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方案”为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与国际社会开展平等和建设性对话提供了丰富多元的话语资源。本文认为,“中国方案”话语的国际传播实践与研究兼具现实与学术价值,为构建中国自主的国际传播知识体系提供了思路;基于“中国方案”三类话语的国际传播策略,即政策话语降维体现普遍价值观,学术话语推动国际传播研究的中国面向,以及日常话语以情服人,可为中国未来国际传播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社交媒体空间的脱贫攻坚媒介话语中,官方媒体、商业媒体和自媒体构成了多维的话语主体矩阵。中国官方媒体占据主导地位,其利用历史语境互文、个人视角等叙事方式贴合了国际受众的特点,展现了脱贫攻坚战的成功图景。境外商业媒体与自媒体更加关注中国扶贫实践中的冲突与困难。社交媒体为中国本土经验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的空间,我国媒体需要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策略性设置语境,在国际传播中展开实质对话。  相似文献   

3.
当前,对外传播已经上升为重要的国家战略。由生态文明视角切入、讲述中国生态观,是能够凝聚共识、广泛传播的有效路径。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中国气候变化目标,即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战略表态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称赞。这是碳中和传播的重要机遇期,同样也是助力讲好中国生态观的重要时间窗口。碳中和传播既有国际社会的外部需求,也有当前中国主动承诺、体现大国担当带来的先天优势,亦可化解当前生态环境议题面临的复杂的国际舆论形势。碳中和目标,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能够对外展现中国生态观、文明观的文化内核,还可动员全社会传播力量参与,扩大国际"朋友圈",续写中国"蓝天故事",传播保护生态环境的"中国方案"。当前,只有及时抓住碳中和传播窗口与机遇期,才能有效助力讲好中国生态观。  相似文献   

4.
<正>环境议题近年来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中国如何秉持"环保"这一世界理念开展国际对话以消除隔阂,是环境传播与对外传播的重要议题。"地球一小时"这一国际环保活动在中国传播的影响和效果,可以被视为中国在环保领域与国际对话卓见成效的一个案例。"地球一小时"是非政府环保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起的一项倡议,通过号召公众在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熄灯一小时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及节约用电,唤起公众关爱地球的环保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形势的变化和新媒介的发展,传播逐渐从新闻宣传向公众外交转型,公众外交也日益从新闻报道向讲述故事倾斜。公众外交的主体可以多种多样,多部和声才能讲好中国故事。由政府、媒体、企业、民间社团以及公民个体等组成的多元传播主体是当前国际传播中最主要、最有效的理念与实践。通过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可调动多元传播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强大合力,实现"复调传播"的多元格局。对外传播必须依靠多元传播主体共同努力,尊重多元主体所代表的利益阶层和价值取向,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目标,充分发挥多元主体之间的能动性。同时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资源,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四项原则,凝聚政府、媒体、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五方力量,形成多元主体协同的合力,共同开创中国对外传播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国际传播在本质上是不同传播主体所奉行的话语体系的建设与竞争。“元话语”作为一切话语生产与传播实践的基础观念,可以成为我们理解全球信息与文化传播格局、探索本国国际传播实践突围路径的认知出发点。元话语不仅是语言、表达和叙事,更是为各种类型的交流实践提供规则的结构性思维和文化泛型。中国的国际传播实践所奉行的“和合”元话语反对“中心-边缘”话语秩序,强调不同传播主体的道义责任,并主张维系一个动态均衡的世界体系。充分发扬“和合”元话语在国际传播中的潜能,须遵循两个基本策略:不断将抽象的文化理念转化为可为全球受众理解和共情的流行叙事项目;充分利用全球传播技术革新的前沿成果以建立数字信息生态下的先发话语优势。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步入新时代,与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巨大转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的国际传播没有构建起体现和解释自己实践经验和发展成就的话语体系,国际话语权仍然掌握在标榜西方中心主义国度里的被动局面尚没有根本改变。2018年以来以中美经贸摩擦为标志的大国博弈,对中国新时代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构建也提出新的要求和任务。本文着重探讨从国际传播规律的角度出发,构建起一套以主流话语为政治主导、精英话语为学理支撑、大众话语为传播基础的世界广泛认同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百年大党遭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向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促进国际社会理解和信任中国共产党,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增进国际社会理解和信任中国之关键。公信力理论关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动态互动,强调主体的专业能力与友好善意是影响主体在客体眼中公信力的主要维度。本文基于公信力理论和执政党研究文献分析了执政党公信力构建的两大维度——领导力与友好善意,基于对亚太、非洲访华记者的跟踪调查分析了国际公众对中国共产党成功之道的认知,并探讨了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提升中国共产党国际公信力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2023年度的中国国际传播中,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中国话语与中国叙事体系建构系列专题研究的成果,主要聚焦于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中国话语及其话语体系建构、中国叙事及其叙事体系建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研究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基本构成了本年度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中国话语与中国叙事体系建构研究的学术年谱和学术图谱,为国际传播提供了中国话语与叙事体系建构可资借鉴与参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特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路径,为世界的发展注入澎湃动力。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对外传播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举措。共情修辞可作为对外传播中国现代化话语的范式之一,使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史和思维进化史的情感在人本主义时代以共情的形式发挥出更显著的作用。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对外传播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逐步达成国外受众的心理和情感认同,从而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1.
全球话语权竞争与国家利益的拓展和实现息息相关,是建构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必要条件和推进基点。长期以来,西方占有不断累积的话语优势,在全球政治、经济、安全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如何对抗西方话语霸权的强势围剿,在国际社会中提升中国话语的力量与效度,对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构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对外话语体系建构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道”层面的积淀阐发,又有“术”层面的话语实践,还有“技”层面的传播塑造,需着眼人类发展、面向国际社会,基于中国问题、立足中国实践,从学术理论、对外传播、推进治理、公共外交等多个领域协同发力、一体推进,不断提升中国对外话语的说服力、认同度和支持率。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官方话语对外传播的研究成为热点话题之一。官方话语具有表达政治观点、宣传政治理念、形成舆论导向、建构民众心理的重要作用。提高官方话语的对外传播效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一、概念界定"所谓官方话语,是指国家领导人、官方文献或官方发言人发表的正式观点,是一种包含具体目的的、受制于一定政治文化的语言的具体使用。……官方话语具有政治话语和机构话语的双重性,是政治人物或官方机构的话语。"①  相似文献   

