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引出有"撇"的字师:找一找,这首古诗里哪些字有笔画"撇"。生A:"农、禾当、午"的字里有笔画"撇"。生B:我找到了"滴、锄、悯、首"。生C:我找到了"汗"。师:小朋友们,他说的对吗?生D:"汗"字里的是笔画"提"。写一写带有"撇"的字师:瞧,有个带"撇"的小朋友和我们打招呼。看黑板上出示的大字格"禾"。我们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生A:我发现这个"禾"字的关键笔画在横中线、竖中线。生B:那个"撇"有点短。  相似文献   

2.
开心八爪鱼     
《少年月刊》2010,(5):63-64
伞状蘑菇 儿子:"爸爸,蘑菇是长在潮湿的地方吗?" 爸爸:"是啊,长在爱下雨的地方。" 儿子:"哦,怪不得蘑菇要长成伞的形状呢!"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反抗哲学"与佛文化"勇猛精进"精神的关系体现在:"慈悲"并不排斥反抗,"精进"包含着斗争。鲁迅的"反抗哲学"包括:反抗专制,反抗苦难,反抗庸众,反抗虚无。鲁迅的"反抗哲学"具有下列鲜明特征:在立场上,坚定、鲜明;在感情上,真挚强烈,爱憎分明;在态度上,坚决果敢,是非清楚,旗帜鲜明。  相似文献   

4.
配副眼镜     
龙丽萍 《小读者》2011,(7):18-18
甲气喘吁吁地说:"医生,我身体非常不好,你看爬个三楼就喘成这样。"乙:"你要戒烟戒酒,经常锻炼,再配副眼镜。"甲:"我为什么配眼镜?"乙:"医生在二楼,我是律师。"  相似文献   

5.
我们老家有个年俗,过年守岁,相传孩子们都在大年夜长个子。大人和孩子事先约定,孩子们藏在囤后或磨跟,到了年午夜,大人们就叫着孩子的乳名喊:"狗娃,你在哪里?"回答:"我在这里!"问:"你在那里干什么?"回答:"我在这里长个子!"问:"长多高啦?"回答:"长得像门前的大杨树一样高啦。"至此,这项年俗就履行完了。大人下饺子,孩子吃饺子,放心地长个子。  相似文献   

6.
小幽默     
鸡蛋在哪儿? 老师:你能用"鸡蛋"一词造句吗? 学生:可以。我昨天吃了一块蛋糕。 老师:那么"鸡蛋"在哪儿? 学生:在蛋糕里,先生。  相似文献   

7.
开学第一天,我开车进入学校停车场,看到一位老先生在指挥交通,我的车停好后他帮我们打开车门,说:"早上好!"我想他大概是管交通的校工。下午来接孩子,他又特意把孩子带到我的车边,一边给他开车门,一边问:"今天过得开心吗?"孩子说:"开心。"他说:"那你们明天还来吧?"孩子说:"还来。"他又对我说:"开车小心。"等他离开了,我问孩子:"他是校工吧?"孩子说:"好像是校长。"  相似文献   

8.
在全部20份样本试卷中,"记忆"与"理解"层次的分值之比超过3:1的有7份,占样本的35%;其中,南京卷的"记忆"层次与"理解"层次分值之比高达10:1,青岛卷上的"记忆"层次与"理解"层次的分值之比高达19:1。由此可见,在中考命题中,注重学生记忆能力而非高层次能力考查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9.
名人说书     
《下一代》2010,(12):32-32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德伯里说:"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鞭笞和棍打,不用语言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惠普尔说":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  相似文献   

10.
课例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蒲公英》最后一句话:"只有落在泥土里的种子茁壮成长起来,他们在金灿灿的阳光下竞相开放,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有位教师这样展开教学。生1:老师,什么是"竞相开放"?师:(欣喜)这个问题问得好。谁来解答?生2:竞相开放就是开放的意思。生1:那么为什么不用"开放"而要用"竞相开放"呢?生2:(不等老师说话,补充)因为"竞相开放"是成语。  相似文献   

