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诗人法式善,写有《读书四首》,运用四个比喻,论述了读书的道理和方法,很能给人以启迪。第一首说:“读书如蓄货,一室靡不有。瑰奇产岩阿,幽怪发渊蔽。当其求莫致,岂惜跋涉走。”他认为读书要像蓄积宝物一样,应当应有尽有,多多益善,甚至不惜长途跋涉以求得。  相似文献   

2.
恋爱的标准     
有青年向陶行知请教,恋爱的标准是什么?陶行知不假思索地回答:“志同道合,互相爱悦。”青年说:“这不够,德行才是恋爱的惟一标准。”陶行知忍住笑说:“你才20多岁吧?好,现在有个70岁的老太婆,品德高超,你会爱她吗?我看你还是要年轻貌美的女郎吧?”大家都笑了。有学生来告状,说有些人恋爱当饭吃。陶先生说:“你每天吃一顿饭,大概半小时吧?一天如用一个半小时,像吃饭一样谈恋爱,我看没有什么不好!何况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人不吃饭不行,青年不谈恋爱也不行。”他话题一转又说,“但有些人本末倒置就不行了。”他顺口念了一首诗:“做事读书不起劲,…  相似文献   

3.
一天,山羊老师把小熊叫到办公室,指着句子“西瓜像蜜一样甜”对它说:“这里的‘象’字你写错了,应该写成‘像’字。”“为什么?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小熊摸摸脑袋,满脸不解地问。山羊老师说:“这两个字的读音相同,都念‘xiànɡ’,可是不一样的地方多着呢。你再看看,哪儿不一样?”小熊仔细一瞧说:“字形不一样,‘像’字多了一个单人旁。”山羊老师说:“对!可是最重要的是使用方法不一样。我教你一首儿歌吧:‘像’和‘像’,都念‘xiànɡ’,使用方法不一样。形态样子要写‘象’,景象、气象和印象;相似比喻要写‘像’,眉毛弯弯像月亮。”小熊…  相似文献   

4.
读书与写诗     
大凡有学问的人,他们自小都有一种习惯——爱读书。鲁迅说过:读书不仅要读文学书,还要读科技书,要像蜜蜂酿蜜一样广采花粉。只有博览群书,才能获取丰富的知识。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童年时代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读名人佳作、诵古代诗词,会让你受益身。“书读百遍,其  相似文献   

5.
天下没有足赤之金 ,也少有无疵之文。吹毛求疵固然不好 ,若是发现书中或文中确实有“疵” ,那就理所当然地要“求疵”。前人和今人的读书经验告诉我们 ,“求疵”是很好的读书习惯 ,既可以练就眼光 ,又可以磨砺思维。人们常说 :“外行看热闹 ,内行看门道。”这句话对于读书同样适用。不会读书的人 ,只会“看热闹” ,跟着别人喝彩叫好 ,不可能发现书中的毛病和差错 ,即所谓“疵” ,也就不可能去“求疵”。而善于读书的人 ,却能“看门道”。不仅能看出书中精妙 ,还能发现书中瑕疵 ,犹如高明的玉石鉴赏家能发现玉石上的斑点一样。所以“吹毛求瑕…  相似文献   

6.
读悟法是中国古代经典读书法 ,它是一种强调熟读 ,读中求静 ,静中求悟的读书方法。我们从现有资料了解到的古人不断吟诵、像念经式的读书方式便是此法的运用。“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是对这种读书法最通俗的解释。读悟法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 ,它强调熟读 ,要求“书读百遍” ,要求“熟参”。中国古代学者中 ,强调这一点的 ,最典型的要推宋代严羽。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说 :“先须熟读《楚辞》 ,朝夕讽咏以为之本 ;及读《古诗十九首》 ,乐府四篇 ,李陵、苏武、汉、魏五言皆须熟读 ,即以李、杜二集枕藉观之 ,如今人之治经 ,然后博取盛唐…  相似文献   

7.
“教室里炸锅了!”张老师笑着对我说,“他们要写情书!”前几天,有学生向我汇报:“小明说他喜欢小玲!”我笑着对大家说:“同学之间如能像兄弟姐妹一样相互关爱,有什么不好呢。”  相似文献   

8.
有一首流行歌曲,叫《年轻不要留自》。我最近则为自己许个愿:“读书先要留白!”这留白是说不要像往年一样拼命地创作,轻松下来,使思绪问留个空白处——以便读书。不要以为成天都在创述的人,必是好的“读书”人,实在最有效的读书,往往是在无争的情况下达到的。“困而后读”的人,固然可能因而“脱困”,那书中的精神却常难入于心。三日不读书,即觉面目可憎、言语无味的人,虽然读书不断,却见争逐的烟尘气。至于心想“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人,就更难得读书之乐了。  相似文献   

