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阅读教学必须充分创造条件和机遇,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让个性化阅读绽放异彩。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见解,读出自己的“哈姆雷特”.从而激活阅读教学,使之成为充满着心智对抗、思想碰撞的一潭“活”水呢?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语文教学的课堂的确出现了许多“珍视独特”的亮丽景观,但更多的却是偏差:要么没有让学生“独特”,用教师或“教参”的理解,一统天下;要么让学生乱“独特”,对学生的任何理解都不予纠正,一派胡言。那么,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全面地理解“独特”的内涵,从而实现对它的有效“珍视”呢?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知道,学生的体验并不都是完美的,学生的多元反应也并不都是正确、合理的,他们对价值观的体验有时可能是消极的、不健康的。面对学生缺乏正确价值观的体验,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一味地为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而不管其价值取向是否正确。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5.
杜玲 《学周刊C版》2010,(6):75-76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教学建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其中,“珍视”是珍惜、重视之意,不能漠然置之,更不能简单地用预定的所谓“标准”答案去匡正学生不同意见;“独特”是指具有个性的,包含着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和价值观念。“珍视”二字蕴涵了这次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的重视程度,也在相当程度上揭示出了阅读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胸无点墨神难聚,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文化底蕴的提升不是外部知识的简单累加,而是学生思维与情感的升华。《新课标》对阅读作了新的阐释:“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中曾多次提到多元的问题,如“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不应该以整齐划一的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多元理念的提出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8.
关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么,怎样认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呢?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但在贯彻落实新课标、新理念时,笔者发现有些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还没落实到位,一些误区在“新课程理念”的掩饰下被老师带进了课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过程充满了创造性。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时下的阅读课堂教学也确实呈现出气氛热闹活跃、对话多元深入、思维积极深刻的新景观,面对这样的个性化阅读,教师如果陶醉于学生回答的“精妙”,折中于学生解读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中曾多次提到多元的问题,如“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不应该以整齐划一的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多元理念的提出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12.
钱红梅 《文教资料》2007,(14):182-183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15.
李文华 《现代语文》2010,(8):131-132
“关注学生”“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新课改的写作策略中被一再强化。语文新课标不仅在写作的初始阶段就首先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而且还在以后的学段中反复强调“注意表现自己新奇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为学生搭建自由表现个性的写作平台,让他们畅所欲言地表达他们所感知的生活,尊重他们的生命体验,还他们的青春话语权,让他们与生活保持最亲密的接触,这不仅仅是新课标提供给作文教学的理性尺度,更是所有面对学生作文的人的共同呼声。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强调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有独特体验,引导和深化其独特体验,从而获得对文章意义的不同建构。  相似文献   

17.
陆蓓红 《文教资料》2005,(26):175-176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写作的个性化,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珍视个人独特感受”,“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良好的语文阅读学习习惯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是新课标的要求.是学生学习现状的要求,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有很大的作用。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中学生良好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问题谈了几点体...  相似文献   

19.
计学平 《现代语文》2013,(11):13-15
一、新课程背景下文本细读的必要性 “新课标”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提出了崭新的课程理念。单就阅读教学而言,提出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全新观念,重申“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新《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的第一点要求就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实现阅读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又重在“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是一种对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考察.这种能力又必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谓“学生独特的感受”应该就是学生在自己有限的知识水平基础上,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即所谓的“语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