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走过了九年的光辉历程.改革从农村起步并迅速推向城市.工业是城市生产、建设的主导力量,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在整个经济改革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丰富多彩的工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给新闻报道开辟了崭新的活动空间,新闻报道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改革的进展.本文希望通过对近年来人民日报关于工业经济体制改革报道的分析,对我们走过的道路进行认真的反思. 1984年10月党中央召开了十二届三中全会,人民日报10月21日全文发表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  相似文献   

2.
论经济新闻摄影———兼谈新时期摄影记者的经济报道思路于文国经济是社会的基础。经济最终决定着社会组合的各要素。所以新闻作为推动社会前进的要素之一,义不容辞地应当把经济领域里受社会关注的诸方面及时地传播给受众。事实上,受众对经济新闻的关注度要比对其他新闻...  相似文献   

3.
(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负责人范荣康在会议期间异常繁忙。应本刊记者之请,他忙里偷闲,抽出40分钟时间谈论了此次人民日报对大会报道的设想和自己的感受。时间匆匆,意犹未尽,言未及深。)  相似文献   

4.
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新闻工作者怎样才能担当起经济宣传的历史重任? 答:新闻工作者首先应学点经济理论,因为新闻报道的本身,一是要掌握被报道事物的规律;二是要掌握新闻手段的规律,然后把这两个规律结合起来,才能搞好新闻报道。经济工作本身很复杂,记者、编辑如果没有经济理论,往往对一些经济现象看不清楚,看不明白,当然也看不深刻。我们国家经济处在变革时代,整个经济体制、运行机制是在变革的,如果没有理论指导,容易迷失方向,出现差错。目前,我们新闻工作者队伍中,有相当多的同志,没有学过经济理论,也没有做过经济工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后,我们新闻工作者毫无疑问有两个问题必须认真加以思考:一个是怎样报道好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另一个是怎样改革好我们的经济宣传报道。现在联系我平时学习和实践的粗浅体会,谈几点看法。首先,必须弄清我国实现四化为什么非要改革经济体制不可。这个问题在十二届三中全会上是作为一个总的纲领性问题提出来的,其实早在六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也已经指出了改革经济体制的重要性。这儿年实践证明,只有坚决执行党中央提出  相似文献   

6.
“代表入京华,聚八方生气”——人民日报记者对参加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代表精神面貌的描述,同样适用于全国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的委员们。这次“两会”,的确不同寻常,因为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早在全党全国传达贯彻。神州大地春来早,代表、委员情绪激昂,会议气氛轻松活跃,为“两会”报道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7.
“代表入京华,聚八方生气”——人民日报记者对参加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代表精神面貌的描述,同样适用于全国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的委员们。这次“两会”,的确不同寻常,因为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早在全党全国传达贯彻。神州大地春来早,代表、委员情绪激昂,会议气氛轻松活跃,为“两会”报道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进程中。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正因为如此,其艰巨性和复杂性也是前所未有,经济热点、难点层出不穷,几乎处在这一进程中的每个部门、每个行业、每个人都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报纸理所应当地承担起答疑解惑的重任。但是,尽管大多数  相似文献   

9.
一张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决定着读者对报纸的信任程度;而读者对报纸的信任程度,又决定着报纸的传播效果。为此,每一家报纸都要时刻注意读者的反应和评价,力争提高读者的信任度,扩大传播效果,增强社会效益。 1986年7月2日,人民日报编辑部发表题为《我们的心愿——就人民日报改版30周年致读者》的文章,向读者表明报纸改革的愿望,并提出了要把报纸办得“可读、可亲、可信”的目标。从1986年下半年人民日报版面的变化,读者已经明显感觉到报纸正在努力塑造一个令读者感到“三可”的形象。读者纷纷致函人民日报编辑部,支持报纸的改革。当时全国记协  相似文献   

