在绝对贫困人口数字的加减上,还要把这个贡献讲生动、讲清楚,因此,可以从增强脱贫故事的思想性、聚焦挑战和压力、做好中国农村的文章、客观评价脱贫攻坚的成就、聚焦脱贫攻坚战的溢出效应等方面进行认真思考。此外,要实现精准扶贫的对外传播,需要在讲述中国扶贫故事的同时,善于运用外国人听得懂、能理解、感兴趣的话题、语言和人物故事,进行国际化叙事的精准表达与精准传播。  相似文献   

3.
2019年11月5日至9日,笔者应邀参加全国政协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ESCAP)代表团,出席了在泰国召开的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第二届宏观经济政策、减贫和发展筹资委员会会议,并在会议期间出席由我常驻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代表处举办的"最后一公里——中国减贫取得的成就与经验"主题边会。从与会人员的积极反馈和热烈讨论可以看到,国际上对中国精准扶贫的相关做法和经验充满了兴趣,迫切希望了解精准扶贫的内涵、做法以及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减贫工作的借鉴和启示。坦率地说,在关于中国发展故事的国际传播中,中国减贫、扶贫的故事不仅在渴望摆脱贫困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广泛的需求和受众.  相似文献   

4.
贫困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具有世界意义。讲好中国扶贫故事,做到对外精准传播,对于建构话语权、树立政党和国家良好形象、传播人类文明新形态意义重大。目前中国扶贫故事的对外传播在叙事逻辑、话语逻辑、对象逻辑和反馈逻辑方面存在不足,要善用共情策略,以小人物、小故事彰显大道理、大逻辑;要积极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融通媒体的对外传播大格局;要建立科学评估和反馈体系,在传播中精进、在精进中传播。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之际,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脱贫攻坚故事,是新时代构建国家形象、解释中国道路与制度的应有之义。然而,在西方主导的话语体系中,当前脱贫攻坚对外传播面临着要么"有中国,没故事"、要么"有故事,没中国"的话语困境。为了破解这一困境,应该着眼于脱贫攻坚故事的层次性:以讲述故事为切入点,聚焦具体案例,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以阐释中国制度优势为核心,讲清楚扶贫经验、扶贫策略、扶贫模式,既要体现中国制度优势在其中的作用,又要避免口号式的宣传;以传达世界情怀为价值导向,讲清楚国际主义情怀也是中国制度优势的突出体现,呼唤人类文明的包容创新,超越东西之争,着眼于问题解决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性,优化全人类贫困问题的全球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不仅缔造了中国减贫奇迹,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巨大贡献,更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种种显著优势。向世界讲好中国扶贫的经验和故事,积极构建融通中外的中国减贫话语体系,是外宣媒体的职责所在。对"一个都不能少""精准扶贫""扶贫干部和贫困户""中国经验"等中国减贫关键词进行阐释,就是在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在脱贫攻坚背后的中国制度优势对外传播中,应特别注重客观讲述成就、理性回应质疑、细分传播目标对象,以及巧妙利用媒介平台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等策略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脱贫攻坚面临全面收官之际,境外部分媒体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中国能否实现脱贫攻坚的既定目标、贫困农户能否如期脱贫存在一些质疑之声。在此背景下,讲述好中国脱贫攻坚的故事,在后疫情时代就更突显其重要意义和价值。采用媒体融合手段,针对不同受众群体运用创新手法进行可视化的表达;注重内宣外宣联动,实现多语种、多角度、立体式传播,提升落地效果;突出讲述数字经济助力脱贫攻坚的故事,有助于让中国的扶贫故事成为在国际舆论场上赢得肯定和正面评价的重要加分项。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我国主流媒体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扶贫故事更具重要意义。在对外扶贫报道方式上,典型人物和典型故事成为扶贫对外传播中的叙事基石。在报道中,以人为本是关键理念,产业扶贫和互联网+、绿色扶贫和多民族团结共进成为亮点。相关报道具有国际化视野,采用了相应策略达至国际受众。在对外扶贫报道中用生动的人物与故事阐释了我国扶贫事业的核心理念,呈现了党和各级政府在脱贫攻坚战中做出的巨大努力,向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传递出具有宝贵价值的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9.
正贫困问题不仅是中国正经历的重要问题,也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与发展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扶贫脱贫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在改善了贫困地区百姓生活的同时,也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重大贡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致2017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贺信中,高度评价中国精准扶贫成就,称赞"中国已实现数亿人脱贫,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然而,仍有一些西方媒体并不能够如实客观地报道中国在扶贫脱贫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他们习惯于对中国进行各种批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短视频等新媒体产品形态,对外讲好中国基层扶贫脱贫故事,让海外受众了解中国脱贫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以来,阿拉伯世界“向东看”趋势日益凸显,并从以经济视角为主转向从中阿命运共同体高度看待中国和中阿关系。中国对阿拉伯世界的国际传播应抓住机遇,优化话语体系,重点阐释好、传播好中国的安全观、发展观、文明观,夯实中阿共同价值基础;应提高传播的精准性,把阿拉伯专家学者、意见领袖这一信息多级传播中的关键环节作为重中之重;同时提高传播的亲和力,挖掘共同议题下具体、生动的故事,讲述好其背后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1.
讲好中国故事是国际传播的重要使命。在当前国际舆论环境下,讲述中国故事存在一些外部挑战,例如海外受众对中国存在着负面刻板印象、认知偏差以及情感失真的问题。对此,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强化问题导向,做好顶层设计,有针对性地进行战略布局和策略创新。在国际传播语境下,柔性叙事和软性传播具有积极价值,值得进行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1978年,中国的人均GDP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中排倒数第七,但在短短40年里,全国贫困人口减少了7.4亿人。仅仅在2012年至2017年间,贫困人口就减少了6853万人。联合国报告称,中国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更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中国的脱贫攻坚战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也是在国际传播领域非常值得记录和书写的故事和传奇。本文从新华社、《中国日报》、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等主流外宣媒体的对外扶贫报道中选取  相似文献   

