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女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以其卓著的成就在人类学学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通过《菊与刀》所作日本文化模式的经典个案研究来看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理论的特点,并论及《菊与刀》之于人类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文化模式理论所引发的争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本尼迪克特在她的《菊与刀》中指出日本文化是不同于欧美"罪感文化"的"耻感文化"。Verschueren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本文在顺应论理论框架下对《菊与刀》中的"耻感文化"进行了语境顺应性的分析。通过分析耻感文化背景下的日本人在交际过程中是如何对交际语境进行动态顺应并作出相应的语言选择,进一步探讨了语言的选择与文化语境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日本武士所创造的武家文化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构成了日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有"武士宗教"之称的日本禅宗从产生之日起就同武士政权发生密切的关系,并在镰仓时期逐渐形成了"武士好禅"的时代特点。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武士的行为,启发了武士的生死观,指导了武士的武道修习,深深影响了当代日本人的国民性格、道德规范以及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4.
1944年,本尼迪克特受美国政府委托研究日本人的国民性之后,她利用研究成果于1946年写成并出版了<菊与刀>一书.本文试图从文化对人格具有塑造作用这一观点出发,对该书主要内容进行深入探讨.<菊与刀>一书在众多的国民性研究著作中可谓颇有成就的一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同样没能摆脱当时国民性研究的通病.  相似文献   

5.
从《雪国》看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罪感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给日本文化贴上了"耻感文化"的标签,但这也可能是由于日本与西方在"罪感意识"的理解上存在差异。想要真正了解日本文化中的"罪感意识",必须从日本文化的土壤出发。川端康成是一位很好地继承了日本传统文化的作家,他的代表作《雪国》或许可以展现出日本传统文化中对"罪"观念的界定。  相似文献   

6.
《菊与刀》这一部在太平洋战争关键时刻写成的研究报告,可谓情文并茂,学术性深,政策性强,目的性极其明确。它分析日本人的矛盾性格,探讨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和社会特色,诸多研究日本文化的学者纷纷将日本民族特性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得出殊途同归的结论:极端与颠倒。  相似文献   

7.
不少人笑谈日本没有自己的文化,在近代之前,日本抄袭中国文化,从文字到建筑到服饰都有古代中国的痕迹,而近代以后则是照搬西洋文化,深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如果说日本没有自己的文化,仅是照抄照搬别国文化的话,那我们应该能够很好理解日本现象。可是我们总对日本的很多现象感到迷惑不解。比如日本人常常一脸微笑永远暧昧措词,比如作为佛教大国的日本的佛门弟子娶妻生子吃荤喝酒,比如日本风俗产业广告铺天盖地不避耳目……作为日本的临近国家并传承文化给日本的中国人,或是传不少西洋文化给日本的西洋人常常很难理解日本人的行为。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对日本人的调查报告《菊和刀》一书,对日本人的文化性格有着深刻的描绘。本尼迪克特以“菊”和“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她指出日本文化具有双重性,书中她说:“他们好斗而又温和:黩  相似文献   

8.
《菊与刀》是美国女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对人类学理论的一种成功验证和对大和民族现实性个案分析的经典尝试,是人类学研究者必读的经典著作之一。本文从“耻感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根源所在,等级制度是日本人的价值体系,双重性格是日本民族的国民性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大和民族的核心结构“耻感文化”。  相似文献   

9.
刀法     
话说中国、日本和俄罗斯三国武士比赛。只见俄罗斯的武士拔出刀一挥,把裁判放出的苍蝇拦腰砍为两段,裁判给了他80分。这时日本的上来,拔刀后,裁判给了90分,他把苍蝇的翅膀砍下来了!  相似文献   

10.
切腹是始于日本平安朝时期的一种自杀方式,流行于武士阶层。作为日本文化中一种独有的象征符号,外国人认为这是一种野蛮的自残行为,日本人却认为是武士崇高且体面的死亡方式。它体现了武士的尊严、勇敢、忠义与超脱生死的内心宁静。  相似文献   