10.
一张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决定着读者对报纸的信任程度,而读者对报纸的信任程度,又决定着报纸的传播效果。为此,每一家报纸都要时刻注意读者的反应和评价,力争提高读者的信任度,扩大传播效果,增强社会效益。1986年7月2日,人民日报编辑部发表题为《我们的心愿——就人民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新世纪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人口和资源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新闻媒体以其反映迅速、报道真实、影响广泛、指导有力等特点,对推动全国人民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切实开展环境保护,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人民日报在这方面的经验是值得总结的。一近年来,人民日报对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报道是非常重视的。笔者曾对2000年6月16日至9月15日三个月共92天的人民日报的环境报道作过统计,这一期间该报发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报…  相似文献   

12.
《人民日报》将一些日常农村经济生活中的小事,选准了角度,经过提炼加工,刊于报端时,拜读后令人十分敬佩。原因何在?在于《人民日报》把握住农村经济生活的小事、平凡人物的深远意义和崇高品质,挖掘其平凡中的不平凡。凸现出小事中的“闪光点”。笔者翻阅了一年多来《人民日报》部分佳作,进行归纳比较,梳理出几种技法,特奉献给新闻同行。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2004年经济工作的大政方针。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整体处于上升周期的新阶段,广大新闻传媒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也面对着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的现实挑战,尤其是财经传媒,把握财经报道的方法,发现和掌握经济报道的规律,是准确地反映经济运行的丰富实践,更好地实现沟通、服务的基本功能,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的前提。本组稿件就是部分资深财经记者对新时期经济报道的感悟心得,希望对新闻同行能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4.
人民日报华南新闻(下称华南新闻)创刊以来,从独特的视角审视各种经济现象,以多种新闻手段积极宣传中央的经济工作方针和华南地区的经济部署,发挥了党报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深”与“活”相得益彰经济报道,既要避免因报道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而言之无物,又要避免...  相似文献   

15.
“采访企业难。”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记者发出这样的感慨。 不是吗?现实采访中,碰到不熟悉的企业,遭遇谢绝采访的越来越多。想直接和企业老总花点时间谈一谈已不是那么容易;要想老总和你讲真话,将企业经营情况和盘托出,那更是难上加难…… 这些情况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将这  相似文献   

16.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体育报道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体育节目是普遍受欢迎的节目之一。在经历了大量日常报道,经历了我国举办的第十一届亚运会,以及后来又多次参与的亚运会、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运动报道,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尽管体育报道不断伴随着我国和世界形势的变化而发展变化,但仍可以从中看出一些基本遵循的问题。我想从历史演变的角度,以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为个案,就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18.
高梅 《新闻三昧》2006,(4):10-12
众所周知,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一直是新闻业的一面大旗,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然而,随着网络、电视等其他新兴媒介的出现,一篇十分“客观”的、五个W要素齐全的、按重要性依次排列事实、语言平实的新闻作品似乎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和胃口,这促使一部分新闻记者对传统的新闻报道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使其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多的凸现“主体意识”。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就是这场革新的先锋人物,她的新闻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很强的主体意识,形成了其独特的“法拉奇风格”。长期以来,新闻界人士将法拉奇的新闻作品作为一种成功的典范进行研究和模…  相似文献   

19.
民为国之本,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倾听百姓呼声,为群众排忧解难,是党报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报道民生,正成为新时期党报工作的重点,也是党报落实“三贴近”走近百姓的最佳途径,是传媒多元化时代党报做大做强的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经济改革进行了20年,虽然改革任务远未完成,改革难度似乎还日渐加大,但改革的总体框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已定,经济改革该碰的问题也大都碰到了。在这个时候,回顾总结20年来的改革历程,对今后的改革工作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样,在这个时候总结改革报道的得与失,不仅必要,而且及时,有利于我们在改革的冲刺阶段审时度势,正确把握,准确操作,真正做到促进改革而不是落伍于改革,为改革帮忙而不是添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