9.
郑板桥读书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不仅诗书画“三绝”,而且对于读书也颇具研究。他提倡读书贵在带而不在博。郑板桥曾写过这样一首诗:“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流富儿,颇为用钱芳。”他还说:“五经,二十一史,藏十二部,句句都读,便是呆子,汉魏六期,三后两宋诗人,家家都学,便是合才。”由此可以看出,郑板桥强调的是读书求多是无用的,而应当征选出自己有用的书,要学而致用。仅农田览群书却不消化,那读书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因此,郑板桥说:“彼务问,我务专,安见专之不如博乎!”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的一…  相似文献   

10.
重视课堂导语、结束语的设计如果把教学比作一首乐章,我们追求“起调“扣人心弦,“主弦律”引人入胜和“终曲”回味无穷。好的导语能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认真求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寄语:每到国庆节,少先队组织都要举办各种庆祝活动。请看,《华——夏——佳佳》这首诗,颇为形象、有趣地设计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欢庆场面。它可以像“说书”一样,有声有色地进行朗诵。主持人尹世霖  相似文献   

12.
“开卷有益”,但对于识别能力与判断能力还很不够的青少年学生来说,还要看开的是什么卷。当代诗人臧克家说:“读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英国小说家菲尔丁说:“不好的书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残害。”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强指导,引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势必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13.
收藏的滋味     
赵畅 《语文新圃》2010,(8):33-34
想起周氏兄弟对读书有两个出人意料且意味深长的比喻。鲁迅说:“读书如赌博。”就像今天爱打麻将的人,天天打、夜夜打、连续地打.有时候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还继续打。打麻将的妙处在于一张一张的牌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而读书也一样,每一页都有深厚的趣味。  相似文献   

14.
传统阅读教学有很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当前的阅读教学仍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学贵自得——阅读教学的指导思想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我国古代教育家早有论述,如孟子就主张“学贵自得”。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还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朱熹强调“读书是自己读书,为学是  相似文献   

15.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他从事教育五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尤其对如何读书有很精辟的见解。据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讲:其门人与私淑之徒将其精要归纳为朱子“读书法六条”。即: 循序渐进。是说读书要有先后次序,不可躐等。“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要打好坚实的基础,不可一味图快,欲速则不达。好高远,求近效,读了犹如不读。  相似文献   

16.
感谢“恨”     
上课了,我像往常一样发下自学提纲并提出要 求,学生便开始自学。几分钟后,我开始巡视。当我走 到女生贾某身边时,发现她正在书上一遍遍地写着 同样的几个字:“恨政治老师”。我吃了一惊,但是并 没有发火,而是对她说:“抓紧时间学习吧。”  相似文献   

17.
谈“精彩”     
余秋雨先生在文中写道:“可惜的是,绝大多数人在年轻时代就塑造定形,难于精彩了……”我们这代人真的是难于精彩了吗?我真的难于精彩了吗?回首往事,当我还是无知孩童时,奶奶告诉我:“你要像某某一样好好读书,将来得个状元。”于是我知道要读书,  相似文献   

18.
为自己画像     
“你一天到晚除了看电视就是玩,也不好好看书,真像个男孩子。”妈妈常常这样说我。爸爸也不例外,常说:“你看人家邻居家婷婷总是在家里读书、写字,谁像你到处跑。”我是属蛇的,我跟蛇一样任性,只要碰到不顺心的事,就张开嘴巴哇哇大哭。  相似文献   

19.
赏画须有指针,余以为唐人张彦远在其所作《论画》文中概括的五句话,可视为初学赏画者入门指针之一。 第一句“像物必在于形似”。张彦远品画,首先提到“形似”二字。历代画论家、绘画大家,包括现代潘天寿、陆俨少、张大千、齐白石等人,对于“形似”,都有见解: 潘天寿说,“不能不要形而写神”,他认为,“把老虎画成了狗,老虎的神肯定捉不住。”他又说:“做人一定要老实,实事求是,但画画不能太老实,否则就没有艺术性。”潘天寿笔下之形,似乎在老实与不老实之间。 陆俨少说,“为人要正派,画却要调皮”。他笔下之形,似乎在正派与调皮之间。 张大千的教学语言是:“简略地说,大抵画一种东西,不应当求太像,也不应当故意求不像。求它像,画当然不如摄影;若求它不像,那又何必画它呢?所以一定要在像与不像之间,得到传神超物的天趣。这便是绘画的艺术。”张大千笔下之形,明确在“像与不像之间”。 齐白石认为“不像”为“欺世”,“太像”为“媚俗”,他要求笔下之形,“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从张彦远提出的“形似”,引伸出绘图第一个辩证统一,即“似与不似”的辩证统一。“似与不似”统一的妙处,是高水平画作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鲁迅先生说:“(读书写作)如蜜蜂一样,只有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梁启超主张:教学生读书,要紧的是使学生养成好读书的习惯和磨炼出善读书的脑力;教学生做学问。是要学生找着方法去自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