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式课堂教学特点是动静交替。传统的复式教学,教师为了使其他年级的学生不干扰自己的直接教学,便大量地布置学生抄、写、做题目,而学生只是消极应付,兴趣索然。我们认为静决不能单纯地作为填补课堂教学的空隙,而应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静中求动。求动就是要使学生在自动作业阶段多动手,善动脑,主动探索知识,这对提高复式课堂教学效率十分重要。怎样才能静中求动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两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目前,复式教学中的“全动式”思想已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重视和接受。“全动式”的主题就是“静”中求“动”,即使间接教学的年级处于充分的运动状态——学生的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相互考查,小助手检查指导等。那么,如何在“静”中求“动”呢?关键在于自动作业的设计安排。 从课堂程序安排上看,自动作业有两类:一类是直接教学前的,可设计一些铺垫性、预习性练习,为新学的内容疏通道路,演好前奏;另一类是直接教学后的,可安排一些巩固性、消化性练习,让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巩固消化,并形成技能。无论教前  相似文献   

3.
弘扬创新精神,把创新精神的培养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选准切入点,改变过去呆板的作文命题方式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在命题上表现出一种思维定势,如清明节写《扫墓》,教师节写《红烛颂》;秋天写《秋天的田野》,冬天写《雪中偶感》。至于《一件小事》、《难忘的×××》、《我喜欢的×××》之类题目,更是循环往复,经常出现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笔者尝试变换命题角度…  相似文献   

4.
复式教学课堂“动”“静”的相互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自动作业的设计往往也是牵制复式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以“动”(直接教学)为着眼点来安排“静”(自动作业),也就是说“静”不是单纯地为了“静”而静,“静”要为“动”服务,要为“动”搭桥铺路,通过“静”使“动”得以深化。 我们平时把“静”分为动前“静”和动后“静”两种,在课堂的直接教学内容确定之后,动前“静”和动后“静”的自动作业安排也不应相同。 一、动前“静”要立足为“动”做准备。如在教《我的弟弟》一课时,直接教学前自动作业安排为,默读课文,思考并准备回答下列问题:①弟弟为什么叫小“萝卜头”?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②弟弟每天是怎样上学  相似文献   

5.
罗梅香 《湖南教育》2002,(19):53-53
《秋天的田野》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习作,要求抓住秋天景色的特点写具体,按一定顺序写出人物的活动,并适当展开想像。怎样把文章写好、写活呢?我没有让学生冥思苦想、闭门造车,而是利用电教手段,把孩子们带到了美丽的田野,如诗如画的秋天。一、引入课题,展现美景。我首先播放录音《我们的田野》,伴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同时展示一组描绘秋天美景的录像:蔚蓝的天空,澄静的秋水,金色的稻田,飘香的果园……这样很快就吸引了学生,把他们的思绪领到了秋天美丽广阔的田野上。二、启发想像,表现景物特点。学生从回忆中很自然地描绘出…  相似文献   

6.
<正>什么是课堂教学的动与静呢?教学中的动是指讲解、朗读、讨论、操作,是"有声有行"的教学;"静"是指学生的默读、观察、思考、想象,是"无声"的世界。教学中的"动",活跃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保持注意力;"静"则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入。怎样才能做到课堂中动与静的结合呢?一、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是前提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是重要前提。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像是猫和老鼠的  相似文献   

7.
一、静而不呆 动而不乱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静,也需要动。静和动,不仅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两种不同气氛,而且是两种相辅相成的讲授艺术,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比如在分析朱自清的散文《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一句时问同学:“钻”字如换成“长”字好不好?此时课堂上非常“静”,学生正在思维,寻找答案,实际上是“静中藏动”。“静”不多久,大部分学生觉得思考成熟,纷纷举手要求回答,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在几个学生发表看法以后,教师推波助  相似文献   

8.
上《故都的秋》前,有一学生抱怨:"老师,故都的秋天味在哪儿?郁达夫喜欢它什么呢?"我发现这个疑惑很普遍.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我找到了文章开头一句带有总括性的话:"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要求学生回答:"清、静和悲凉表现在哪里?"课堂进行得很顺利,学生们顺利地找到了相关句子来印证故都的"清、静和悲凉",但我分明看到了学生脸上的隔膜和漠然.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件刻不容缓的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思维呢?我有如下尝试。 一、从写作命题上着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常写半命题、无命题的自由作文,这也是近年来中考作文的趋向。如:“我终于……”,学生们可以写《我终于明白了》,《我终于赢了》、《我终于实现了梦想》等,这样可以使每  相似文献   

