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丹 《大理文化》2021,(3):47-50
1.温暖回望 记不清是第几次感动,也记不清是第几次落泪,第几次在访谈前夜辗转反侧,想象第二天节目开始时的场景.总感觉《倾听大理》就像一叶绿舟,载着我行走在这熟悉又陌生的城市.那些可爱的嘉宾,那些真诚的话语,那些关于人生、关于文学、关于大理的一次次交流与碰撞,有没有给这座城市带来点什么?或者,有没有感动谁?温暖谁?激励谁...  相似文献   

2.
郁东 《大理文化》2003,(3):25-26
滇西佛教名山水目山风光宜人,景色各异,山上生长着许多美丽的故事. 与大理千寻塔造型相似的水目寺塔,十七层密檐实心塔下的四十八个柱墩石多少年来一直新鲜如故.日晒风吹雨淋,山上的许多风物都改变了原先的模样,唯这些柱墩石那么年轻.年年岁岁人不同,岁岁年年石相似,看到那些青石柱墩,我多少感到四周有一种神灵的谕示,人们在惊奇之余形象地说:这些石头像刚刚被錾子錾过一样,多少年来不长青苔不变颜色.  相似文献   

3.
1 提到澜沧江,我无法绕开的是它众多或大或小的支流,以及与那些支流有关的众鬼神.在云南大地,鬼神无处不在.在云南的许多角落,人与鬼神共居. 在江河密布的滇西北,各种各样的鬼神,依然存在于那些高山峡谷之中.特别是那些在依旧贫穷落后的高山峡谷里生活的人们,一直就是这样坚信的.鬼神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日常的一部分,如果某天那些鬼神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那些村寨就会顷刻间倒塌.在滇西北的许多村寨中,都存在着形式各样的庙宇.在许多村寨里,还有一群在我看来很神秘但人们早已习以为常的人,这些人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是吃斋的,他们还会在去庙宇里祭祀的日子里唱一些灵歌(都是唱给众鬼神的歌).  相似文献   

4.
有一年圣诞节,我没收到多少贺卡。直到2月一个讨厌的下午,我那充满无用信息的脑海深处才意识到这一点。我有些心烦,但什么也没说。我是坚强的,能够承受这一切。我也不会抱怨那些连一张贺卡都不送的吝啬的朋友。是的,没有爱,我一样能活得很好n第M年8月,当我想把阁楼里的一大堆杂物整理好,并住进去的时候,我发现了一整盒以前的圣诞卡。这些贺卡还没有拆开,和一些节日装饰品胡乱地混在一起。那是我以前随便扔进盒子的,本打算有空的时候拆看,然而却一直没能抽出时间,我总是被那些节日通常要做的事弄得焦头烂额。于是,那些贺卡的…  相似文献   

5.
人狗之间     
阿辉 《大理文化》2001,(1):15-16
我对狗的仇恨,大约是幼小时候便已形成了.幼时常与父亲去有狗的人家,要么做工,要么去借粮食……遇到的狗往往是龇牙咧嘴,疯咬狂叫,吓得不知哭过多少回,不知不觉竟落下了惧狗的毛病. 十岁时我在小学读书,放学天天都从一棵桃树下走过,那桃子又大又红,看着就有些眼馋.有一天便早早准备了石头,预备打下一两个,好容易鼓起勇气甩出石头,就听见后面有狗的低嚎,转回头便看见一团黄绒绒的东西扑过来,吓得我拔腿就跑,偏偏却被自己扔出的石头落下来砸在头上顿时血流满面,桃子是吃到了(狗的主人送来了满满一箩),但却因受伤被剃了光头、缠了纱布,着实被同学们取笑了几天,待纱布取下后,那伤处便再也没有长出头发来.  相似文献   

6.
“悠悠百年,那些与我们一起走过黑暗与光明、忧患与安乐、战争与和平、离散与团聚的中国音乐家们,曾写下多少深情的咏唱,多少激越的交响;那些久唱不绝、永驻心头的旋律,不正是我们民族的呼吸、民族的向往、民族的世纪之歌吗!”读着《20世纪华人音乐经  相似文献   

7.
春暖的日子里,想到了犁。那些古旧的村庄,在那些古旧的日子里,家家户户是都有犁的,一张,两张,甚至更多。不知为什么,乡下人总是用“张”作单位,来计算犁的多少,那个拉长了弓的“张”字,让人想到了膨胀的力量,似乎这样的称谓,注定了犁的生命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绿色伦敦     
绿色伦敦刘艳编译有许多次我为自己是一个伦敦人而感到幸运和欣喜。一天,我骑车经过宪法山,竟被那些高大的建筑物和充满生机的绿色植被所吸引,不由得再一次欣赏那美丽的景色——一片片深绿色的树荫、古老的苍天大树和树下那沐浴在阳光中的绿莹莹的芳草。我以为,除伦敦...  相似文献   

