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新闻“由头”中最活跃的时间要素可以说是稍纵即逝。 发现不了新闻,作风懒散是个不容回避的原因。新闻是“跑”出来的,要“发现”决不能学宋人打猎,守株待兔。“发现”新闻要有一双铁脚板,关在屋子里,呼吸不到新鲜空气,埋头看材料所得的素材都是“二手货”,是明日黄花,大多数时候“发现”不了新闻。有的人在采访中,总喜欢摆个架子,拿个本子,到处看一看,问一问,瞧一瞧,不是下马赏花搞调查研究而是浮皮潦草跑马观花,看似忙忙碌碌,实际上,也是一种“偷懒”的表现,这种大脑的偷懒,对“发现”新闻阻碍更大…  相似文献   

2.
黄剑跃 《新闻战线》2013,(2):106-107
好的东西不会自己找上门来,新闻工作者要真正实现作风转变、文风出新,采写出无愧于时代的新闻佳作,就必须在勤、情、活三字上下工夫,勤走勤访勤思,见人见事见细节。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市报从事校对工作数年,每天都要接触不少稿件。我看到有些通讯员的来稿中,错别字很多,这不仅给编辑、校对工作带来很多麻烦,而且有时直接造成差错,影响了报纸的质量,甚至造成经济损失。如去年,我们单位就由于一篇文章原稿题目出现重要  相似文献   

4.
5月8日的人民日报在《文化新闻》(11版)刊登了一条新闻,题为《人民日报社论列入中华经典诵读篇目》。这条新闻让我眼前一亮:好家伙,人民日报社论都成了中华经典了,真的好厉害!我对社论有着特别的敏感,这是因为我在地方报纸写了十几年社论、评论员文章,可以说对社论这种新闻体裁比较熟悉,当然对人民日报发表的一些社论也就读得比较多。人民日报的社论能成为"中华  相似文献   

5.
有一些新闻同行和基层通讯员向我追问上稿率高的“秘诀”,我能回答的仅仅‘勤”字!在我近10年的写常 个 一 是稿生涯中,至今已被各种报纸、杂志刊用稿件上千余篇,但没人知道,我所投出的稿件数t起码是见报稿的五倍以上。因此说,我谈不上“命中率高”。但俗话说得好:“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勤奋是成功的阶梯。”因为我热爱新闻事业,因此我勤奋创作,我的见报稿数量多,离不开一个“勤”字。 勤读。新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一方面,既要注重平时的理论学习,又应多向有经验的同志请教,日积月累,才会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另一方面,还要多注意收集资…  相似文献   

6.
1991年至2003年期间,我采写的新闻作品有8篇“射”中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和甘肃新闻奖。其中最令人得意的是,通讯《新一代的农户当家人》、《凭借“第一”力》和消息《5职工开发万亩荒山自铸“绿色饭碗”》,先后摘取了甘肃新闻奖一等奖的桂冠。总结获奖的经验,可以概括为三个字:新  相似文献   

7.
一是眼要勤。要多看书学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了解党的政策及国情民情,把握宣传报道的动态和方向。 二是口要勤。对一些应知而未知的东西,多观察,勤访问。在掌握素材后,写稿前,多问几个为什么。 三是脑要勤。多动脑筋,认真思索,研究搞好新闻写作的新方法,及时总结经验,使自己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四是腿要勤。沉下身子,走进千家万户,跑遍山山水水,接触广大群众,掌握最新材料,写出有深度、有影响的报道。 五是手要勤。多动笔,对发生在身边的  相似文献   

8.
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十分重视从文学艺术中汲取营养并借鉴其表现技巧,力求使自己的新闻作品不仅具有传播价值,也要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比如文学艺术创作中有一种“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就颇有借鉴意义。所谓“烘云托月”就是从侧面加以点染,以烘托所描绘的事物。试看(?)联社的一篇电讯稿,《娜地娅仍然是奥运会的宠儿》:  相似文献   

9.
有位青年同志来信问我:“你为什么老是有可写的题材?”过去也常有一些青年同行向我提出这个问题。我总是这样回答:一定要从“单打一”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学会东抓抓西摸摸。一看“东抓抓,西摸摸”这六个字,有些人就会摇头。他们不知道干记者这一行,就得学会这套本领,否则就只好常人“宝山”而依旧两手空空。比如,领导上交一个任务下来,记者带了这个任务采访,如果只顾“这一头”而不及其他,那末当这一头确实有东西可写时,固然不虚此行,而当事实与“线索”大相径庭,或  相似文献   

