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人类解放不仅是人的类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类命运的必然旨归.通过阐明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指出入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才能实现.由此,马克思建立了"人类 人类命运 自由人联合体"的"解放逻辑",并依此探寻实现人类命运终极样态的现实路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命题,是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人类命运之问的中国方案.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回到马克思的"解放逻辑".在厘清"人类""命运""人类命运"等重要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人类命运的发展趋势和现实困境,进而论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人类解放不仅是人的类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类命运的必然旨归.通过阐明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指出入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才能实现.由此,马克思建立了"人类 人类命运 自由人联合体"的"解放逻辑",并依此探寻实现人类命运终极样态的现实路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命题,是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人类命运之问的中国方案.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回到马克思的"解放逻辑".在厘清"人类""命运""人类命运"等重要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人类命运的发展趋势和现实困境,进而论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但自然科学的高速发展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广泛应用也带来许多问题.如人类健康的新问题、人类安全问题、人的德行发展和价值取向受到巨大冲击、"数字化"和"公式化"对人文科学发展的影响、"人类中心主义"思潮带来的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影响等.我们应全面发展自然科学,不断提高人类把握自然科学的能力,发扬科学精神,树立科技伦理观,促进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演化的数百万年历史中,99%的时间都没有"钱"这个概念,直到最近三四千年,"钱"才出现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现在人类已经不能摆脱有"钱"的生活.不仅如此,金钱还影响到了人类的社会和心理行为.最新研究显示,它会改变人的人际交往能力,还会使人变得孤立.  相似文献   

5.
从"人类中心主义"到"人的类存在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关于"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和"走进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上,首先应当厘清"人类中心主义"概念的特定含义,跳出孰为"中心"的思维误区.所谓"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完全无视人对其他生命的依赖性,完全不考虑环境承受能力的生存观和发展观.人类改造自然的行为阈值是:不能毁灭可再生资源的再生条件,这个极限使人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然界中心.人在自然面前应持"人的类存在主义",它是以自然界的存在为基础,在自然、社会、思维三个领域实现自由的生存观和发展观.其实现路径是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扬弃,继在物种关系方面实现从动物界的提升之后,完成在社会关系方面从动物界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环境问题的恶化,使得"人类中心主义"这一话题重新出现.由于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误解,认为"人类中心主义"是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可是本文认为事实并非如此,本文从"人类中心主义"的含义,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的角度出发来证明人类中心主义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地球上出现人类的第一天起,就决定了人类对地球的依存关系.在悠悠二三百万年间,地球始终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着它的精华--物质和能量,并为人类提供生存的空间.人类正是利用了这一切,才得于成功地进行农业开发、"工业革命"和涉及领域范围广泛、种类多样的科学技术创新,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从而不断地满足人类的物质要求,也使人类的活动空间由地面扩展到地下、天空和海洋.然而,人类在创造"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过程中,因为自身的行为引发了环境无情的报复,诸如环境污染,全球变暖,自然灾害频发,地球大气臭氧层出现空洞,人类的生产、生活甚至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这是何等巨大的反差.直到这时,人们才惊呼,自然界与人类已进入全面对抗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当前,生态困境已成为人类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理性思考并合理化解生态难题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生态困境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困境,同时更是一场人文困境和价值困境.遗忘了"类本质"的人类必然会以动物本能式的思维模式和生存方式向自然开战,通过拓展人类的道德关怀范围并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局限,进而向人的生命"自由"之境提升,不仅能够推进人的"类本质"的真正回归,同时也是对人类的最后的拯救.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把人的"解放"过程区分为"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两个前后相继的阶段.政治解放本质上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人类解放的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推进和完成"政治解放",并进而为"人类解放"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立足于全球化战略而布局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关照了全人类之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关于世界问题的哲学回应.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类"概念较为恰当地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在"类"概念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感性对象性关系,由 自然进化而产生的人类是自然界本质自我意识的彰显,也体现了个体与他人本质的互证关系.自然是人化的 自然,因而人与 自然是本质同一关系.人是社会化的人,因而人与人是本质一体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体现为"社会化的人类",马克思"类思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奠定坚实的哲学基础,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 自然观、"仁爱万物"的博爱观、"天下为公"的义利观、"协和万邦"的和合观等思想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供哲学滋养,普惠理念、共同价值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旗帜鲜明地提供了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11.
"人类共同遗产"原则不仅是人类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最重要原则之一.它直接引导出"禁止据为已有"原则,并意味着全面非军事化和禁止一切军事活动.为了保证开发的福利在所有国家之间公平分配,应该对所有的使用有限自然资源的国际管理制度的创设活动进行规范,而该创设活动必须以"共同利益"原则和"人类共同遗产"原则为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可区分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社会观"和"人类观"."世界观"研究的是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普遍规律,世界的本原、本质是"物质";"社会观"研究的是人类社会的普遍本质和普遍规律,人类社会的本质是"实践";"人类观"研究的是人的普遍本质和人发展的普遍规律,人的根本问题是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就包括"世界物质论","社会实践论","人类解放论".就三大论在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看,是"前提-过渡-落脚点"的关系;就其逻辑关系看,是"起点-中介-终点"的关系.在逻辑走向上,是从抽象向具体上升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教育就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实践,是一种社会的基本实践活动.它同"物的生产"及其实现方式"三大实践"一道,共同构成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就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职能同其本质是紧密相联的.首先,从人类生命史来看,即纵向看,在动物充斥的漫长的史前期,生物进化向着"人"的目标不懈努力."在人用手把第一块石头做成刀子"之后,人类的生命史随即开始,同时,"人的生产"的历程也发轫于此.原始人不仅生殖、哺育和抚养后代,而且还向后代传授物质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伴随人类生命的发展进程,前辈将积累起来的、日益增多的知识经验,同时也把在种系发展过程中逐渐得到改进的遗传素质传递给后代,使后代浓缩地经历人类生命的发展进程,从而能够站在当代的前的沿,继续推动人类的发展.这种重现"历史人"  相似文献   

