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即作文     
朋友的孩子,在全省中学生暑假作文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朋友告诉我们,这得益于他的语文老师张老师。不只朋友的孩子,张老师的学生,作文普遍写得好。朋友说,秘诀就在这些作文本里。我顺手打开一本,第一篇作文的标题,就吓了我一跳:《我为什么和王伟同学打架》,这哪里是作文啊,分明是一篇检讨书嘛。朋友笑笑说,没错,是检讨书,但也是作文,你可以仔细看看。我好奇地读下去。开头的字迹,有点潦(liáo)草,隐约可见孩子当时的情绪还没有完全平息下来,他写道:"从我见到王伟的第一天起,我就预感到,要不了多久,我就非和他打一架不可,因为他太傲了!"  相似文献   

2.
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他始终把教育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进行考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笔者在实践过程中也深深感知,生活与教育有时就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从某种意义上讲,习作同说话、绘画一样,都是自然而然由心而发的创作。因此笔者以为,孩子有孩子的生活,孩子的思维,孩  相似文献   

3.
作文,是“言志”“缘情”之物,真实的写作应该“我手写我口”,绝不是无病呻吟。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感悟和体验,即使是老师教授的所谓“作文之法”,也必须由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才能内化成自己的技能。难就难在被称为顿悟思维的“感悟”和“体验”必须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由此,要改变作文难的局面,作为语文老师第一要紧的是应该想尽办法先放开、搞活,让学生主动地学、主动地悟。教育家巴士卡里亚有这样的话:“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学生有实践和尝试的自由,也有犯错误的自由,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收获。”可以这样说,有了写作的…  相似文献   

4.
片断一(谈话导入)师:谁听见了刚才报幕的老师说我姓什么?生1:你姓齐。生2:你姓于,叫于老师。师(板书):于永正。师:你们能不能笑眯眯地称呼我?生1~5(笑眯眯地):于老师。师:你们还可以叫我什么?生1~10:于老师、于永正老师于爷爷……于伯伯于永正先生(shēng)师:是啊,我比你大,我是先生(shēng),你是后生(shēng)。(学生被逗乐了)我是老师,应该叫我先生,应读轻声先生(sheng)。师:有没有敢叫我于永正的?(生沉默了片刻)生1:于永正。师(拉着这名学生的手):到!终于有勇敢的站出来了。(生1激动得满脸通红,乐得合不拢嘴)师:叫我于老师、于永正老师…  相似文献   

5.
生活即教育     
那天装窗帘,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我就让他们看工人叔叔是如何装窗帘的。幼儿边看边叽叽喳喳讨论起来。我想,让他们讨论一下窗帘的作用也无妨,于是我问:“你们说为什么要装窗帘?”他们大多数的答案是:窗帘可以挡光线,让我们睡觉睡得更香;窗帘装了更漂亮……但这时  相似文献   

6.
生活即教育     
金艳 《早期教育》2001,(19):38-38
那天装窗帘.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我就让他们看工人权叔是如何装窗帘的。幼儿边看边叽叽噎喳讨论起来。我想,让他们讨论一下窗帘的作用也无妨。于是我问:“你们说为什么要装窗帘?”。  相似文献   

7.
生活即教育     
今天我要讲的是“生活即教育”。中国从前有一个很流行的名词,我们也用得很多而且很熟的,就是“教育即生活(Education of life),教育即生活这句话,是从杜威先生那里来的,我们过去是常常用它, 但是,从来没有问过这里边有什么用意。现在,我把  相似文献   

8.
生活作文     
《生活教育》2013,(7):107
编者按:本期《生活作文》选录了江苏省宜兴中学生活作文4篇,并配发了江苏省宜兴中学张琴老师、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王栋生老师及江苏省睢宁县官山中心小学朱向明老师关于写作教学的思考。希望能够有更多的老师和同学参与到我  相似文献   

9.
<正>所谓即堂作文,就是在课堂上按要求完成一篇作文。课文是学生写作之本,在教学中,笔者结合课文,进行即堂作文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策略如下:一、明确写作要求,让学生胸中有丘壑今年我担任初二的语文教学,学生在第一单元学习了鲁迅的《藤野先生》、胡适的《我的母亲》和茨威格的《托  相似文献   