11.
本尼迪克特以"菊与刀"既括日本,颇能反映日本文化和日本民族性格的两极性;我们对韩国,应该有什么样的概括呢?这是一个生活朴素而性格顽强的民族。这是一个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的民族。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恐怖电影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一种形式,反映了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生存环境、社会人际关系的忧虑和日本社会对未来的恐惧、对现状的不满以及对过去的反思,充分体现了日本民族的文化特点:菊与刀的矛盾。日本恐怖电影在吸收了西方恐怖电影创作手法的同时,将本民族文化与之融合,并赋予其一定的时代内涵,在立意和创新上带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美国女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其文化名著《菊与刀》中把日本社会的文化定义为一种"耻感文化",把西方社会的文化定义为"罪感文化"。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罪感文化"强调自律,"耻感文化"强调他律。实际上这是由于东西方文化对"罪"的概念认识的不同,而造成的理解误区。把日本文化定性为"耻感文化",否定了日本人的罪感意识。确切地说日本文化兼具"耻"与"罪"文化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14.
姜芳  张卫娣 《考试周刊》2014,(65):18-20
自从美国人类文化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撰写的一本研究日本的著作《菊与刀》中出现了"恥の文化"(耻文化或耻感文化)一词,从事文化研究的学者、专家,开始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待"羞耻"的不同观念和态度。同为东方文化,中日的"耻感文化"也有不同文化内涵,而且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15.
研究和了解日本室町时代的文化对于研究现代日本文化的形成根源及其文化底流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和很大的帮助。纵观室町时代日本文化的各个领域,可以看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一、室町时代的文化由皇家贵族和封建武士的双重文化转向了由武士主宰的一元化的文化,实现了贵族文化、武士文化和禅宗文化的融合。二、室町文化充分显示出了明显的中国宋、元、明文化的影响,是带有浓厚禅宗色彩的象征性暗示性文化。三、文化的庶民倾向和向地方的传播普及是室町文化最大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本尼迪克特概括的"耻感文化"模式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在日本文化研究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日本人认同等级观念和极度夸大精神力量在视公平为原则和宣扬物质的西方文化中是无法理解的."菊"与"刀"代表了日本民族文化的互悖共存的文化意象,也代表了日本大和民族的双重性格,日本人以负恩和复仇两种极端的方式来化解道德上的压力.本尼迪克特在研究中运用了文化类型学理论,对他者文化进行遥读和整合.  相似文献   

17.
日本文化现象中存在着很多外国人难以理解的矛盾现象,例如宗教信仰的多元化和不彻底性的矛盾,对性之开放和对情之含蓄的矛盾等等。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菊和刀》一书,对日本人矛盾的文化性格有着深刻的描绘。因此,试从日本人奉行的"和"精神的角度解读日本文化中看似矛盾的文化现象。"和"在日本文化中是举足轻重的字眼。"和"不仅是"倭"字的代称,更包含有和谐、调和等义。但这种"和"文化解释只限于日本集团内部,对外多次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帝国行径根本与日本集团内部实施的"和"精神相悖。  相似文献   

18.
《菊与刀》一书经历了60多年仍然不断在各国以不同的语言版本重印,它的确是一本了解日本的优秀书籍.但就现在来看仍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武士遗风 在我眼中,日本文化最突出的、既区别于中国也区别于欧美的特征是武士精神的遗留和继承。而武士精神和强烈民族主义心理的结合,就更使现代日本文化既厚重阴翳而又浅薄明快。 武士精神的标志是责任感极强,重视荣誉,可杀而不可辱;同时能力就是美德,失败了自承己过,哪怕杀身引咎也要维护荣誉。如此,当然也就最怕在  相似文献   

20.
武士道是日本封建社会独特的政治文化果实。它随着武士阶级的形成而出现,经历日本中世、日本近世、日本近代三个发展阶段,呈现出以制度化为内容支撑、道德化为外在表现、信仰化为精神核心的结构特征。随着日本封建社会的瓦解和武士阶级的消亡,武士道作为一种制度不复存在,武士道信仰却成为日本民族的精神资源,仍然影响着现代日本和日本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