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真正的"沙场",就算没有金戈铁马,一样惊心动魄。一路助跑,积蓄那最后一刻冲破极限的速度,在蹬踏起跳的一刻,把它彻底释放……于是,有那么一刻,运动员几乎是摆脱了地球引力——在空中迈步、飞翔!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的1.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为指导,现代教育媒体为手段,帮助学生知道地球有引力,了解地球引力的方向是向着地心的,会初步运用“地球引力”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2.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软件创设情境、实验协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3.通过“会话”。“意义”构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动画创设情境。实验协作、会话构建,使学生知道地球有引力,会初步运用“地球引力”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难点:通过实验协作、动画演示,放缓坡度,变静为动,让学生了解地球引力的…  相似文献   

3.
在自然教学中,教师如能适当地运用一些假设性提问来启发学生思考,其作用不只是能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扩散性思维能力。下面举一例加以说明。我在授《地球引力》(五年制小学自然第三册第13课)一课时,在学生初步了解到重物落地是由于地球引力所致后,向学生提出:“如果地球没有引力,对人类有什么利和害?”由于问题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因此,他们便立即发挥自  相似文献   

4.
在自然课本"地球引力"一文中,是借助牛顿观察到的一些自然现象,通过推理得出地球引力这一结论的.苹果为什么总是往下掉?不往天上飞?打出去的炮弹总是落回地面等等.科学家把地球叙述为一个大圆球,不停地转,悬在空中,有人担心,当它转到下方的时候,上面的人会不会掉进无底的天空中,地球会不会把我们甩出去?这些是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疑问.笔者建议制作一台"地球引力演示器",当面演示给学生看,起到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介绍其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科学家们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的引力比现在小,所以那个时候…… 当地球引力还小的时候,造一座金字塔并不那么费劲。 这一天,埃及法老给秦始皇打电话——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电 话,其实就是两个罐头盒,中间连着一根绳子。因为地球引力还 小,所以声音可以沿着绳子不断传播,而不会被地球吸引得半路掉 下来。 “Hello,”埃及法老的声音传到秦始皇耳中,“老秦,我要为自  相似文献   

6.
学生经常提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流星穿过大气层被烧掉,而人造卫星发射时也穿过大气层却没有被烧掉呢?这是因为流星穿过大气层前,在星际之间运动的流星体就具有一定的速度,当闯入地球大气时,在地球强大吸引力的作用下速度加大,流星越接近地球,地球对它的引力就越大。因此它的速度迅速增加,最后能达到20—  相似文献   

7.
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只有准确地理解物理基本概念,才能理解物理原理,掌握知识要点,进行科学探究及实际应用。教学中发现,在讲重力和地球引力的关系时,总是有不少学生疑惑不解。文章就重力与地球引力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考试以后,常有学生拿着试卷来问这问那,有不明白自己错在何处的,有询问为什么扣那么多分数的,也有对试题或者答案提出不同看法的。所谓“评题”,指的就是对试题或者答案进行评论或批评。下面就是学生评题的几个例子。 [例1]一个质量50千克的人,对地球的引力大约是多少? A.50牛。P.500牛。 C.引力很小很小。D.无法判断。评卷时,大多数学生选了正确答案B,奇怪的是,一位物理成绩一直很好的学生却选D。经询问,他认为这个题目有毛病。我说这个题目是根据高一物理甲种本第182页练习二第(1)题“你能说出你对地球的引力是多少吗?”改编的。可是这位学生说:试题  相似文献   

9.
宇宙速度     
物体达到11.2千米/秒的运动速度时能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在摆脱地球束缚的过程中,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它并不是直线飞离地球,而是按抛物线飞行。脱离地球引力后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绕太阳运行。若要摆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出太阳系,物体的运动速度必须达到16.7千米/秒。那时将按双曲线轨迹飞离地球,而相对太阳来说它将沿抛物线飞离太阳。  相似文献   