11.
刘开秀 《考试周刊》2012,(42):39-39
教学重点:1.把握人物形象尤其是杜十娘的形象。2.从人物、情节、环境多角度理解杜十娘悲剧的社会必然性。教学难点:体会小说深刻的主题,理解杜十娘的悲剧实质。教学过程:1.导入:面对感情,白居易写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秦观感叹:"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元好问更是发出千古一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相似文献   

12.
一个绝望者问上帝:"我一直拼命地追着时间向前跑,为什么我的生活还是日复一日的相同?"上帝说:"你为什么要追赶时间?你为什么不停下来慢慢走?其实,每时每刻的风景都在变化,只是你没注意。"绝望者说:"停下来的话,我会被工作压死的!风景,哪里有?"上帝问:"你试着停下来过吗?"绝望者说:"没有。"上帝问:"不试试,你怎么知道你会被压死?不停下来,你怎么知道世界上没有美丽的风景?"于是,上帝带他来到时钟的上方。  相似文献   

13.
"悬殊"是个常用词,《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6月第6版)的解释是:"【悬殊】相差很远:众寡~|贫富~|敌我力量~。"而同书在解释"相提并论"时这样用了它:"【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机械化和手工劳动的效率不能~。"——"悬殊"之前加了"相差"。  相似文献   

14.
琴话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  相似文献   

15.
挂科小王子     
卢十四 《大学生》2014,(21):71-71
在我高三那年,我妈曾问我:"你将来上了大学,想学什么?"我回答说:"不知道啊。"我妈也就不再多问,暗想:这个孩子很有城府,毕竟还没到高考,他心里有想法却不乱说。 等到高考结束,该填志愿了,我妈又问我:"你到底想学什么?"我回答说:"不知道啊。"我妈愕然:"原来你是真不知道啊?"  相似文献   

16.
幽默     
《教师博览》2012,(12):34-34
不敢呼救 路人:"警察先生,五分钟前,一个强盗在这里抢走了我的一块金表。" 警察:"为什么你当时不呼救?" 路人:"我不敢张嘴,要知道我的嘴里还镶着四颗金牙呢!"  相似文献   

17.
顾建英 《现代语文》2014,(7):157-159
在高考《考试说明》中,对议论文写作的发展等级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对议论文不同类别的等第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一类卷:深入"分析",对某一"含义"进行"分解"和"剖析",多问几个"为什么";二类卷:能够"分析",能对某一"含义"进行"分解"或"剖析"或多问几个"为什么"。  相似文献   

18.
第一,"之"的释义:郑笺把"谁之永号"中的"之"解释为动词"往",不免有些文法欠通。一.首先考察一下"之"在古汉语中作动词的情况。"之"作动词(相当于"往、致、到"),带宾语,有四种情况:1、"名词+之+处所词":  相似文献   

19.
一出示"海宝"动画片,感受欢乐 1.热身运动,认识"观察"。师:同学们,今天这堂作文课,首先考考大家会不会读这个字。(板书:观)谁会念?(一生读后,师表扬他读得响亮。数人读后,师在"观"后板书"察",请生完整地读词语)师:作文最重要的就是会观察。请大家观察观察,"观"的字形好像在告诉我们:观察时要注意什么?生:观察要用眼睛,认真仔细地看,因为"观"的右边是个"见"。生:"观"提醒我们观察要看一次又一次。师:说说你是怎么发现的。  相似文献   

20.
鱼不睡眠     
黎紫书 《家教世界》2013,(11):40-40
甲乙丙三个小孩在谈论。甲孩发问道:"世界上最劳苦的动物是什么?"乙孩说道:"不消说,当然是牛马最劳苦了。"丙孩说道":据我看来,最劳苦的动物,莫过于鱼了。大家听了,很是疑惑,问他":这是怎么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