10.
有位青年同志来信问我:“你为什么老是有可写的题材?”过去也常有一些青年同行向我提出这个问题。我总是这样回答:一定要从“单打一”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学会东抓抓西摸摸。一看“东抓抓,西摸摸”这六个字,有些人就会摇头。他们不知道干记者这一行,就得学会这套本领,否则就只好常入“宝山”而依旧两手空空。比如,领导上交一个任务下来,记者带了这个任务采访,如果只顾“这一头”而不及  相似文献   

11.
有一则大家都知道的轶闻:宋徽宗时设画院,每年以考画来录取新生。一次,主考官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应考者交卷后,应考官一连看了好多幅都不满意。正失望时,他被一幅别致的画吸引住了。原来这幅画不象先前的那些作品,或在半山腰中画座古寺,或把古寺画在丛林深处……,而是根本就没有画寺,只在白云缭绕的山下溪流旁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今文人学者,写作态度极其严肃认真,时常呕心沥血,炼字炼句,以求其精,留下不少关于写作的名句,仅将带有“一”字的录以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进学解》中的名言。勤勉精神是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努力开拓的创业精神和献身精神。如今,人人盼发展,处处奔小康,人们正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真抓实干,顽强拼搏。由此,我联想到关于新闻工作者的勤的问题。不少年轻的同志孜孜以求当名记者、当专家型记者、当多面手记者,为使自己能评上个满意的职称,自己写的东西能获个大奖,努力创造条件。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据笔者观察,时下有的记者特别是一些年轻记者,他们恰恰就少了那么一点勤勉精神,不是勤…  相似文献   

14.
写好稿,出精品,是每一位新闻报道员孜孜以求的理想,但真正能“心想事成”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身处最基层的报道员来说,更是好梦难圆。1998年我在新闻从业路上留下了值得记忆的“痕迹”:言论《看着饭桌忙种田》获1998年南通市报纸好新闻三等奖;与《海安日报》记者合写的消息《妇女标兵陆美芳结下200多个“致富亲”》获江苏省1998年县市报好新闻二等奖;通讯《第200个“穷亲”》获江苏省报纸好新闻三等奖。笔者是一名乡镇报道员,学识和水平都属平平之辈,但一年中竟幸运地摘得了几只“大桃”,细细总结之,惟一个“勤”字使然。新闻界前辈把当好记者总结为“五勤”:眼勤、手勤、身勤、嘴勤、脚勤。我则对手勤有更深的体会。 我从事新闻报道工作6年来,已记了满满的近20本采访本,它是我弥足珍贵的新闻信息库。许多优秀新闻人物和好的新闻事件都是从  相似文献   

15.
做为通讯员,我是一名新兵。一年来,利用业余时间共撰写稿件100多篇,其中有86篇被省市九家新闻单位采用。回想自己走过的路,成功的秘诀主要是一个“勤”字。一、勤学。工作之余我抽出时间认真阅读报纸、杂志,从中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研究各个时期的新闻导向。《新闻爱好者》是一本提高通讯员业务水平的专业性刊物,每期收到  相似文献   

16.
一本仅65000字的《数学家的眼光》和一套近千万字的宏篇巨著相比,可谓“小书”了,可正是这本不起眼的“小书”居然在出版了15年后——-2005年11月20日获得国务院授予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普图书最高奖),这不能不说创造了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7.
十五年得一﹃味﹄家庭杂志社总编辑柳明《家庭》杂志创刊于1982年,到现在整整15年。这15年,是我国经济、政治生活极为不平凡、极为辉煌的15年。在这大好形势下,中国的期刊事业蓬蓬勃勃地发展,令人激动,也令人欣慰。《家庭》杂志就是在这种环境氛围里诞生、...  相似文献   

18.
胡沈明 《军事记者》2009,(12):47-48
当你的评论所要表明的意见恰好与受众目前的认知相违背时,当你的理智与受众的感情不一致时,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路径来完成评论的说服过程?2008年8月,当郎平率领美国女排在小组赛中击败中国女排时,这个问题便实实在在地摆到了各媒体评论作者的面前。无疑,  相似文献   

19.
“功夫在诗外”“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等脍炙人口的至理名言,均为宋朝大文学家苏轼所言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之意;身为新闻人若想承担起党和人民“耳目”与“喉舌”的责任,做到不辱使命,立业兴邦,就必须“强身健体”,苦练内功。做到厚积理论功底,薄发正确立场;厚积专业功底,薄发精品佳作;厚积道德功底,薄发高尚境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