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从文独特的人生体验,孤独天性和理想主义、自由主义情怀使得他形成一种独特的幽暗意识。通过对人性的正视和文学书写,沈从文力图改善人性,提倡美与爱,重造"神性—原欲—人性"三位一体的"神"。这种努力使得他获得了与世界文学对话互动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人格化的色彩并包含明显的人为禁忌意味。沈从文借用了“虹”的传统文化意蕴,并从虹与自然神、虹与情爱、虹与生命哲学三方面营造了一个美轮美奂的“虹”意象世界,赋予了虹新的审美内涵。作为沈从文作品中一道独特的文学景观,虹既是理想与美的象征,展现了沈从文对自然神性的追寻和对人性本真的褒扬;同时作为思考的契机而引发出沈从文对生命哲学的深入探寻。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作品中渗透着一种强烈的泛宗教情感和泛神论思想,其小说多次使用“神”这一概念,“神”字在他的笔下具有三层内涵:自然、爱与美,它们构成了沈从文作品主旨的三个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的《七色魇》和泰戈尔的《吉檀迦利》都表现出了对神性“生命”的思考与讴歌,共同在神、人、自然、艺术的框架系统中建构理想的生命意识,但由于民族传统、哲学、宗教及现实理想的差异而具有各自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描绘了诗情画意的茶峒风情,展示了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创造出闪耀着神性之光的理想人物,体现着人性中庄严、健康、美丽、虔诚的一面,歌颂了自然的人性之美,反映作者的理想之美。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描绘了诗情画意的茶峒风情,展示了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创造出闪耀着神性之光的理想人物,体现着人性中庄严、健康、美丽、虔诚的一面,歌颂了自然的人性之美,反映作者的理想之美。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在寻梦于神性世界的心灵深处隐含着一种独特的生命哲学,体现为一种自我的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理性人格。而综观他的文学思想,在哲学层面上,从理性的视角把自己的生命信仰、神性追求与国民性的重塑等结合在一起探讨,创造了"乡下人"独格的生命形式;文化层面上,他坚执自己的文学追求,执著于实现文化的再造和民族性格的重塑;艺术层面上,不拘一格,用富于诗化与神蕴的作品表达爱与美的内涵;而在主体心灵的层面上,他则坚守文化人独立品格的自觉自醒与理性反思。探讨沈从文生命哲学的理性文学思想对当代文学的发展方向极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所致力建构的理想生命,是在"生活--生命"这一构图中呈现的.对这一理想生命的探索,则主要体现对"美与爱"、生命与自然等抽象观念的建构上.四十年代沈从文的生命观,表现出一种超越意识.他独具眼光地意识到人类目前的生存困境,并为解决这一困境做出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贡献.  相似文献   

9.
《三四五区间的联姻》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著名的《南船座中的老人星:档案》"太空小说"系列中的第二部小说。莱辛承认自己在里面涉及到苏菲主义。本文通过用苏菲"神爱论"分析里面的主要人物,发现主人公艾丽.伊斯通过苏菲派的刻苦攻修和深沉反思方式,实现了从"自然的爱"发展到"精神的爱",最后上升到更高层次的爱——"神性的爱"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宜宾学院学报》2019,(1):96-105
在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初的纷杂与清净之后,沈从文迎来了人生中写作灵感最为丰沛的阶段之一。他在短篇小说《月下小景》中借助英雄追赶日月的传说,书写出人性与自然熔融而拥有的灵动广博,构建爱情悲剧来展现人性在爱情和死亡的砥砺中所获得的神性,传达出人性趋于健康与美好的可能。沈从文生命诗学中的人性、自然与神性构成了他文学创作的基本母题与精神主旨,体现了他对"我们为什么要做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丰富多彩的文学创作以自然、生命、道德相关范畴为中心,比较明显地表现出自然境界、生命境界、道德境界三种文学以及人生的美学存在形态。自然境界体验人文山水、地域风光的纯真,大美无言;生命境界感悟命运人生的无常、庄严、感伤;道德境界追问人性、神性,探寻理想信仰,为民族人类远景凝眸。三种境界的有机协调,水乳交融更让沈从文的艺术世界散发出丰美、感人的持久魅力。  相似文献   

