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中国传统政治观念源远流长、根深蒂固。鸦片战争以降,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叩开国门,中国始遭遇现代性。外患和内忧相交织,中国问题———中国向何处去———一直成为百年来的中心课题。西方民主政治观念是近代中国社会革新的一面镜子。近代政治观念,就中国而言,不是传统政治观念在近代社会发展基础上的自然转型,而是主要藉助对西方近代政治观念的了解、认同与移植逐渐生长起来。但由于中国民主法治传统的缺失和公民权利实践环节的缺位,致使由传统政治观念向近代政治观念转型必定是历经磨难和坎坷。  相似文献   

2.
用历史的眼光清理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不仅是中国古代小说学科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科学地建构中国古代小说史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要求。“以今例古”“以西律中”不是建构中国古代小说史和小说观念史的正确态度和方法。而按照中国古代小说思想的本来面目描述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史,才能让人们真实地了解中国古代小说和小说观念,深入认识传统与现实的内在联系,这样的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史才算是中国古代小说观念自身的历史。中国古代小说既有被正统文化所接纳的士人小说,也有被正统文化所排斥的通俗小说,还有由近古市民小说发展演变而来的近代公民小说。而反映这些小说的观念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史必须对它们的发生、发展、演变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客观描述和科学说明,才能建构出真正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史。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传统对教育观念现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及办教育的指导思想 ,它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前沿和关键所在。而中国文化传统所特有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和思维形式 ,对中国教育观念的变革有着深刻的影响。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相关与整合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李莉 《文教资料》2008,(23):89-92
中国的观念摄影出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先,它并不被人们所注意,而最近几年,却显得异常活跃.从西方和中国内在的社会背景的角度来看,中国的观念摄影,是跨越了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化,直接进入一个我们所不易衔接的后现代主义,与西方的文化艺术出现了一个极大的文化断层,加上国内的摄影从业人员对它中国化的理解,更使观念摄影在中国处于尴尬境地,这就是中国的观念摄影并没有彻底地学习和借鉴西方的结果,形成了一个中国化的观念摄影.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观念的冲突是阻碍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分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观念的冲突,根据中国现实,协调二者之间的冲突,形成当代中国的法治观念,以期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从古代“阴阳”观念入手,阐述“阴阳”观念的历史渊源,与中国古典哲学、古典美学、文学批评等观念的关系,旨在说明古代“阴阳”观念对中国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体育观念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强的继承性与延续性,因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观念对现代体育观念的形成与确立有较强的消极影响,特别是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中的一些消极因素为现代体育观念的转变设置了种种障碍,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去克服改正.  相似文献   

8.
张红  刘斌 《教学与管理》2004,1(5):95-96
一、中国价值观教育: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集体观念在中国源远流长,历史上有关国家、民族意义上的大集体观念和家族、宗族、家庭意义上的小集体观念历时久远.受两千多年封建宗法“集体观念“的浸染,中国没有产生类似西方近代资产阶级价值观意义的个人主义.但是,与历史上各种形式和内涵的集体观念不同,社会主义集体价值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特有的新型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做人”观念——涵义、性质与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做人”是中国人的一个重要的日常伦理观念 ,是中国人关于日常交往实践事务 ,关于一个人在私人交往生活的范围内处理日常交往实践事务的方式与行为倾向的观念 ,是中国人的日常的实践观念 ,是中国文化中一个既古老又保持着生命力的人文观念。“做人”的观念同一种“内部”观念密切联系 ,关注人的名誉的清白 ,并具有平凡的特性。“做人”的观念关注的主要不是高尚与超卓 ,而是某些基础性的德性。“做人难”所涵指的感情交往上的矛盾也构成“做人”观念上的重要特点。“做人难”与“做人”是中国文化中一根而发、如影随形的日常生活观念。“做人”的观念带给国人的丰富感觉能否同每日每时在把国人卷入其中的公共交往生活的实践事务相互协调 ,并普遍产生健全的人格意识 ,是中国新世纪中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个国家的养老观念与该国的养老保障制度安排紧密相关.对于当下正在经历社会转型的中国人而言,人们的核心养老观念并没有发生根本上的裂变,但中国人的总体养老观念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重大变迁:子代养老内涵发生变化,“独立养老”观念逐渐形成,日渐注重精神养老,更加期盼制度支持.当代中国人养老观念的转变,既是经济社会环境深刻变化的反映,更是国家战略变化和国家意志推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财务通则》的频布实施,实现了中国的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和协调.为了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要树立企业会计参与管理的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观念、洋为中用的观念、谨慎核算观念.  相似文献   