13.
话语生产、话语翻译、话语传播是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构实践的三个基本环节。话语生产中人类-全球价值取向和民族-国家价值取向之间的张力平衡、话语翻译中语言形式对等与文化价值对接之间的译介选择、话语传播中"传者"本位与"受者"本位的思维转换共同构成了中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构的实践困境。在国际竞争话语化、话语竞争政治化的当代,准确识别并及时化解以上困境,对建构一套既具有中国特色又能融通中外的中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融媒体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向国际社会呈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亟待从多层面增强对外翻译和国际传播能力,构建对外话语体系。长期从事国际传播和外事翻译的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总编辑王晓辉聚焦翻译传播这一核心议题,围绕创新国际传播策略、提升翻译能力、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等热点难点问题展开阐述,提出对外传播需持续发力,文化翻译须重视共情性,政治话语翻译当体现严谨性,提升翻译能力要把好语言关,对外话语体系构建是个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5.
国际传播元话语的建构是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剖析了国际传播元话语的理论来源,梳理了从以霸权为中心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元话语革新。话语本身就是一种权力,对于话语的建构,实质上就是对于价值理念、话语逻辑和影响范围的争夺。本研究提出,建构和创新中国的国际传播元话语,需要统摄文明、民族与意识形态的内部要素,注重节奏、规范与国际秩序的外在环节,以及拓展技术、冲突与群体情绪的宏观视野。找准核心立场与根本观点,以人民为中心、兼顾文明与价值多样性、立足中国化与全球化,是打造国际传播元话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提升国际话语权是当今中国的一种战略性需求。而要增强中国媒体的国际话语权,涉及媒体的管理机制与自主性、话语质量与话语传播效率之间的关系,议题设置的主动性、适当性,国际社会价值结构,以及国家定位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传播中,元话语是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核心环节。美国对外传播以新自由主义、国家主义、人权思想和后现代主义等元话语为核心驱动,以多元主体的阐释共同体进行支撑,形成了不可置疑的美国的“今日之神话”,从而形成带有支配性的话语权力。作为世界上最具国际传播力的美国,其全球传播动态机制建构对我国国际传播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力量,中国企业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好中国企业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国际传播,是宣介全球环境治理领域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重要渠道之一。国际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以及中国企业在实践方面的积极探索都为中国企业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国际传播提供了机遇。与此同时,西方舆论的攻击抹黑、中国企业自身国际传播能力不足以及在对外投资方面的资源能源倾向等也是中国企业在生态文明建设国际传播领域面临的挑战。有鉴于此,一方面需要持续提升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为做好国际传播工作筑牢实践基础;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企业自身国际传播能力,提升中国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国际传播效能。此外,还应不断深化中国企业生态文明国际话语和叙事的研究,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正一、引言当前,中国形象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是中外媒体如何建构中国形象以及这种建构何以影响到他国民众对中国形象的认知。1在传统媒体时代,媒体机构的确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国形象塑造者,有能力设置公共议程,选择公共话语的阐释框架,影响国际民众对中国形象的认知。然而,随着信息与传播技术的革新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已然成为全球公众获取信息与知识、参与公共讨论、建构公共话语的新传播场域。人们不仅直接从新闻网站、社交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方案的提出,是全球治理的中国话语对世界治理话语体系的补充和创新,是中国提升制度性话语权的重要举措。制度性话语权的实现,既需要我们发出"中国声音",还需要中国话语在国际社会达成共识。其中,作为现存全球治理体系守成国的发达经济体,无法继续有效地提供全球公共产品,又有着现实的利益诉求,从而对中国的全球治理改革呈现出较为矛盾的认知状态,并表现在其报道框架的选择上。本文聚焦代表发达经济体的美英两国媒体,对媒体关于中国全球治理议题的报道进行框架研究和内容分析,发现中国方案的国际传播在发达经济体内部形成了认知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