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的阶层形成了特有的价值、信仰、习俗和传统,形成了与主流文化相区别的阶层亚文化。阶层亚文化通过不同机制和媒介,不同程度地支持或阻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我们可以通过公共利益和共同体感的培养,以及通过利益的聚合、表达和对分歧排解过程的控制,消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负面因素,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大程度上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包括在其内涵和特征两个方面之中。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是价值认同。价值认同具有变动性、差异性和主体性等方面的特征。价值认同的变动性使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可能;差异性决定了其原则;主体性决定了其实践路径。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包括主观基础和客观基础。当代大学生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心理结构和生活经历,具有共同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追求是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观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科学性、民族性和价值性成为大学生认同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3.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可以从价值认知、价值认同、价值实践三个维度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这三个维度是一个有机整体,从"知行合一"的进程出发使其精神实质为社会成员所认知、所认同、所实践。  相似文献   

4.
政治现代化所伴随的权威合理化、政治结构分离和参与动员,推动了局部性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的普遍化,增进了社会成员对政治系统的忠诚,在不同层面上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但也带来了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不利因素:政治参与渴求的难以充分满足,导致了政治冷漠和"认知失调";腐败和社会问题的超载,侵蚀了政权合法性;工具理性的膨胀,滋长了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和拜金主义。通过"散布性支持"的刺激和利益的表达与满足,以及社会性组织的发展,能减少甚至消除上述不利影响,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在举国上下掀起培育和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中,谭培文的著作《利益认同机制研究--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为视角》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2月出版了。该书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著作出版年度重点选题,系统地吸收了作者在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研究方面的前期成果,从学理上研究了利益机制与核心价值认同之间的辩证关系,揭示了利益机制的前提、根据及其对核心价值认同的功能、作用和意义等。它对于破解全球化条件下价值认同难题,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生活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被大人民群众认可,转化为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实践,才能获得合法性基础。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存在现有话语体系渗透力不强、与广大群众日常生活的关切契合度不够、与广大群众日常精神文化生活脱节等问题。关注广大群众日常生活利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物质基础,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政治基础,价值引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思想文化基础,加强教育引导和话语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突破现有研究框架的束缚,首先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三个测量维度: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四种价值取向;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类价值准则。然后需要采用结构方程分析代替一般回归分析,建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评价的结构方程模型,估计量表的变量结构和变量关系,允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在一定范围内的测量误差,以此来弥补传统回归分析在价值观认同测量方面的不足。基于521名大学生实证调查个案的研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取向和准则三个维度上,结构方程模型中的路径分析数据显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测量维度包含的各自四类价值观念的认同水平不尽相同。从整体上看,12类价值观念互相影响的强度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进一步分析认为,国家层面上的价值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最高层次,借助社会层面上价值取向包含的四种价值理念的中介作用,国家倡导的价值目标对大学生自身的价值准则发挥正面的积极影响。针对这样的价值认同结构和发展路径,培养和提升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需要以爱国主义为中心,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以利益协调为重点,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在全社会的主导作用,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大学生作为开社会风气之先的重要力量应把正确的价值观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走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前列.影响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实效性低的因素主要有:大学生自身发展的不成熟;地方党组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不高;政治领域的腐败问题;经济领域的诚信、文化建设领域的虚无等问题.促进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要努力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环境;逐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认同影响因素探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认同的因素主要有十个方面:价值取向、理性判断、信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情感认同、对权威的崇尚、舆论,利益和同伴影响.主观建构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主要途径,客观影响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是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5,(75):151-152
自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便是各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之一。对衡阳市三所高职院校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整体较强,但由于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性质,高职学生的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西方文化的渗透等方面的影响,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程度有待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有待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不足。  相似文献   

11.
价值认同包括价值认知认同、价值情感认同和价值行为认同。对此,可通过引领大学生准确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涵以实现认知认同;唤醒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塑造榜样、创设校园文化引导行为认同来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建构。  相似文献   

12.
消费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在现代社会,消费成为生活方式的极度展示,它脱离了经济意义,成为象征意义。这使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呈现碎片化状态,表现为对理性消费认同的破坏、无法实现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统一、价值取向的扭曲性认同以及对他人身份的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碎片化现象是消费文化下的真实问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置于消费文化中,能够深化对"价值"的理解,也反映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认同在社会层面上是指社会共同体成员对一定信仰和情感的共有和分享,它是维系社会共同体的内在凝聚力.利益需求认同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前提和基础,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认同是利益需求认同的升华,从利益需求认同到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认同是自觉培育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据T学院的调查资料,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内涵的了解、对中国梦内涵的理解及其实现程度、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重点群体和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状况五个方面的认同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研究表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方面,大学生存在着理论素养不高、价值认同感不强、信仰危机时常存在等问题.据此,立足理论认同等三个方面设计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要想在我国建立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实现社会成人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社会成人群体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程度与影响因素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应从长效机制的构建、传播方式的选择和合理运用现有资源等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情感具有反身性,为文化规范、价值、信念等所形塑的同时,对社会结构和文化生活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及"个性特征话语"的兴起,使情感认同在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阶层利益相对固化、成功标准世俗化、理论灌输形而上学性等,引发了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怨恨批评、虚假认同、逆反排斥等情感认同危机。化解情感认同危机,唤起激情,对于推进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7.
从认同的一般规律来看,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动因主要源于自身的利益需要、精神寄托、情感接受、价值共鸣、认知结构、外界环境等。而就已有实践来看,表达方式的抽象化、传播路径的单一化、干部知行的分裂性、制度约束的异化性、价值观构成的多元化等,是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几个主要客观障碍。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生的言行具有意识导向作用。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深刻理解,揭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心理机制,完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培育路径,必须通过整合社会合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付之于行,为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改善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9.
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生发机理,对于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具有基础性作用。由于主体(大众——内生)、环体(环境——外生)、客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之间的协同作用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生发,我们将从内生机理、外生机理、价值机理三个维度来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生发机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生发的内生机理主要体现在大众精神上的内在需要,契合大众对之生发认同的心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生发的外生机理主要表现为大众社会化适应的外在需要,符合大众对之生发认同的理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生发的价值机理主要蕴含满足大众生存和发展活动所需的意义,切合大众对之生发认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张立  单成巍 《大学教育》2019,(3):110-112,15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1]。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文章以山东交通学院为例,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了影响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