12.
从服饰文化的角度对中国传统儒家服饰礼制、佛教人体美学和佛教造像服饰的中国化特征以及传统儒家服饰制度受到异域文化的影响等方面,深入论述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与佛教的服饰制度在人体美学思维观念和服饰文化观念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并以此探究中国服饰文化的深厚内涵。  相似文献   

13.
宋金时期是中国戏剧观念转变与曲唱理论产生的时期,尽管这一时期以表演为主的"剧"观念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曲、舞在戏剧表演中成分增加了。对于"曲"演变历史的回顾与记载,反映了中国戏剧观念正于此时发生着潜移默化的转变,与这种观念的变化相适应的,是中国早期曲唱理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三 缺乏平等观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大缺陷。 这里所谓平等观念,是以近现代社会生活中的观念和制度为参照系而言的。在等级森严的中国古代社会中寻找完整的、现代意义的平等观念,当然是不可能的。但这是不是说古代就只能有等级观念,而不可能产生任何相对的平等观念呢?恐怕也不是。在西方古代,同样是封建等级制度下,等级观念的内容就与古代中国有所不同。其中就包含一定的平等观念,这是中西方文化的又一差异。可见,等级制的社会中并非不可能产生一定的平等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平等观念,是由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雅与俗观念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观念,纵观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雅文学与俗文学一直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在俗与雅的影响,嬗变和演进的交替中,中国文学的发展态势呈现出主流文体越来越通俗化,文学消费主体越来越大众化,这成为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趋向和基本规律之一。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应当对中国文学史有新的视角和新的描述,对当下中国文学有新的认识和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巫术文化与古代早期美育思想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形态的原始文化,是由多种巫文化观念错综缠绕的一种意识形态.中国古代文艺创作及其美育观念的构成,应该是巫术、图腾、神话等多种文化观念交融辐射的结果.可以说,包括文艺在内的审美文化,美育观念的发生与构成,都与巫文化有紧密的关系.中国美育观念的发生与形成,最初也应该是源于巫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悲剧与西方悲剧不同,多以团圆作结.其团圆的结局呈现出两个特点:“虚幻的真实”和“自然的真实”.影响中国古典悲剧团圆结局的主要文化因素有:传统的乐观主义的民族心理,循环往复的哲学观念,中和之美的美学观念,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佛家的三世轮回观念,道家的成仙得道观念等.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初,具有现代学术意义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和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相伴而生。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体系是随着中国文学史学科体系的定型而确立的,它们的基础都来自于传统文学观念的现代转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不仅接受了西方现代文学观念,采纳了西方价值标准和研究方法,而且使用了一整套西方权力话语,形成了不同于传统学术研究的新格局。其积极意义是促成了中国文学观念的现代转型,使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现代学术接轨。其消极影响是抹煞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事实上存在的差异,忽视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现象的研究,把中国古代文学作为印证西方文学思想的材料,丧失了与西方文学平等对话的权力。21世纪将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将摆脱一切向西方看齐的民族自卑心理,以我为本,转换观念,重新确立中国古代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公共行政理念的确认 ,具有其法定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实践的职能基础与价值基础 ;作为现代行政之主体的政府及其公务员 ,应当树立公共行政的权力、利益观念和责任观念 ;这是当今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时代渴求  相似文献   

20.
维新变法前后,西方政党观念伴随宪政思想,受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观念。政党观念在中国的传播和确立对中国资产阶级政党的形成和发展及中国政治民主化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