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秋,江苏省进入了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新课程教材已进入课堂。在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感到困难,学生知识基础薄弱,课时相对不足,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同时,不少学生也因为教材内容多而感到学习负担重,学习兴趣减弱。因此,如何有效地使用新课程教材,成为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本文拟此略申管见,以求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2.
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在教学实施方面,教师们常常受到课时不足的困惑,主要的原因是新教材的容量大。高中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平均每一个模块就有19篇课文,每个学期约有45课时,除写作训练、测验外,平均每两个课时就要学习一篇课文。教师们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每单元只挑一两篇来教,这未尝不是解决课时不足的方法,但其他的课文放弃了,则是很大的浪费。因此,语文教师应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处理,要把教材进行整合。在实施整合的过程中,关键是依靠学生,发挥生命的自主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较之传统的高中课程结构,本次高中新课程方案的最大特点是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选择课程的空间。这一重选择的方案几乎是革命性的。但也正因为是一种革命性的方案,一些担心就是不可避免的。比如高中新课程方案强调选择性会否降低教学质量?高中新课程方案强调选择性会否削弱学生基础?高中新课程方案强调选择性会否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现有的教师素质会否阻碍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实施?高中新课程方案会否大规模增加教师负责?对这些担心的关注、认识和研究也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肖庆孝 《广东教育》2007,(12):135-136
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属化学基本理论知识,是高中阶段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难点.从教学目标上来看,要求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能运用其工作原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化学问题,如:原电池设计,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防护,化学反应的加快和减慢等.在高中新课程实施以前,这部分内容是放在<无机化学>的最后,并且至少要安排12课时.现在的新课程对这一教学内容安排的课时仅为3课时.在新课程实施以前只有理科学生才学习这部分内容,文科学生是不会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我省推行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第二年,从2005年秋季我省将推行高中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教师怎么教?学生又怎么学?学什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高中数学老师,最近我听了部分学校义务教育新课程汇报课,感想颇深.现介绍两节课堂实例,与各位老师共议新课程。  相似文献   

6.
<正> 在新课程实施和新教材教学中,教师存在着许多困惑。例如,课时太少(江苏省在高一普遍实行每周2课时制,每学期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学生的知识遗忘率高;由于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新教材需要有一个理解、领会和适应的过程,进入新课程的教师感觉课  相似文献   

7.
姚新煜 《甘肃教育》2014,(20):61-61
正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育理论的不断更新,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已成为广大教师关注和讨论的热点。高中教师普遍反映,使用课改实验教科书的初中毕业生,在进入高中后,表现出了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不足,与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要求差距很明显,以致高中化学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怎样使学生走出这种困境呢?本文结合笔者从事多年高中兼初中化学教学的实践,谈谈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衔接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入手,让学生在持续经历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个性化发展,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1]作为一门前沿学科,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不断地更新与丰富。新课程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要求,但其学科课时却并没有相应地增加(国家规定高中信息技术为70~140学时,占整个高中阶段总学时的3%左右[2])。作为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学生缺乏充分的体验和实践,是很难实现知识迁移与技能训练的。因而课时不足制约着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若信息技术教师只着眼…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是高中的一门必修课,但不是高考科目,有些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评价重视程度不够,从教学安排到课时保障方面都做得不够好。同时,有些教师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认识不足,把课程评价看成负担,忽视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教师通常的做法是,在开设完一个高中信息技术模块后,根据期末考试成绩,教师按学校的要求给学生学分认定。  相似文献   

10.
陈吉莉 《中学教学参考》2010,(14):119-119,126
在近几年的高中新课程生物教学实践中,最具体最迫切也是最突出的矛盾是:生物新教材教学内容的增加和相对课时的减少的矛盾,以及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主讲的灌输模式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林静 《教学月刊》2005,(2):8-10
在我国这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了许多教育新现象、新事物。其中,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被人们日益重视的新事物。教师的专业应该“专”在哪里?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怎样的平台?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如何尽快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本文就这几个话题展开探讨,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广大教师和学校领导能将教师的专业成长纳入新课程的实施目标中,使新课程的实施不仅“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也“以教师的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12.
正一、高中语文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改精神,懂得新课程改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高中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两年,高中语文教师也基本上适应了新课程教学要求。但是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对教学改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在寄希望于"毕其功于一役"没有成功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实施高中课程改革以来,基层学校从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方面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而广大的一线教师经过市、区、学校三级组织的高中新课程培训之后,积极投身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但是,在高中新课程逐步深入实施的过程中,“教学课时紧张”成为困扰很多教师的一大难题。因此,有的教师要求学校增加课时,有的教师开始把课堂时间向课外延伸,也有个别学校出现补课现象……  相似文献   

14.
在备课时,教师往往在新授课方面下足功夫,认为新授课是教学新知识,马虎不得。而说起练习课,许多老师认为,就是让学生完成题目,不用备课,一节课讲到哪里算哪里。长期的教学习惯及对练习课价值的认识不足,导致学生对习题敷衍了事。  相似文献   

15.
短波     
《江西教育》2009,(3):45-45
最近.上饶市教研室在上饶一中召开全市高中新课标英语学科研讨会.重点探索在课时紧、容量大的情况下.如何根据学情重新整合教材内容、提高教学实效。 针对全县各高中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高中与初中的教材和教学衔接有困难这一现状,玉山县教研室及时组织先行参加课改的初中骨干教师.就初中教材、教法和学法的转变等向高中教师作详细的介绍.有效地破解了这一阻碍高中新课程实验发展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村乡镇小学已普遍开设了英语课程。但由于师资短缺,课时不足,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加之学校、社会、家长对小学开设英语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不高,挫伤和打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为了适应新课程  相似文献   

17.
实施《新课程标准》后,高中体育教学实行“合班选项”的组织形式,部分体育教师认为多次选项后组内学生体育基础差距较大,难以组织体育教学,笔者列举了多种组织教学的方法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小组(小群体,小集团)学习等组织形式并举例加以说明,以供教师教学选择,只要教师制定课时计划时根据课时目标和所确定的教学内容选择合理,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完成体育与健康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8.
周刚 《成才之路》2012,(32):90-90
当前,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兴趣不足、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注重理念创新,对自身教学工作进行回头看,查找存在的不足,研究改进的措施,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究与尝试开展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北碚区进入高中课改,我校面临极大困难:一是师资力量薄弱,从管理者到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不熟悉,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能力不足,学校硬件、软件条件有限;二是生源不足,学生底子薄;三是缺少创新意识和能力,科研能力欠缺。  相似文献   

20.
如何才能使高中的语文课堂教学做到高效?简单的说就是要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行为,减少无效行为,特别是要减少负效行为,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预设教学的过程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下面是我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在演讲厅这一板块上全市公开课时的课堂实录,当时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