10.
我一直反对形式单一的课外作业。我认为小学语文的课外作业应该富有色彩、充满情趣,尽可能让学生"我的作业我做主。"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形式多样化,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结合,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形式。如教学《秋天的图画》一课,文中有一段话:"秋天的田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布置课外作业  相似文献   

11.
复式教学成效的好坏与课堂教学中“练”的内容、形式及时间的安排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在语文复式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几种“练”的类型。一堂课中后面授的年级得先进行课堂自学,我就采用预习性的“练”。这样做有两点好处:1、为新授疏通道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效率。2、有利于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学能力。这种练,能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如教三年级《放风筝》一课,在直接教学前可布置三项作业:1.默读课文,遇到不识的字、词,查字典;2.读课文,看图上有哪几种风筝,并写下各种风筝的名称;3.边读课文边思考,各种风筝有些什么不同的特点?课文中哪里是写大伙儿放风筝的情景?哪里是写“我”和哥哥放“大蜻蜓”的经过?为什么要这样写?好在哪  相似文献   

12.
语文作业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观察。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完成作业。如学习《春天来了》,我让学生观察春天景色,写观察日记。学习《大熊猫》,我让学生剪贴小动物图,观察图画写片断。学习《蚕姑娘》、《小蝌蚪我妈妈》,我让十多个“生物迷”养蚕、养蝌蚪,通过仔细观察,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惯及生长规律,并学会作观察记录。 (二)实验。就是让学生通过做小实验来完成作业。如学习《刻舟求剑》,我就让学生课后叠一只纸船,在水盆里演示一下并思考“刻舟人笨在哪里?聪明人应该怎样办?”大部分学生通过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人笨在不该在走动的物体上作记号来找不动的物体。聪明人应该利用不动的物体为  相似文献   

13.
在学生的习作中存在一种现象,写出来的人物不生动、不形象,总是一个模样,更谈不上吸引人。如何才能让学生学会写好人物呢?我将课文特点和习作要求整合,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时,教学《少年闰土》,主要训练学生如何选择典型事例;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主要训练学生进行对话描写;教学《一面》,主要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写人物的外貌。这样的安排,每课有不同的训练点,教学内容不重复,将片段训练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写  相似文献   

14.
音乐教育带给人们的想象是无穷无尽的。如何自觉地利用音乐教育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呢?我运用了如下方法: 一、在唱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唱游教学是低年级阶段的一个重要内容。我根据学生好奇、爱动的特点,引导他们在动中想象。如上《动物模仿操》一课时,我启发学生想象这一段音乐表  相似文献   

15.
有一次,我教《最后一课》,在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时,有一位同学提问:“课文上明明写着韩麦尔先生“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幅插图为什么没有画韩麦尔先生戴帽子呢?”  相似文献   

16.
在劳动课教学中,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常常直接影响劳动课的教学效果。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调整这些因素,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借用录像化静为动,使学生学有兴趣。 在劳动课教学中,适当运用录像,再现情景,可以化静为动,使学生学有兴趣。如教《缝制针线包》一课时,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要鼓励学生提问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说明他们动了脑筋,下了一番功夫。这种积极性是可贵的,教师必须加以爱护。如讲《月光曲》一课时,有个学生说:“盲姑娘为什么不上盲人学校呢?” 这个问题与课文  相似文献   

18.
黄源镜 《文教资料》2005,(17):134-135
写小说有高潮,演戏有高潮,教学呢?也应抓住时机,组织高潮,创造生动活拨的教学气氛。教师通过一个话题,一个故事,一段情景,把牵一发而动全局的“课眼”挑明,把学生学习上的疑点扩大,把那些存在异议的问题展开,挑起并扩大矛盾,“挑逗”起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去探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怎样说呢?  相似文献   

19.
《小猫种鱼》这篇课文一共有三个自然段,各段句式相似,反复出现,再配上生动、形象的插图,学生易读易懂。课文最后只写“它想,到了秋天一定会收到很多小鱼。”而小猫究竟收到鱼没有呢?课文没有说,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利用课文本身这一优势,  相似文献   

20.
作文命题与阅读解题是一组对应关系,如何把它们结合起来呢?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下一些做法: 一、结合阅读教学解题,教给学生命题方法首先,教学生掌握题与文的统一性。学生在写自由命题作文时,往往发生偏题或离题的事,其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掌握题与文的统一性。因此,我选择标题与文章主题内容都有密切联系,对全文内容概括最鲜明、最精炼的标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定要争气》、《伟大的友谊》、《小英雄雨来》等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通过解题、学文,回应标题的教学,让学生掌握题与文的统一性。如教《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可先让学生看课题,说说文章是写什么?目的是表现什么?从课题中哪些词语看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