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葡萄糖分子中有醛基和羟基,醛基可通过银镜反应或跟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来检验,而由于中学实验条件的限制,葡萄糖分子中的羟基难以检验.大学有机实验中葡萄糖乙酸酯的制备,需要5小时左右,显然不现实.本人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采用乙酸酐与葡萄糖为主原料,以浓硫酸为催化剂,选用合适的反应条件,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1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 在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中,已了解糖类中的具体物质和分类,了解了双糖和多糖的水解,但没有突出糖类的共同特征.已学习过葡萄糖的分子式,了解过它的结构式,并在实验基础上认识了它的特征反应,如葡萄糖在碱性和加热条件下,可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葡萄糖能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等,但没有做银镜反应实验,也没有进一步书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没有在实验基础上推导其结构式,没有学习葡萄糖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和对人体生理功能的意义.而在人教版化学选修5中第四章第二节<糖类>中,将继续学习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与性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刘长林 《化学教学》2003,(10):30-30
1教材分析 在<高中化学(试验修订本)>中,"葡萄糖"位于第二册第七章第一节,教材在介绍了葡萄糖的存在之后,给出了分子式C6H12O6,并说明它是白色晶体,有甜味,能溶于水.接着是用葡萄糖溶液做银镜反应、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两个演示实验,最后由实验结论得出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与旧教材先直接给出葡萄糖的结构简式CH2OH-CHOH-CHOH-CHOH-CHOH-CHO,再做两个验证性实验相比,新教材的编写已经为教学方法的选用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标教科书中设计了有关亚甲蓝与葡萄糖反复变色的学生实验,为获得理想的实验效果,笔者主要从亚甲蓝溶液的反应温度﹑氢氧化钠的最佳用量2个方面对该实验最佳反应条件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5.
类比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环境为碱性,葡萄糖的银镜反应通过加大碱性可以实现室温下振荡生成银镜,用超声波清洗器振荡可以持续动态观察反应现象。该实验具有试剂使用微小量、操作简便化、密封可控、环保安全、易推广等优点,适合做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  相似文献   

6.
1 三种物质“醛基”结构的验证实验1.1 银镜反应(1)甲醛与银镜反应:取一洁净的试管,配制银氨溶液,然后滴入1mL 10%甲醛溶液,将混合物放在80~90℃热水浴中静置。实验现象:试管壁出现黑色银镜。(2)葡萄糖与银镜反应:取一洁净的试管,配制银氨溶液,然后滴入1mL 10%葡萄糖溶液,将混合物放在  相似文献   

7.
从中学化学课本中一则演示实验引出:果糖不仅能发生银镜反应,而且比葡萄糖的反应速率快,这是由于在碱性溶液中,两者皆转化成同一真正的还原剂——烯二醇负离子,且果糖的烯醇化速率是葡萄糖的近10倍.  相似文献   

8.
针对饱和食盐水与电石反应制取乙炔气体的实验反应速率比较快且难以控制等不足之处,采用15%的葡萄糖溶液与电石反应,探究实验室制乙炔气体的新方法。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实验,反应速率明显降低,可产生持续平稳的乙炔气流,有利于乙炔气的点燃,反应现象明显,实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陆燕海 《化学教学》2012,(12):51-53
介绍了葡萄糖溶液久置变黄现象的成因,即由放置过程中葡萄糖生成的有色物质5-羟甲基糠醛及聚合物所致。通过对溶液变色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发现溶液浓度越大、环境温度越高、溶剂用水中杂质离子含量越多、溶液碱性越强、放置时间越长时葡萄糖溶液变色也愈快愈深,并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对葡萄糖溶液的配制、葡萄糖的菲林反应实验和"蓝瓶子"实验等提出了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常被用来引导学生判断葡萄糖分子中具有醛基的结构,是一种醛糖。其中,苏教版《化学2(必修)》教材设置的具体实验方案为:"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 mL 1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4~5滴5%的硫酸铜溶液,得到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入2 mL 1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我们在实验时发现,葡萄糖与新制Cu(OH)2混合得到的深蓝色溶液用酒精灯微热时生成绿色浊液,继续加热时绿色浑浊会渐变为黄色,至沸腾时又出现砖红色,甚至暗红色。  相似文献   

