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对孩子应亲切和蔼,千万不要给孩子贴上“怯生”的标签,这点特别重要。大量事例证明,贴上“怯生”标签的孩子日后真的会更怯生。二、切勿嘲笑或责怪孩子,因为这会使孩子怯生心理加重。家长应鼓励孩子接触陌生人。三、引导孩子从小多与人交往,爱周围的人,爱同龄小伙伴。家中来了客人,可让孩子给客人送糖果,  相似文献   

2.
当你带着孩子串门或路上遇见熟人时,内向的孩子或许不敢说话,甚至不敢抬头。这时候父母经常说的是孩子胆小、怯生、不爱说话。朋友们的回应往往是孩子还小,大点就好了。可是,这样的孩子即便长大了也很难改变胆小、怯生的毛病。原因就是父母给孩子贴上了胆小、怯生、不爱说话的标签。正是这种消极的语言助长和巩固了孩子的缺点。  相似文献   

3.
问:我的女儿性格胆小、内向,每天上幼儿园的路上总要哭闹一场,不愿去幼儿园;老师讲她在幼儿园老是怯生生地,不愿参与小朋友的活动。我做母亲的真是心里很着急,孩子胆小退缩,在一边看到别的小朋友玩或独自玩,情绪肯定很压抑。不敢参与的孩子,锻炼的机会就少了,能力也不会提高,这样孩子自信心受挫,就会更加退缩,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我真担心她会成为一个自卑的人。请指点一下,我该怎么办才能让孩子活泼大方一些? 答:孩子的这种性格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有成人教养  相似文献   

4.
李晋瑗 《学前教育》2007,(Z1):31-31
<正> 音乐教育能不能从零岁开始呢?回答是肯定的。音乐是听觉感知的艺术,孩子有了听觉能力,就具备了接收音乐教育的条件了。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教授认为,如果进行音乐教育,应该从孩子出生之日起,就给他听最美的音乐。美国音乐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也认为,音乐教育应从婴儿出生的第一天就开始。我国的研究人员在医院婴儿室所做的实验,表明了新生儿不仅有了听觉能力,还有听觉辨别能力。婴儿室的孩子若有一人啼哭,就会带动出一片哭声。这时给婴儿们听优美的音乐,他们就会令人惊奇地立即停止哭声去倾听音乐。我国已故钢琴家顾圣婴的例子也说明新生儿有了听觉能力。"刚满周月的圣婴躺在摇篮里,妈妈在放唱片,小圣婴闭上眼睛安静地睡着了。可是,当一曲终了,妈  相似文献   

5.
《父母必读》2012,(8):147
小婴儿一出生,就有了不同的个性。有的孩子睡得多、吃得次数少,总是很安静,还能自己玩;有的孩子则对环境十分挑剔,睡得也少,吃得次数还多。不能说这两种孩子谁好谁坏,他们的性格十分不同。发现是最重要的功课大多数婴儿的性格特征由遗传决定,不可轻易更改。  相似文献   

6.
便秘在婴儿中是比较常见的问题。有的家长可能有这样的误解——孩子应该每天大便才算正常。其实,由于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大便是没有绝对的日数限定的。如何判断婴儿是否便秘?⒈根据婴儿的排便规律判断。出生1周之内的新生儿,平均每天排便4次。一般而言,母乳喂养的婴儿排便次数更多,每天5~6次,这是因为在母乳中乳糖的作用下大便会变得松软,易于排出。而与此相比,人工喂养的婴儿排便次数要少一些,而且大便较干。但无论是母乳喂养的婴儿还是人工喂养的婴儿,都有自己的排便规律。只要孩子按照自己的规律排便,家长就不用担心。从医学角度讲,婴…  相似文献   

7.
婴儿一呱呱落地,便接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征。良好的环境和正确的教育,有利于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个性品质;不良的环境和错误的教育则会形成许多不乖行为,进而发展为不良的行为习惯,严重影响优良个性品质的培养。我们曾对两所企业办托儿所和一所民办托儿所的250名婴儿进行了调查,婴儿不乖行为大致有这几方面表现: 1.攻击性行为。有的孩子毫无原因地打人,坐着、坐着,站起来就给对方一巴掌;有的孩子总想自己独占坐位,坐着、坐着,便把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不同的幼儿面对同一现象,有不同的道德反应。如乘公共汽车,有的孩子看到怀抱婴儿的妇女,能立即让座,而有的孩子则无动于衷。又如有块积木遗漏在活动室的角落里,有的孩子看到能主动迅速地捡起来放进积木盒里,但有的孩子则视而不见,然而我们却不能就此武断地认为后者的思想品德不好。因为故意不守公德,故意让别人为难等情况毕竟是极少数,只是不少孩子的道德反应常处于消极、迟缓状态,对某些该立即作出积极反应的事,一时还意识不到。这里笔者就孩子道德反应迟缓的原因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父母必读》2012,(8):147-147
小婴儿一出生,就有了不同的个性。有的孩子睡得多、吃得次数少,总是很安静还能自己玩;有的孩子则对环境十分挑剔,睡得也少,吃得次数还多。不能说这两种孩子谁好谁坏,他们的性格十分不同。  相似文献   

10.
现在全国许多医院开展了新生儿游泳的项目,并因其促进婴儿发育的有益作用而广泛受到家长认同。许多年轻父母将孩子送往婴儿游泳中心,有的甚至在家里锻炼孩子游泳。  相似文献   