13.
<正>一、瑞士演讲首开先声中国故事人尽可讲当一个中国公民的双脚迈出国门,他就当然地成为中国形象的传播者。各国民众常会通过中国人讲述的故事,碎片化但却真切地感知中国。身处海外的中国公民,如何借助讲述中国故事传播我们的主流价值,这是每个中国人的社会责任。24年前初出国门的我,在瑞士奥尔滕市第一次运用讲述中国故事的方式,不仅有效拉近了瑞士人民与今日中国的距离,也拉开了自己投身公共外交生涯的序幕。  相似文献   

14.
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是要让世界全面地认识中国,也为人类社会进步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讲好新中国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对外传播的重要内容。新时代新征程,需要新中国史研究深刻回答时代新课题,也需要讲好新中国故事回应世界关切。为有效应对讲好新中国故事工作中仍存在的一些困难与挑战,应加强统一领导,做好顶层设计和协同配合;加强理念创新,构筑全领域传播矩阵和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加强风险研判,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和差异传播渠道;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好国内国际两支队伍。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故事、中国形象由一个个独特的地方故事、地方形象构成。挖掘地方故事、展示好地方形象对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好中国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基于发展中国家新闻官员和记者来华研修期间"地方行"实践活动,分析讲好地方故事、展示地方形象对构建和传播中国形象的重要性和独特优势,进而探索如何在新时代充分  相似文献   

16.
正一、引言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对外传播思想指导下,我国对外传播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转变。中国的对外报道从以往的宣传风格转变为注重讲述中国和中国人的故事,在形式上也变得更加活泼多样,一系列领导人漫画头像的出现打破了以往的严格限制。这些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西方媒体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中国故事开始出现于西方媒体的报道中。要做好我国的对外传播,就要了解国外的主流媒体,如《纽约时报》是如何报道我国的国家形象的,并针对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非合作的深化,我国对非传播工作本土化推进的趋势不断加强,以贴近非洲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需求,实现精准传播的目标。针对中非合作和非洲发展实际,我国对非传播以诠释中国发展道路和中国文化内涵为核心内容,尤其在建党百年之际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经验和中国贡献,满足了非洲民众深入了解中国的愿望。对非传播路径在多元主体参与和多语言传播助力下不断拓宽,企业、智库和高校的作用持续提升,并且得到非洲伙伴的呼应与合作。同时,我国将对内讲好非洲故事作为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有力支撑,促进良好的话语互动和循环。未来,我国对非传播还需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进一步推动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巩固中非友谊,促成中非合作话语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外宣工作提出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2015年5月他就《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做出重要批示指出,希望海外版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成为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  相似文献   

19.
消除贫困是人类共同的梦想,也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必须优先解决的重要使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曾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贫困人口。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以来,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成为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减贫奇迹不仅使全中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还对推动世界减贫进程、完善全球减贫治理、促进国际人权进步和丰富国际反贫困理论有着重要意义。全面理解中国减贫探索和实践的世界意义,是对外讲好中国减贫经验和故事的重要前提和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形势的变化和新媒介的发展,传播逐渐从新闻宣传向公众外交转型,公众外交也日益从新闻报道向讲述故事倾斜。公众外交的主体可以多种多样,多部和声才能讲好中国故事。由政府、媒体、企业、民间社团以及公民个体等组成的多元传播主体是当前国际传播中最主要、最有效的理念与实践。通过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可调动多元传播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强大合力,实现"复调传播"的多元格局。对外传播必须依靠多元传播主体共同努力,尊重多元主体所代表的利益阶层和价值取向,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目标,充分发挥多元主体之间的能动性。同时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资源,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四项原则,凝聚政府、媒体、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五方力量,形成多元主体协同的合力,共同开创中国对外传播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