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创新教学是以培养人才为宗旨的教学活动,是高等工程教育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以及拓展和深化,体现出极强的直观性和操作性,目的在于唤起大学生的工程意识。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开展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对于现代工程建设来说,能够极大程度地满足未来工程师培养的要求,因为对于工程师的培养要求具备创新的素质和合格的实践能力。本文针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措施,包括创新实践的教学模式以及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关于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管理。  相似文献   

2.
试论工科大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工科院校是培养现代工程师的摇篮。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现代工程的的综合性、多样性及复杂性,要求高等工科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动手能力,而且要具有工程意识,即要求知识、技能和个人品质的统一。一个工科大学生,即使他是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如果他的工程意识淡漠,学工没有从工的思想准备,很难想象他会在生产第一线做好工作。因此,高等工科院校要重视工科大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造新时期高等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程师是未来世界的塑造者,伴随着工业文明产生的现代高等工程教育已经走到了历史的转折点。新世界、新问题、新任务,未来的工程师必须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高等工程教育也需要按照新时期的要求进行改革和转型。在这一历史性转折中,中国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需要看清全球发展趋势、认清中国实际情况、处理好影响工程教育发展的重要关系,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造新时期高等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4.
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师的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工程教育对工程师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从工程师的形成来看高等工程教育,认为工程师的成长过程是学习与实践互相搭配的一个过程,并总结现实中的工程师培养的四种途径;进而论述了培养合格工程师对高等工程教育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去工程化"困境与"情境化"选择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高等工程教育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特征。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去工程化”模式无法培养满足时代需求的工程师 ,必须实行制度创新 ,实现工程教育的“情境化”。在现实条件下 ,建立现代性的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科学统筹工程实践教学 ,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情境化”改革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6.
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素质结构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出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应培养应用型、设计型、研究型卓越工程师。其中,应用型卓越工程师是我国未来工程师队伍的主体,培养应用型卓越工程师是实施该计划的第一步。未来的工程人才必须是集知识、素质和能力于一身的高水平人才,应用型工程师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立足于其基本素质结构的要求;围绕应用型工程师的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选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未来较长时期内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的突破口,是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由MIT创立的CDIO教育理念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理念先进、应用广泛的现代工程教育模式,基于CDIO教育理念,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8.
作者提出 ,高等工程教育必须从未来学习 ,确立建立在对立统一原则基础上的创新发展战略 ,培养明日具有未来素质要求的工程师。文章还通过比利时鲁汶理工学院的例子 ,探讨了如何通过从未来学习来塑造学习型的工程大学 ,形成创新性的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9.
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世界高等工程教育最关注的课题,对于通过"卓越计划"培养未来的工程师哪些方面的卓越能力、本科阶段用什么样的课程体系来构建生长这种工程能力的知识结构,本文结合多年来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丁昕 《教育教学论坛》2019,(23):208-209
新世纪以来,为应对国际高等教育激烈竞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产业深刻变革、科技新一轮革命等对高等工程教育提出的更新和更高的要求,教育部组织开展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等一系列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计划,旨在解决工程教育科学化、专业建设学科化、教育界与产业界脱节、人才培养滞后人才需求等问题。文章分析了CDIO、卓越计划、新工科三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工作中落实改革任务所需采取的行动。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等工科学校是培养未来工程师的摇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师在社会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同时,社会也愈来愈要求工程师具有全局的大系统观念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这是实现社会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目前,高等工科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工程训练严重不足,实践能力普遍较差,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这种现象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纷纷要求加以改变。就连经济文化发达的美国,近几年也发出高等工程教育应从过分重视工程科学向重视工程实践'"回归"的呼声。我国工业界对毕业生工程实践知识欠缺、工程实践能力较差的现状十分担…  相似文献   

12.
在科学、技术和工程在社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作用的全球化背景下,工程教育问题日益引起政府、教育界、企业界的关注。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纬度就是其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即培养什么样的工程师的问题。未来的工程教育改革在加强科学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前提下,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应对工程师社会责任的含义、历史形成及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工程师社会责任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积极性和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工程教育中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内涵、演变与培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科学、技术和工程在社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作用的全球化背景下,工程教育问题日益引起政府、教育界、企业界的关注。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纬度就是其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即培养什么样的工程师的问题。未来的工程教育改革在加强科学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前提下,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应对工程师社会责任的含义、历史形成及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工程师社会责任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积极性和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高职学生的素质培养目标应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培养他们在当今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成为具有创新意识与奉献精神高素质、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之后 ,我国产业界将会面临和参与越来越多的国际竞争 ,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 ,而这一切取决于教育发展的水平 ,特别是担负着培养高级专业人才、担负着科教兴国重任的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水平。高等工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工程师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学生实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 ,是高等工程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工程创新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来说更是如此。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面向工程实际 ,面向经济主战场 ,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也是工业发达国家高等工…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美国ABET认证与工程师注册制度对美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作用机制,指出ABET认证与工程师注册制度为工程教育提供了质量保障,是高等工程教育的“指挥棒”,是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共同参与并影响工程教育的平台,两种制度的要求与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土建类人才创新与就业能力培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院校面向建筑企业培养土建类人才,在理论上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国家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要求改革专业教学计划;在实践上要突出高等工程教育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特色,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邢台学院学报》2017,(3):162-165
《华盛顿协议》在高等工程教育国际认证协议中具有最高的知名度和权威。高等工程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国际互认的职业工程师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主要任务。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培养职业工程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国高校的校企合作应以《华顿协议》为纽带,以培养职业工程师为目标,提升合作层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加强工程教育,这是一个大题目,它既是当前工科教育改革理论上的需要,也是教育实践中提出的迫切要求。本文仅就工程制图这门课程的性质、内容特点,探讨加强工程教育的问题。一、工程制图是工程教育的第一课高等工程教育,就是要培养各类工程师,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完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工程意识和工程技能是工程师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图样被喻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工程制图是研究用正投影的方法,并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技术基础课,而图样又具有综合性、密切结合生产实际的特点。在教学计划中,制图课首当其…  相似文献   

20.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社会企业需要地质学生具备宽广的学科基础和多种潜质,具有开展三维和四维综合、解译和预测的创新能力,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要培养合格的创新型工程人才,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育。本文从创新型工程人才的能力结构角度出发,建立了创新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基础实验、开放实验、野外实习等3大模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