11.
厌奶?解析婴儿厌奶现象最近经常听到一些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不好好吃奶,这些孩子各月龄的都有。为什么婴儿会存在厌奶现象呢?婴儿厌奶到底意味着什么呢?碰到这种情况,妈妈们应该如何应对呢?有人说:厌奶期普遍发生在婴儿4-6个月前后。随着生长发育,宝宝开始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好奇并喜欢探索,这时容易对"吃"分心,并且4个月之后一般都给孩子添加辅食,有的宝宝不能耐受从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小儿子夫妇俩为我们添了个小孙女。儿子给她取了个中文名字叫成农,一个英文名字叫 Shannon。还是在小孙女出生前,我就建议儿媳按东方育儿方法抚养,让婴儿跟随母亲睡。因为婴儿听惯母亲的心音,接触母亲的肌肤有安全感,能使婴儿身心愉快,睡得也安稳。可是儿媳还是入乡随俗,让初生婴儿单独睡一间卧室。孩子的床边安放一监听器,深夜孩子哭起来,父母就会被唤醒。这样,从小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使孩子增强独立生活能力。去年7月,我们应邀去美国探亲,小孙女正是牙牙  相似文献   

13.
哄睡五步法     
2~3岁婴儿刚入托时 ,往往会被新鲜的环境、玩具所吸引而暂时忘却对家人的思念 ,但一到午睡时间 ,他们又会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情绪 ,有的甚至哭闹着要回家。这种强烈的对家人的情感依恋以及对教养员的排斥 ,使孩子不愿午睡 ,甚至惧怕午睡。针对这一情况 ,通过实践与反思 ,我尝试采用“哄睡五步法” ,使孩子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了午睡环节。第一步 :情绪迁移法。有的孩子不肯午睡 ,甚至连午睡室也不肯进去 ,这时教师如果强行将他抱到午睡室 ,孩子便会大哭大闹 ,影响其他孩子。2~3岁孩子情绪极易受感染 ,他们只要看到或听到有孩子哭着要妈妈 ,就…  相似文献   

14.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的一点不足或在某方面显得迟钝些,就认为孩子是“朽木不可雕”,也有的父母看到孩子能画几笔或能唱歌跳舞,就认定孩子具有艺术“天赋”。父母对孩子认识上的片面性,一方面会限制孩子的能力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另一方面不利于家长有针对地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15.
亲子间出现的所有问题都与“关系”二字分不开.有的时候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太疏远了,于是孩子感受不到关爱;有的时候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太紧密了,孩子会觉得失去了自我,会想要逃离。有的时候母亲与孩子太近了,父亲会失去在孩子成长中应有的位置,夫妻关系也会变得不太顺畅,等等。很多情况下,关系理顺了,父母与孩子之间、夫妻之间会变得和谐,孩子及家庭成长中的问题也就有了解决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18个左右的婴儿已经出现上下楼梯的愿望,因此我们要尊重发展的自然规律,创设环境,支持儿童的主动建构过程,使儿童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一、场景实录实景一:一组18~24个月的孩子走楼梯的情形。有的孩子哭着不肯走,有的孩子手脚并用爬行,有的孩子双手扶栏紧张地并步走,有的孩子一手扶栏并步走,也有的孩子轻松地扶栏交替走。实景二:教师利用户外场地让孩子练习走楼梯。(1)让孩子在滑梯上走楼梯;(2)让孩子在户外的台阶上走。二、观察与分析1.在孩子的动作表现中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虽然同龄孩子在“走楼梯”的行为中存在差异,但发展顺…  相似文献   

17.
程艳 《教育导刊》2007,(8):48-48
有的父母因夜间睡得晚,或为了方便夜间给婴儿换尿布、喂奶等,常在孩子睡眠时不关灯.据观察研究发现,长期在灯光下睡眠会对婴幼儿造成以下损害:  相似文献   

18.
亲子间出现的所有问题都与"关系"二字分不开。有的时候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太疏远了,于是孩子感受不到关爱;有的时候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太紧密了,孩子会觉得失去了自我,会想要逃离。有的时候母亲与孩子太近了,父亲会失去在孩子成长中应有的位置,夫妻关系也会变得不太顺畅,等等。很多情况下,关系理顺了,父母与孩子之间、夫妻之间会变得和谐,孩子及家庭成长中的问题也就有了解决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的个性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一、婴幼儿性别的影响婴儿的性别可以决定全家对这个婴儿降临的愉快与否。有的父母可能原指望生个男孩,结果如愿以偿,那自然会欣喜若狂;有的父母可能希望生个女孩,结果生了男孩,因而愁眉不展。同时男孩、女孩在社会作用和个性方面的发展也往往大相径庭。所以婴儿的性别一经确定,那么性别就决定了他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将受到何种待遇和教养了。著名的精神病学者库夫勒曾经说:“从出生那天起,孩子就被划归为这个或那个性别了,社会也就开始在孩子身上培养起适合他或她的性别的动机、兴趣、技能和态度。”社会是这样对  相似文献   

20.
嫉妒心的产生嫉妒心是一种负面情绪,几乎是与生俱来的。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斯坦贝格认为,嫉妒感可能最早出现在孩子学步前的婴儿期。研究资料显示,有的不足周岁的婴儿看到母亲给其他婴儿哺乳时,就出现心率加快、面色潮红等不安反应,甚至哭闹起来。当孩子长大到五六岁时,妒意会更频繁地袭上心头。上学以后,由于和小朋友进行多种比较的机会骤然增多,孩子可能会遭到更多嫉妒感的折磨,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学会了“掩饰”而已。不过, 绝大多数10岁以下的儿童仍会表现出较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