9.
苏金鸿 《大理文化》2013,(10):62-64
梦中的村庄在洱海畔美丽如初 一天一天多少日子逝去 村边榕树上的叶子  相似文献   

10.
安康路42号     
安建雄 《大理文化》2021,(10):35-39
安康路42号,是宾川县城边缘一个简朴而陈旧的小院.它是我生命历程中的一个中转站.2011年,我从乡下调到县城工作,在小院租住了一年多的时光.这段时光在我的生命里打上了一个拙朴的烙印,见证了我从"乡下人"变为"城里人"的过程.小院里那些来去如风、形形色色的人,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有做小生意的,有打工的,也有未买房而临时落脚于此的工薪族.我和他们混杂在一起,成为小城最朴素无言的底色.我租住的那间小屋,之前不知道有多少人住过;我搬走之后,又有多少人来住也无从得知.那些来去如风的人,忙忙碌碌为生活而奔波,小院便是劳累之后的一个临时栖息地.我在小院里,听过欢笑声、打骂声、哭喊声,也见过悄悄溜进来的小偷.形形色色的人中,或许也有吸毒的、钱色交易的、跑路的……一个简单的小院,承载着社会底层复杂的人群,这些人,互相成为生命中匆匆的过客,或许见面打过招呼,或许在楼道上擦肩而过,最终都像遗忘一粒尘埃一样,在各自的记忆中不复存在.可是,"安康"是一个美好的词语,是幸福最基础的注脚.我总是有意或无意地记起安康路42号小院,记起和小院有关的一些人和事.  相似文献   

11.
我家的东边有一口井,一口老井. 说是井,其实是个小积水池.老井的周围用石头砌成了一堵围墙,上面插根槽,水便从中溢出.槽黑乎乎的,长年累月,不知破了多少根,换了多少根,可它总是离不开竹和木.  相似文献   

12.
木千容 《世界文化》2011,(10):35-38
在喧嚣的电子逐渐取代了印刷的时代,无数新的东西出现,又有无数传统的东西在逐一同我们告别。虽然文明的进步无可非议.但当充满了魅力的古老文化日渐消遁时,仍然令人感到痛心。追溯那些几经沉淀的时光,笔,作为书信时代最忠诚的记载者,身上积蓄了多少风云变幻,历经了多少岁月沧桑,又塑造了多少令人永志难忘的经典。  相似文献   

13.
一 傳統政治話語中的"父母"與"赤子"之喻 在中國傳統中,視天與入之關係如父母與子女是一流行觀念.①此父母-子女關係又由"天之子"為中介而具體地實現為一種"天子-子民"的政治制度.天被認為將其作父母的責任具體地轉授於天之子,所以天之子即是天下全體之人-民的父母.  相似文献   

14.
遗失的美丽     
无意间翻开了那本在架子上默默沉睡了很久的相册,看到了刻在里面的我儿时那些灿烂的笑脸,童年时的往事又再一次被我一页页地翻了出来.  相似文献   

15.
金钱与幸福     
金钱与幸福申明义编译如果说,金钱能买到幸福,人们通常是不会同意的,但如果说钱多点儿,生活就会幸福些,大多数人是会接受的。那么,有多少钱才会幸福呢?问年收入在1.5至3万美元的美国人,多少钱才能实现他们的理想,22%的人回答需要5至6万,当问到那些年收...  相似文献   

16.
汤伏祥 《寻根》2006,(3):44-53
莫理循这个名字,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被人们所遗忘.重新提起这个名字的时候,多少有点苦涩,多少有点感慨.莫理循1893年来到中国,1912年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袁世凯的政治顾问,袁世凯死后,继续为中华民国政府效力,直到1919年离开中国.在中国,他度过了人生最宝贵的20多年青春岁月.  相似文献   

17.
好山好水     
一场山火扑灭之后,惠嫂的男人丧了性命,尸体就埋在林场对面的山坡上.惠嫂不愿接受这种现实,整日恍恍惚惚,老以为是在做梦.躺了两天她走出房门,冷不丁看到山坡上的坟堆,一种悲痛渗透了骨髓.好端端的一个老徐呵,前几天还有说有笑的,怎么一下子就被那山火给烧死了呢?  相似文献   

18.
陈洵 《寻根》2008,(2):34-35
在甘肃东南部,尤其是天水市有这样一种习俗,每年腊月(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清晨早起,各家青年男女都要去河边、泉头、山间小溪等结冰的地方,将那些带有各种图案、  相似文献   

19.
每个家庭都有秘密.创伤、不忠或丑事,多少都会被有意掩盖.秘密以信任为纽带,促使家庭团结,但也常会发展为不堪承受之重.秘密可能会撕碎一个家,留下伤感和一堆未能解答的问题.这些秘密是来自过去的包袱,有时还会世代相传.但变化在悄然发生.主动披露,乃至于向大众公开秘密,似乎已成了我们的时代精神.从更新状态到记录心路历程,再到播...  相似文献   

20.
沙溪是一个很遥远的小镇,遥远得似乎在天上。但是一次不期然的邂逅,却让我从此放不下了。我的手机内存很小,但是有一条信息却被我留存着,而且至少读过几十遍了。特别是我走到那些繁华喧嚣的景区,走进那些媚态十足的"古镇",走过那些鲜亮的"古建筑群",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打开我的手机,看看我2012年11月19日在沙溪随手记下的那段文字:"我来到一座真正的古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