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京房八宫卦的易学体系是在易卦六位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京房通过易卦六位与人事的搭配,构建起了卦爻六世说和世应说,八宫纯卦即为各宫的六世卦或者说上世卦.另外,关于乾宫乾卦的建候,从京房建候与积算之间的关系来看,当从卢央乾卦建甲子初爻至建己巳上爻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清代郑玄爻辰说论争有尊崇与批判两派。在乾嘉论争的基础上,道光时期的何秋涛以《周易爻辰申郑义》一文回应王引之《经义述闻》对郑玄爻辰说卦爻、爻律和取象问题的质疑。从整体上看,相比于王引之对汉易传统的固守,何秋涛能跳出汉易藩篱,以更为客观的态度看待郑玄爻辰说,但针对具体细节的论述,何秋涛实际上仍遵循两汉辗转牵合以解《易》的方法。总的来说,何秋涛对于郑玄爻辰说的态度,有利于后人更好地认识郑玄爻辰说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3.
关于《周易》爻辰说的新诠释周成名,赵岳琪爻辰说是象数易学的范畴,产生于西汉,经京房先生精心雕琢和阐释并将十二地支纳入八卦中。其配法为阳支左旋,阴支右转。后东汉郑玄又发展了交辰说,将历法中地支纳入《周易》六十四卦中,且以一交配一支,从乾坤两卦得来全部六...  相似文献   

4.
《左传》《国语》中记载的《易》例,是探讨春秋时期《易》学的重要根据。《左传》《国语》中引《易》例有二十二事,可分为非筮占类引《易》和筮占类引《易》两类。对这些《易》例的归类分析,有助于探讨春秋时期的筮法以及《周易》在当时的应用。春秋时期卜、筮并用,占断吉凶的依据不限于《周易》,得到卦象的方法也未必是《周易·系辞传》中所记载的大衍之数起卦法。《周易》卦爻辞的写作目的本是系统地阐述吉凶之理,故判断吉凶未必通过卜筮。“某卦之某卦”有时用来表示爻题,有时则表示变卦,不可执泥其一。朱熹在《易学启蒙》中提出的断卦原则,或于史无徵,或与史相左,当非先秦古法。  相似文献   

5.
解易体例,即解读《周易》经、传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主要体现为易学家对卦爻象和卦象辞关系的不同回答。对这一关系的回答不同,就产生了易学家不同的解易原则,或主取象说,或主取义说,或取象、取义说兼采等等。以取象或取义说为基础,易学家又提出一系列细致的解读体例,如爻位说、卦变说、互体说等。陈法在《易笺》中继承和发挥了传统的解易体例,其易学研究方法,得到《四库全书提要》作者的肯定。  相似文献   

6.
作为东汉三国时期的易学大家,虞翻承于荀爽的传统,以卦变说解《易》,其中蕴含着阴阳变易的辩证思想,而且取代了京房、《易纬》的阴阳灾异之说。除卦变说外,之正说、旁通说、互体说、半象说、卦气说、纳甲说、反对说、成既济定说等共同构成了虞翻易学的象数易学体系。这个体系是在吸收以往成果基础上的集大成总结和发展,对后世易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虞翻易学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象数形式与义理内容的矛盾更加激化,将象数易学引向了极其复杂的道路,但在其体系中又可见以道家思想解《易》的基本走势,并在客观上启发了王弼易学。  相似文献   

7.
"《易》何为而作"为易学史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尝试从朱子论《周易》的成书过程,分析朱子从伏羲画卦、文王周公重卦和作卦爻辞乃至孔子作十翼,以展现他所主张的作《易》目的是如何得以实现的。"《易》本卜筮之书"是朱子一以贯之的对"《易》何为而作"这一问题的回答。此论断构成朱子全部易学诠释工作的基础,集宋易之大成的朱子易学体系只有藉此才能得到适当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易》何为而作”为易学史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尝试从朱子论《周易》的成书过程,分析朱子从伏羲画卦、文王周公重卦和作卦爻辞到孔子作十翼论证朱子所主张的作《易》目的是如何得以实现的。“易本卜筮之书”是朱子一以贯之的对“易何为而作”这一问题的回答。此论断构成朱子全部易学诠释工作的基础,集宋易之大成的朱子易学体系只有藉此才能得到适当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论郑玄易学     
郑玄是汉代易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一方面,他推出爻辰说、五行说及九宫数说、爻体说等,使汉代象数易学发展到了又一高峰。尤其是独具特色的爻辰说,更成为他“多参天象”而与其后”全释人事”的王弼易学不同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他继承古文费氏易学的传统,倾收于对经文进行义理性的诠释,倾心于揭示和把握由各种卦铩 象体现出来的天地变化之道,从而使象数易学烦琐,虚妄的端暴露无遗,并将其引入绝境。郑玄在易学由象数易学向玄学派易学转型过程中起着 激发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周易》的表现形式颇为特别,除文字外,还有卦爻符号,而文字又与卦爻颇多关联,在修辞上形成一定的特色。本文将《周易》“互文”分为爻内互文、卦内互文和卦际互文三类,以揭示其应用特点。本文认为研究《周易》互文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有助于正确理解《周易》卦爻辞的含义,解决一些训诂问题;二是对探讨互文的起始及其形式变化有参考价值,并有助于明确“互文”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1.
释 " 直方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坤”卦爻辞的形式特点,“坤”卦二爻爻辞当在“直方”后断句。因《周易》爻辞的产生。或以卦名、或以卦辞、或以前出爻辞为联想点而来,故“直方”义承卦名“坤”的“地”义而来,刻画出当时人心目中对地的认识,即天圆地方的地呈“方”形,其边为“直”线状。  相似文献   