11.
学校在高一年级段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初步选定的课题是探究牛奶的成分。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确定研究方案时,设计了牛奶银镜反应实验。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没有银镜反应实验,高二第一学期的化学教材中只有乙醛的银镜反应实验。学生在查寻相关资料时发现,牛奶中含少量的葡萄糖和半乳糖,在咨询了化学教师以后,作出了银镜反应实验的假设。1实验原理硝酸银与氨水生成的银氨溶液中含有氢氧化二氨合银,是一种弱氧化剂,它能把带有醛基的还原性糖  相似文献   

12.
葡萄糖的银镜反应实验的改进佳木斯市黑龙江农垦师范学校(154007)陈玉娥葡萄糖的银镜反应实验是用试管镀镜,实验后,学生感觉不到银镜反应的实用性,如改为在平板玻璃上镀镜,效果则截然不同.首先取一块10x10cm’的玻璃。经洗涤剂洗、水洗、蒸馏水冲洗干...  相似文献   

13.
银镜反应是高中有机化学实验中鉴别醛基存在的典型实验。教师做好银镜反应实验,对于学生理解含醛基有机物质的性质、结构都有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所在学校有个别教师在课堂上做葡萄糖的银镜反应实验没有成功,未能出现银镜现象。本着教学反思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笔者对葡糖糖的银镜反应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利用SPSS 13.0软件实现化学实验数据的方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正交设计法探讨葡萄糖银镜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并尝试利用SPSS13.0软件在化学实验研究中进行正交设计和方差分析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制备了一定粒径的纳米金.所制备的纳米金对葡萄糖与菲林试剂反应有强烈的催化作用,且生成的氧化亚铜微粒在870 nm处的吸光度与葡萄糖含量呈正比.据此,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检测葡萄糖含量的新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可用于葡萄糖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6.
淀粉与碘的显色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聂纪英 《生物学教学》2001,26(11):46-46
在初中《生物》实验中 ,我们常常用淀粉与碘变成蓝色的反应来检验淀粉的存在 ,淀粉与碘变成蓝色 ,这是淀粉的特性。这种蓝色反应会受哪些因素影响呢 ?下面就谈谈这个问题 :1 显色反应淀粉与碘呈现颜色反应 ,直链淀粉为蓝色 ,支链淀粉为紫红色。这是由于碘分子进入淀粉螺旋圈内 ,形成淀粉———碘络合物的缘故。其颜色与淀粉糖苷链的长度有关 ,当链长小于 6个葡萄糖基时 ,不能形成一个螺旋圈 ,因而不能呈色。当平均长度为 2 0个葡萄糖基时呈红色 ,大于 6 0个葡萄糖基时呈蓝色 ,支链淀粉的分支长度只有 2 0~ 30个葡萄糖基 ,故与碘呈紫红色 ,…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锰酸钾与葡萄糖为原料,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葡萄糖碳化,从而一步法制备纳米MnO_2-C催化剂.对高锰酸钾与葡萄糖用量做梯度分析来确定实验的最佳条件.通过灼烧法对MnO_2-C催化剂中碳含量进行分析.论文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MnO_2-C纳米颗粒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灼烧法对MnO_2-C催化剂进行分析,说明催化剂中有大量的碳;从红外光谱图中可得出,在1340cm~(-1)处有碳的特征吸收峰;在534.58cm~(-1)出现一个二氧化锰特征吸收峰.  相似文献   

18.
在碱性条件下靛蓝胭脂红与葡萄糖混合可发生化学振荡反应,利用氧化还原传感器测量靛蓝胭脂红在氧化还原实验中电极电位数据的变化情况,探究反应过程,明晰反应机理,通过“宏、微、符”三重表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此类反应的微观本质。  相似文献   

19.
在进行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教学演示实验时,笔者发现了几个教材中没有提及而又值得探究的问题,在充分查阅了相关资料后,现将问题的结果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提到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能与斐林试剂发生特定的颜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以此检验生物组织中是否有还原糖。学生在化学课中学过相关化学知识,已了解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式相同,但分子中原子排列的方式不同,性质不同,即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