10.
2004年4月,美国发射了“引力探测器B”——一颗装备超精确设备的卫星,它能监测到地球每8.8万年里发生的1度转角的变化。卫星上装有4只最灵敏的陀螺仪,其中的4个石英球体是有史以来最圆的物体。它能对地球引力的细微变化进行探测。灵敏的引力探测器@宋习艺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数理化》2009,(7):61-61
月球和地球这两个天体,是绕着位于地球表面以下1600千米处的共同的引力中心旋转的.所以,实际上地球共有3种不同的旋转方式:环绕自己的自转轴旋转(地球自转的离心力作用);围绕太阳旋转;围绕月球旋转(月球的引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创造力的最显明特点就是能根据已知的去探索未知的。在自然教学中,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积极鼓励学生展开创造性想象,注重实际操作,掌握创造性的技能技巧,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下面谈谈我在自然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的一些做法: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积极地组织学生加强想象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开展“假如——会怎样”的讨论。运用假想性推测是培养训练学生想象力的一种好方法。例如教“地球引力”这一课时,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如果地球引力消失,大地会是什么样?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通过讨论,可以使  相似文献   

13.
任何物体间都有引力,但是想象一下,如果地球没有引力,将会是什么结果呢?月球绕地球运动是因为地、月互相吸引,若地球没有了引力,这一对相互作用力就会消失,月球就不会再绕地球运动了,而是会远离地球而去,再也不回来.  相似文献   

14.
“地球上的一切物体跟地球之间,总有一种神秘的力相互吸引着,这种神秘的相互吸引力叫做地球引力。”这一规律极为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它是《地球引力》一课教学的重点、难点。针埘这一重点、难点,我在教学中作了如下处理。一、由感性知识入手,过渡到理性认识。在《物体的运动》、《什么力使苹果落地》、《物体重量》教学的基础上,利用课文插图,通过比较、分析,想象地球是个球体。在地球各方各面居住的人以及其它物体与地球之间都存在着一种神秘的力相互吸引着。逐步过渡到理性认识。二、通过模拟实验,加深概念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形象的模拟实验。将一块磁铁用橡皮泥裹住,形似“地球”,再用线吊起。实验时,用小铁钉从各个方向去接近“地球”,结果小铁钉都被吸住了,如图所示。这个实验可以说明地球对地球表面物体吸力的方向是指向地心的;可以解释居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所说的“上”和“下”。凭借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  相似文献   

15.
王胜 《物理教师》2005,26(10):3-33
跳高是田径运动中的重要项目,是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地球的引力,使身体越过横竿的一种运动.最初的男子跳高世界记录是1.70m左右,现在地球上跳得最高的人是古巴跳高名将索托马约尔,他在1989年成功的越过了2.44m的高度.但当有人告诉你,优秀的跳高运动员都是从横竿下钻过去的,你会相信吗?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重力和地球引力是否相等?下面就此问题作如下讨论。如果把地球视作惯性系,质点所受重力就是  相似文献   

17.
傅雪平 《高中数理化》2007,(9):43-45,39,40
一、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几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面列举的情况下所做的功不为零的是( ). A 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引力对卫星做的功; B 平抛运动中,重力对物体做的功; C 举重运动员,扛着杠铃在头上的上方停留10 s,运动员对杠铃做的功; D 木块在粗糙水平面上滑动,支持力对木块做的功.  相似文献   

18.
学习“重力”一节时,老师给同学们讲了关于“牛顿观察苹果落地的现象,由此想到地球对苹果有引力”的故事.不少同学提出了这样的看法,我们只看到熟透的苹果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落向地面,从没有看到地球在苹果的引力下飞向苹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成立,那么怎样认  相似文献   

19.
开展中队活动,特别是开展具有时代特色,适合少年儿童特点和情趣,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才艺的中队活动,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本学期我组织了一次爱地球、爱家园的主题中队活动,以“地球看医生”为主线,以中队人人参与的演唱形式,结合环保科普图片,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地球遭到人类破坏和损害的状况,最后得出医治地球的良方是人类自救这个结论。男队扮演地球,女队扮演宇宙神医,既有集体朗诵,又有个人旁白,还有男女两队对口朗诵,场面非常活跃,最后还插入《两只老虎》新词,老调新声,把整场活动推向了高潮。通过这次成功的中队活动,我得到了如下几点启…  相似文献   

20.
地球母亲生病了,满身脓疮,白色的塑料袋和方便餐盒带着得意的“笑”,肆意地践踏着她的身体。地球母亲艰难地翻了个身,“白色的幽灵”飞了起来,在空中狂舞,它们落在电线上、树枝上、草地上、河流中、田野里……处处都有它们的身影,处处都有它们留下的痕迹。地球母亲无奈地叹息一声,沉沉睡去……地球母亲生病了@张洋$双城市第三小学五(1)班!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