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复杂系统分析的校企合作创新平台运行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揭示了校企合作创新平台的内涵,分析了校企合作创新平台系统的结构,并对平台子系统及环境要素进行了作用叽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校企合作创新平台的系统复杂性,总结了校企合作创新平台的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在推进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参与各方重视程度不够、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校企沟通渠道不顺畅等方面,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有有效利用高校资源,形成校企紧密合作;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校企共建创新平台;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载体,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于近年来发布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相关政策文件,依据铁路行业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相关公开成果数据,结合科技创新平台评价体系一级指标“科研水平与产出”,对专利、论文、科技成果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从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数据占比、期刊来源、学术论文研究热点及关键技术、科技创新平台合作网络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结合分析结果总结了铁路行业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成果产出方面的现状与特点,并提出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创新平台的识别与等级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展创新平台是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推进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方式,采取有效的措施发展创新平台已成为各级政府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与创新资源利用效率的战略选择。科学规范创新平台识别与等级认定标准是有效制定与实施相应政策措施的前提,因此通过平台的形式、功能、面向界面、服务对象及运行方式的分析,揭示创新平台的本质,并基于人力、技术、信息资源等六个维度设计创新平台的识别标准;以及从创新平台现状、发展趋势与运行效率三个方面设计创新平台等级认定依据,可为政府部门创新平台管理提供有效参考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以校企合作为载体开展中职校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并提出建立校企合作的中职德育教育新平台,完善中职校德育教育的内容以及创新校企合作下中职校德育教育的方式等德育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6.
杨凤菊 《科技风》2013,(10):210+215
本文就地方高校有效促进政产学研合作方式,提出依托地方政府主导作用,实现"政校企"有效对接;紧密围绕支柱产业链的需求,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关注区域社会热点问题,打造服务品牌;实施开放办学,培养综合性应用型人才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是地方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高校通过平台建设提升了科研实力,有力地服务了区域经济建设。以宁夏大学为例,总结了科技创新平台在重大科研项目承担、人才队伍培养、产学研合作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抓手,提出科技创新平台积极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推动地方社会的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科技创新平台与科技创新外部性的内在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平台在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分析了科技创新平台的特性和运行机制,探讨了科技创新的外部性特征,并对科技创新平台与科技创新外部性内在化之间关系进行研究,揭示了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科技创新外部性内在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对以特定产业集群为支柱的区域经济实现创新驱动意义重大.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分析了区域创新平台的供给机制,揭示了信息不完全条件下双边区域创新平台的研发成果定价机制.研究发现,区域创新平台的供给是一个类型依赖型博弈主体进行贝叶斯博弈的过程,博弈均衡结果取决于集群企业与区域创新平台研发成本的相对大小;区域创新平台是一个对接研究机构与集群企业技术创新供求的双边协调者,交叉网络外部性等双边特征决定了其实施非均衡两步定价方式,集群企业与平台之间的双方叫价模型是平台实现不对称两步定价的关键机制,而供给主体不同的区域创新平台在研发成果交易性质、均衡交易数量、产业化率等方面存在差异,政府主导型区域创新平台契约性突出,而龙头企业主导型则更具关系性.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主题,企业创新的重点是产品创新,产品创新的关键是产品创新平台的构建。在有关产品创新平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给出了产品创新平台的概念,揭示了产品创新平台的特性,建立了企业产品创新平台的内容体系,并以英特尔公司的微处理器产品创新平台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1.
校企合作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为借鉴美国校企合作的先进经验,推动广东高校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合作动因、合作方式及成效、合作环境等多个角度出发对比美国高校和我国高校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比较研究,分析中美校企合作在资金、人才、技术和信息的需求动力,合作方式的发展成熟程度,以及社会和市场环境的支持程度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并从中发现广东高校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借鉴美国高校成熟和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强化自主创新,加强队伍建设,创新体制机制,营造合作环境,提高校企校地合作成效.  相似文献   

12.
高校与企业合作是应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传播信息速度的加快,校企合作进行技术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对高校与企业合作的顺利进行却有一定的阻碍。本文建立了校企合作技术创新风险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了评价,并对校企合作技术创新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求高校和企业提高警惕,从而提高合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通过校企合作将大学的综合智力资源与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探索搭建造价从业人员实践平台,通过模拟造价从业工作中的预算和招投标等完整过程,消除人才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4.
大学—企业合作网络结构及对企业创新产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企业合作是大学知识溢出的重要机制,基于关系邻近性的溢出过程对企业创新产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检索大学和企业联合申请发明专利的数据,构建中国大学—企业专利申请合作网络图,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验证网络规模、密度和中心势等网络结构特征指标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学—企业专利申请合作网络结构对企业创新产出存在显著影响,网络规模、密度和中心势与企业创新产出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面向协同创新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是国家创新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保证.本文在分析我国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跨系统资源整合的实践基础上,结合欧美各国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基于知识协同的发展启示,提出了面向协同创新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模型、技术实现方式和基于创新价值链的服务组织.  相似文献   

16.
黄南霞  谢辉  王学东 《现代情报》2013,33(10):75-79
大数据环境下,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与利用,有利于挖掘信息资源价值,并协同创新主体完成知识、技术创新。本文通过阐述网络协同创新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展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协同创新作用。最后,结合大数据的背景构建网络协同创新平台以及描绘协同创新平台3种应用路径,来展现网络协同创新平台的作用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产学研合作模式存在着科技创新中“二次技术开发”的界面障碍问题。这个界面障碍严重制约了企校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分析产学研科技创新界面障碍的成因,定位企校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位置,从企校的科技创新机制、方式上阐述对界面障碍问题进行破题。指出科技风险创新资金是破解界面障碍的有效方式之一,要根本解决这个障碍,企业技术进步的需求方向是破解产学研科技创新界面障碍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家电类中小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产品设计前期调研的主要内容有:产品功能设计、产品交互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和产品CMF设计。本文阐述了地方高校图书馆针对家电类中小企业产品研发,提供产品设计前期调研报告的主要工作方法;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社会化信息服务中,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加强与工业设计院系及相关企业的深度合作,提高服务质量的嵌入式信息服务模式;并提出应注重联合地方公共图书馆等情报机构,协同服务中小企业,为地方家电类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企业竞争情报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本文从情报工程的视角探讨政、产、研和以科技服务为主的第四股力量共同构成的四螺旋模 型下的协同创新信息平台建设思路,以期促进协同创新并进一步促进高质量发展。【方法/过程】在辨析情报工程特 点和协同创新要求的基础上,本文阐明第四螺旋的内涵,提出四螺旋协同创新信息平台的定位、建设运营原则与功 能模块设计,着重分析如何将情报工程的理念方法从数据资源、信息技术与软件工具、专家智慧、系统网络等方面 贯穿到平台建设中。【结果/结论】四螺旋模型是比三螺旋模型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协同创新方式,基于此的信息平台 将促进四螺旋各创新主体间的互动与合作,本文提出了建设思路和框架方案。  相似文献   

20.
杨芳 《现代情报》2009,29(6):161-166
本文将立足于信息科学的角度,用系统论、耗散结构论等方法研究构建企业知识创新平台的基本方法,从知识特性、知识转化过程、企业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来研究企业如何通过知识创新平台来组合知识资源,从而促进企业知识创新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