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司股东派生诉讼和解有利于减少诉讼成本、维持公司法律关系稳定。但股东派生诉讼作为特殊的代位诉讼,原告股东和被告及公司自身在诉讼中的处分权、和解权要受到一定的限制。股东派生诉讼的和解要通知利害关系人,利害关系人有权提出反对意见。原告股东与被告的和解协议经过法院批准生效后,具有终止诉讼的作用,但公司与被告间的和解协议不影响派生诉讼的进行。  相似文献   

2.
从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看,对股东派生诉讼的规定,无论实体法还是程序法上基本是一片空白.我国在设计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时,应本着保护股东权益的理念,遵循鼓励正当诉讼与制约不正当诉讼相兼顾的原则,明确界定原、被告的范围及公司在诉讼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看,对股东派生诉讼的规定,无论实体法还是程序法上基本是一片空白。我国在设计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时,应本着保护股东权益的理念,遵循鼓励正当诉讼与制约不正当诉讼相兼顾的原则,明确界定原、被告的范围及公司在诉讼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股东派生诉讼激励机制在公司法中的缺失是导致中小股东诉讼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在结合国外激励股东派生诉讼立法启示的基础上,提出设立激励基金这一构想,并从激励基金的资金来源、管理主体及支付程序方面分析了该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中规定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该制度的引进对于更好地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增强公司法律制度的可诉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股东派生诉讼本身也存在着被滥用的风险。先诉请求规则就是针对派生诉讼而设计的过滤装置,其目的在于阻止没有正当理由的诉讼并尽可能地内部消化公司内的纠纷。我国虽然也规定了先诉请求制度,但在请求对象以及审查规则等方面仍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公司的经营权与所有权逐渐分离,"股东会主义"逐步向"董事会主义"转型,公司董事、高管人员所拥有的经营管理权利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维护公司的利益,监督董事及高管人员履行职责,各国公司法相继规定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我国新《公司法》虽然也规定了股东派生诉讼,但是对于公司在诉讼中究竟处于何种地位,却是一片空白。理论界对此有诸多争议,国外也有不同的立法例。通过对我国学者的不同观点进行分析对比,在结合我国司法实践的基础上借鉴美国及日本等国的立法,以期为公司在股东派生诉讼中的法律地位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首先由英美法系国家所创立,这不仅是公司法上的创举,而且在实践中对制约公司的大股东、董事、经理等的擅权专断、侵害公司利益以及保护公司小股东的合法权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2005年12月通过的《公司法》修正案,对股东派生诉讼制度首次进行了规定,这是具有较高立法价值的,它顺应了世界先进的立法趋势,又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但是如何在鼓励与限制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设计合理得当的具体规则,实现鼓励小股东积极起诉、维护自身权益与防止权利滥用、维持公司正常营运这两种利益之间的平衡是我们面临的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交易活动日益频繁,作为经济活动重要主体的公司所面临的纠纷也不断复杂化。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股东与公司经营管理层的冲突也日益加剧,增进公司法的可诉性已成为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话题。股东诉讼,是指由股东提起的诉讼,可分为直接诉讼和股东派生诉讼两类。笔者认为,股东诉讼制度应以公平、效率和便利为原则,在三者不能兼顾时,应以维护股东权益为主导。我国股东诉讼制度的完善可以进一步借鉴美、日等国的先进经验,以求其自身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股东派生诉讼是公司法赋予公司股东维护公司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我国公司法2005年修正后增加了派生诉讼的相关规定,该规定在原告股东的资格、被告的范围和诉讼的前置程序等方面既充分吸取了其他国家的优点,又具有中国特色,但我国新公司法对派生诉讼原告的范围规定较窄,对诉讼时效、诉讼中止和举证责任等方面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目前应主要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逐步补充和完善,在民事诉讼法修改时也需增加派生诉讼的相关制度性规定。  相似文献   

11.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但该制度涉及公平、效率与秩序之间以及权利与权力之间一系列的价值冲突。在构建该制度时,应努力寻求化解其所涉价值冲突的途径,以便充分实现其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作为现代公司制度的一部分,在规范大股东和董事的行为、维护中小股东权益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2005年10月27日修订颁布的《公司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认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健全了对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机制,但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还存在一些缺陷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论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在我国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确立,旨在维护公司利益与小股东权益,维护股东诉权与限制股东诉权之间平衡的一项制度.我国在2005年<公司法>中首次以条文形式正式确立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但条文过于简单和粗糙,以致不能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因此从介绍国外立法例、以完善我国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角度出发,使移植的此制度更适合我国法律实践,具有本土化色彩.  相似文献   

14.
股东派生诉讼作为衡平公司效率和保障小股东诉求博弈的产物,往往缺失超越利益纠葛的监督机制。在经济迅变的当下,世界多国以立法的方式在股东派生诉讼中设置了法院的司法审查程序,虽然我国《公司法》引入了股东派生诉讼并对公司内部的前置审查程序作出详细规定,但并没有将法院的司法许可纳入法律架构中。为通过隐形的制约力量使公司经营效率与股东追求之间实现最佳优势利益,我国公司法152条的修改方向应为引入司法审查原则,并赋予法院适度的自由裁量权,抑制股东无益诉讼行为,实现公司自治与司法干预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论股东派生诉讼的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维护公司和股东的利益,我国虽然建立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但如何在鼓励合法诉讼与阻却恶意滥诉之间保持平衡却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鼓励合法诉讼与阻却恶意滥诉之间的冲突源于追求股东派生诉讼的制度价值与避免其局限的矛盾;冲突的协调要求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在我国应侧重于鼓励股东提起派生诉讼。  相似文献   

16.
从襄樊市国企改制战略的实施情况来看,国企改制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缺乏收购主体、收购资金不到位、金融债务化解难度大、投资环境完善的力度与水平不足、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缺乏整体考虑和忽视激活内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等问题。为提高改制的质量,一方面应该快速推进改制的进程,重点跟踪和扶持行业龙头的改制,另一方面应该着手全面完善地区投资环境,认真地按企业类别不同研究和完善与之适应的治理结构,并考虑在合适的企业选择能激活内资的改制模式(如ESOP)与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7.
将国企改制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是创新和突破所在。在国企改制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呼唤创新型专业人才,教育领域在应对市场需求积极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同时,也应积极发挥资源和人才的优势,为企业输送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国企改制使职工的身份和地位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下岗失业工人急剧增加,在岗工人利益受损,工人地位明显下降.诸多问题的症结源于对劳动力产权的漠视.国企改制在给资方提供足够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必须在产权上给劳动者合理的制度安排.制度化的民主协商是劳动力产权实现的利器.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国企变革作为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老大难课题。本文从产权经济学角度论述了企业改制的理论基础,提出国企改制不应仅考虑企业的经济属性,还应考虑其社会属性。本文认为,在国企改制中,我们应注意应优先建立改革配套的环境和机制,建立、健全国企改制监督机制,明晰政府的职能和作用,以及国企股份制改革不一定要民营化。  相似文献   

20.
从国企改制的历程,可以认识到公立高校转制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借鉴国企改制的经验和教训,有助于稳步推进公立高校转制改革的进程,实现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