14.
"无知的智慧"是人类认识过程必须具备的认识德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无知的观点,人类对科学理性的反思以及人类对知识占有的"个人性"特征的认识,使人类不断认识到人类的有限性在终极实在的无限性面前的无知.从德性知识论出发,现代社会必须将"无知的智慧"视为一种伦理义务.  相似文献   

15.
威廉·戈尔丁的<继承者>貌似情节平淡,语言浅显,实则寓意深刻.小说里的尼安德特尔人部落珍惜生命尊重自然,"新人"部落排除异己物化敌视自然.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梳理审读两个部落与自然的关系,可以发现"生命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两个系统的自然观,这解释了"继承"的某种必然性,也蕴含着作者对待"继承"和"被继承"问题的辩证态度.书中对猿类和人类祖先"新人"的替更描写,隐喻地揭示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表达了自己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既同情尼安德特尔人的善,贬斥"新人"的恶;而细节描写则暗示了尼安德特尔人的灭亡是大势所趋,"新人"仍不失为我们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人类发展轴线上找到了坐标,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创造性的分成了几个阶段,并且指出了未来人类社会的走向会是"真正的共同体".正是基于马克思的科学理论导向,我党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人类世界新秩序的创造性构想.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分析,有助于厘清其理论渊源和价值内核,找到"人类命运...  相似文献   

17.
自经典物理学产生以来,关于社会动力学的讨论,经久不袭.围绕"人类活动"和"动力学过程"这两个基本特征,本文首次对人类与社会动力学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梳理,并按照动力学范畴确立了人类社会动力学理论的基本内涵和统一框架,并探讨了统一的依据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创造了现代化的生产、生存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21世纪,意识到科学技术给自己带来巨大"福社"的同时也带来了"灾难".科学技术从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对人类本身的"异化"给当今世界带来了许多的困惑.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社会世俗化的进程中,永恒的幸福始终是人们不懈追求的终极目的,而实现这一目的则是对人类终极关怀和终极意义的找寻和追求.随着科学和理性的发展,人类逐渐废黜了传统基督教信仰中一直以来作为人类终极关怀的超验的上帝,甚至高呼"上帝死了".然而在完全世俗化的今天,在"上帝之死"时代,人类应该如何寻求自身存在的终极意义和终级关怀?美国新教神学家加布里尔·瓦哈尼安独特地从宗教-文化的角度提出人类应该通过文化的革命,超越"上帝之死"的文化困境,关注"现世",追求作为"此世超越性"之典范的耶稣基督,从而追求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主要指人类的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生存的能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这个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须选择.地理教育要站在这样一个高度上,以"人--自然(资源与环境)--发展"这样一条主线去组织教学."可持续发展"、"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等将作为新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