12.
王付永 《文教资料》2007,(35):89-90
殷商时的至上神称为"帝",西周及以后称之为"天",在至上神"天"的形成过程中,"帝"的出现是人们上帝观念由氏族神到"天"的神性观念转变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性质的神性观念。在"天"的至上神观念形成过程中,神灵观念先由氏族神到"帝",然后扬弃了帝的神性观念,至此神性观念的确立也完成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信仰对象的基础不是由氏族神,而是由自然神信仰而来的"天"的至上神观念。这种转向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哲学的本体论有着和西方哲学本体论思想不同的特点,这种区别从各自神神性观念的基础来理解,我们才能得出更令人满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沈从文,是湖南凤凰县人。不以书法名世的沈从文,却以一手高古、简约的章草独步书坛。如果说,作家沈从文用自然而清淡的笔触在他的文学作品里展现的是山水的秀美、人性的凄美和生命的壮美,那么书家沈从文笔下的生命线条里展现的是他"抽象的抒情",是一种沉静深远之美。  相似文献   

14.
论沈从文的自然人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在“知人而论世”的人学理念中吸纳现代科学人道主义思想,以原态“自然人”形象展示出人性的“生物”形式与“生命”神性双重积极意义;其人性模式渗透调合一致的灵肉观念与张扬的生命意志力量.以“爱与美”宗教性的博爱情怀和无私互助协作劳动的“桃花源”社会模式作为现代社会文明意义的重要考量;通过自然与文化的现代思瓣来关怀现代人的人性活力与生命神异化状况,使人性在文化的现代批判中洋溢着现实关怀与人本终极关怀完整的现代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人格形式嬗变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格形式嬗变的内在动因是主导文化力量的更替。中国传统文化规范下的自我萎缩型人格、现代边际文化规范下的自我发现型人格和楚苗地域文化规范下的自我超越型人格,是沈从文不同生命阶段的三种人格形成。“生存苦闷”、“精神孤独”和“爱、美与神的同一”是沈从文三种形式的内在特质。  相似文献   

16.
湘西文化是原始楚文化的遗存,沈从文的湘西书写不顾自己的作品成为落后的表征,记录了湘西多神的宗教信仰、特殊的社会组织方式和民族性格,构筑了一个神性的乡土空间。乡土在西方中心的现代性知识透镜下,是一个被遮蔽和被同质化的空间,沈从文对"湘西"的神性书写,是在创作独特的文学世界,更是对文化多样性、生存多样性的维护。  相似文献   

17.
湘西"生命世界"是沈从文理想的"精神家园",这种"生命世界"的精神内核是"人与自然相契".诗化自然的性爱、未凿无尘的童心是其"常性".然而,湘西"生命世界"在现代文明和自身文化隐痛的"共谋"下,原始、本真的"生命"失去原有的自然品质:人性失衡,诗性消失,由"常"趋"变".在这种"生命"的流向中,沈从文对"精神家园"进行了现代性的思考:重建"失乐"的"桃源",重造理想的民族人格.  相似文献   

18.
论文截取猿意象中的几大主要意象类型:美猿、神猿、白猿等,分析了猿意象所具有的神性之美、人性之美、诗性之美。探讨自然之猿在历代书写再创造中如何逐步丰富,形成具有独特美学价值与文学形象的审美历程。文章还剖析美猿的神性之美,在综合分析了神猿形象系列之后,深入分析其仙化观念凝聚之典型意象:白猿。  相似文献   

19.
论文截取猿意象中的几大主要意象类型:美猿、神猿、白猿等,分析了猿意象所具有的神性之美、人性之美、诗性之美.探讨自然之猿在历代书写再创造中如何逐步丰富,形成具有独特美学价值与文学形象的审美历程.文章还剖析美猿的神性之美,在综合分析了神猿形象系列之后,深入分析其仙化观念凝聚之典型意象:白猿.  相似文献   

20.
"爱学课堂"是一种以"爱"为基调的生命活动。音乐课堂中,教师应用心施教,展开实践:儿童为中心,发现个性学生;游戏精神,发现音乐之美;"爱学课堂",发现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