12.
《易》以象明义,研究《周易》首先要从易象着手,易象概括来说包括以下二类:一是卦、爻以及其征象,二是物象。历代研究"易象"者甚多,然多综合二"象"言之,该文欲专就卦爻辞所取之象征物的选取及其特点,也就是物象的特点,作一个梳理。  相似文献   

13.
忧患·变通·和谐——《周易》的人文意识与人文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孔子视《周易》为“迁善改过”之书,从人道教训和生活智慧的层面解释卦、爻之义始,历代易学家,尤其是儒家学者,均把彰示其人文关怀视为研究《周易》的目的之一。这种人文关怀,表现为方方面面,兹就其中较为重要者略述如下:忧患意识《易经》作为一部形成于殷周之际的占筮之书,其目的是为了引导人们防患于未然,化险为夷,趋吉避凶。因而,在其卦爻辞中,包含了较为深沉的忧患意识。成书于战国时期的《易传》把这种意识概括为“明于忧患与故”。其曰:“《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  相似文献   

14.
《易传·杂卦》是一首名副其实的杂爻成卦讲义歌,其卦序的排列是有规律可循的,它主要是按照“一爻变”连成法,结合“中爻变”自然得到的各组错综卦之间的卦象义相互比较而串连成序的。在今传七种易卦序中,《杂卦》卦序是较为原始的一种。  相似文献   

15.
宋忠以名物训诂和辨章学术为重点,竭力剔除卦象说中阴阳灾异神说成分,在突出象数的基础上,也兼及义理,恢复了以易解易的传统。宋忠解易和郑玄一样特重卦爻象所象征的某类或某种物象,同时他又吸取了苟爽的阴阳升降说来解《易经》,可其注既有继承又有阐发。宋忠重视卦爻所处的时空坐标以及卦中六爻之间所突显的各种关系,如乘、承、据、比、应等,以此来阐发自己的思想。这不仅体现了两汉象数易学对他的影响,也表明他对象数的尊宠和重视。宋忠以传解易,就是使用《易大传》中的方法和思想来注释《周易》经文;宋忠的易注标志着义理派易学的开始崛起,并逐渐走向基本成熟。宋忠对传统《易》注进行革新,实有功于后世。  相似文献   

16.
历来关于《周易·咸卦》的解释,主要有男女感应说、文王狱中受刑说、出行之吉凶记录说、男女恋爱之辞说四种。仔细循察,文王狱中受刑说和出行之吉凶记录说都与卦爻辞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而男女感应说与男女恋爱之辞说本质上是相通的,通过卦爻辞的综合考量,可知《咸》卦各爻分别代表男女之间恋爱的不同阶段,展现出爱情由生发到修成正果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17.
关于《周易》卦爻辞编定的年代,学者们虽然作了不少文章,但是见仁见智,至今众说不一。较有影响的有三说:殷周之际(持此说者居多)、西周末年、战国初年。后一说时代嫌晚,难以成立,前二说又未免把时代定得过早。先秦绝大多数著作,都不是成于一时,出自一手,《易经》这样的策筮著作,更是如此。《左传》、《国语》所引爻辞尚无爻题,近年考古发现,卦画中的阴阳符号直到西汉尚未定型,而独以为卦爻辞编定于殷周之际或西周之末,很难符合实际。本文想就卦爻辞的内容及《易》与《诗》、《书》、《春秋》的关系,结合有关出土资料,提出一些浅见,说明卦爻辞的编定已入春秋后期,但不晚于鲁昭公二年(公元前540)。不当之处,希望指正。  相似文献   

18.
船山是著名的经学大师,他在解《易》过程中,注重阐发《易》中九卦之礼学精神,即履、谦、复、恒、损、益、困、井、巽九卦的礼学精神。因《易》以显礼,船山最关注的是《易》中履卦的礼学意蕴。《履》即礼也,是哲人早期对履卦礼学精神的原初阐释。船山对《履》之卦爻辞进行辩证分析,指出《履》之礼学精神乃“谨于衣裳袺襘,慎于男女饮食而定其志”,履卦的礼学价值在于“正名定分,别嫌明微”,从而实现了《履》卦礼学精神之价值开新。  相似文献   

19.
“《彖》《象》解经”兼具象数、义理两种方法,以“象数”解《易》的主要特点是重视六爻所处的位置以及爻与爻之间的关系,其所用象的内容较少,而且和《说卦》有一定区别。以“义理”解《易》则有以“理”解《易》和以“史”解《易》两种。传承费氏《易》的荀爽、郑玄《易》学并没有完全遵照费直解《易》的方法,而是在吸收其他《易》学基础上有所创新。通过分析“《彖》《象》解经”可知,荀爽二卦互易说、虞翻卦变说在《彖》《象》中已经出现,二说或与费氏《易》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20.
《周易》,也叫《易》.是我国文化宝库里一部十分珍贵的文献。其中的卦爻辞,也叫系辞。它是用蓍草来占算的,叫做占筮,也叫占卦。清人王船山说:“占易、学易,圣人之用易,二道并行,不可偏废也。”(《周易内经》)说明了只有既懂得讲解系辞辞义,又懂得占策之法,才算是对《周易》有了较完整的认识。卦,是由交组成的。春秋时孔丘说:“交者,言乎变者也。”(《易·系辞上》)其基本符号有两个:一是:“_”叫旧爻,表示奇数;一是“—-”,叫阴交,表示偶数。每个单卦由三根支组成,可组成八个卦形:(乾)、(坤)、(兑)、(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