10.
清晨,我穿过浓雾赶到学校视察早自习。走进教室,却发现学生并不像往常一样专注:有的望着窗外白茫茫的一片出神,似在欣赏,又似在惊叹,有的向周围的同学低声地叙说在浓雾中行走的乐趣或碰到的麻烦,只有少数几个同学用懒洋洋的语调朗读着课文,看到我走进来,前面几个同学小声叫着:  相似文献   

11.
王:你是否从小就喜欢语文?为什么?尹:是。我小时候很喜欢看书,尤其喜欢看故事书,看故事里的情节。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学好语文不但能帮助我更好地阅读课外书籍,而且能让我更细致入微地观察生活,所以我一直、而且越来越喜欢语文。王: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尹:我同意,而且非常赞成这种观点。作为中国人,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和语文打交道,例如日常交流,遣词造句,读书看报等等,语文和生活息息相关。不论我们走到哪里,语文在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王:你是怎样安排语文学习时间的?尹:早晨早读时大声朗读课…  相似文献   

12.
从教三十年,教了三十年的作文,从农村小学,到都市学校,从三十年前的贫困到现在的小康,我深深地感觉到,生活是我们写作的唯一土壤,至少,对小学生是这样。农村有极其丰富的写作资源,城市有五彩缤纷的写作素材。我出生在农村,每次给孩子们讲农村里的见识时,孩子们都是那样专注——  相似文献   

13.
细心观察绘美景清晨,我穿过浓雾赶到学校视察早自习。走进教室,却发现学生并不像往常一样专注:有的望着窗外白茫茫的一片出神,似在欣赏,又似在惊叹,有的向周围的同学低声地叙说在浓雾中行走的乐趣或碰到的麻烦,只有少数几个同学用  相似文献   

14.
当我去即山     
我去即山,搭第一班早车。车只到巴陵(好个令人心惊的地名),要去拉拉山——神木的居所——还要走四个小时。  相似文献   

15.
《敲门声声》最初诞生在周记上,那是百事可乐公司的调查小姐来我家调查后,我写下的一点感受,感谢语文老师的鼓励和《中学生知识报》编辑的厚爱,我第一次投稿,就有幸被选用了。我想,这  相似文献   

16.
今天要讲《端午的鸭蛋》。在课堂上,我按照备课时的计划,先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再分析语言特色,最后讨论课文末段的有关问题。可是刚把课文的三个主要问题(1、家乡端午节的风俗。2、家乡的鸭蛋。3、端午的鸭蛋。)讨论完,就有同学按耐不住心中的疑虑,举手发言了。他说:“老师,我觉得这篇课文的第一段写得有问题。”我说:“有什么问题?”他又说:“你看吧,课文的题目是《端午的鸭蛋》,可是文章的第一段用了那么多文字来介绍家乡端午的风俗,用我们过去学过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冗杂。”他的问题我在备课的时候也有所察觉,本来我准备放在这一课的最后来讨论这个问题,没想到这时就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既然学生很关注,索性趁热打铁,此时就让他们讨论吧。我就问:“大家对这个问题怎么看?”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似乎也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于是纷纷举手发言:  相似文献   

17.
当我去即山     
我去即山,搭第一班早车.车只到巴陵(好个令人心惊的地名),要去拉拉山-神木的居所-还要走四个小时.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理念是: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就《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它们既不是神喻,也不是人们凭空构架、制造出来的,它们都是出于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始终把握课程的标准,教学不离学生生活,践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念,进行理想的《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  相似文献   

19.
<正>最近要搬家,我在打包收拾东西。虽然不是北漂一族,住的也不是寒碜的地下室,可对毕业后仓促租下的房子仍无一丝好感。环顾这间屋子,简单到极致,除了床、桌子、凳子这些简单的家具,别无其他。毕业离校时,为了方便,已经丢掉了很多东西。可是一年过去,这间本不大的房间又堆了很多杂物。就像刚走出校门的我一样,自尊心爆棚,自信心却被六月的阳光晒化;口袋空空,身边却  相似文献   

20.
我所在的学校---丹洲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2010年,为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办好一所农村小学,我从城市名优学校来到郊区小学。时间一晃,已是三年。这三年里,我带领全校师生以陶先生为榜样,努力地做生活教育的践行者。如今,“生活即教育”的种子在丹洲中心小学这块郊外的沃土上生根、发芽、成长,别有一番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