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炮兵阵地上》(五年制第七册9课)记叙了彭总到东海前哨某炮兵阵地视察的事。在记叙的过程中,作者以较多的笔墨写了彭总的三次发“火”。笔者认为,抓住这些“火”字,弄清发火原因,发见彭总的思想品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下面对此试作分析。第一次发火:彭总在视察炮兵阵地时,向负责指挥这个阵地的团长提出了不少问题。团长对部队内部的情况能“对答如流”,而对国外最新常规大炮的性能和有哪些国家的定  相似文献   

2.
理—读—想     
《在炮兵阵地上》记叙了彭总视察海防前线的一个小故事,反映了彭总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怎样教学生通过这件小事,领略彭总高尚的内心世界呢?我的尝试如下: 一、理——理清故事的脉络,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①课文主要写了谁(人物)的一件什么事(事件)?②这个故事具体发生在哪里,地点有什么变化?(地点:东海前哨炮兵阵地→团部)接着让学生各自轻声读课文,边  相似文献   

3.
一、“经常”、“跟”的重要意义“彭总担任国防部长的时候,我经常跟他到海防前线、边防前线,检查战备情况和训练情况。”这一段是全文开篇的一笔总述。其中的“跟”是“跟随”的意思,常常表示由它连接的前后两个名词的主从关系。讲清“跟”能帮助学生认清本文的主要人物。“经常”写出了彭总常常深入实际而不是偶尔一两次。因此,这扰使以下写炮兵阵地上所发生的事具有了必然性。“我经常跟他”是从“我”的角度来表现彭总的工作作风,这样显得真实而亲切。在教学中,“经常”、“跟”这两个词不能忽略,它对初步揭示彭总的形象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业分析] 《在炮兵阵地上》课后作业,要求教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这个基本的读书方法。第1题要求联系课文查字典理解词语含意;第2题要求一边读课文一边想,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是了解彭总是怎样的人;第3题要求边读边想课文的叙述顺序,给课文分段;第4题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5.
教学要求1. 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2. 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学习彭总实事求是,热爱劳动的高贵品质。3. 联系《在炮兵阵地上》一课,了解课文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学生粗读《在炮兵阵地》上,会感到彭总似乎过于严厉,令人敬而生畏。其实,彭总严中含爱,爱中有严,两者是交织在一块的。只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对彭总的高贵品质就会体会得更加深刻。课文第二段,彭总见团长回答不出国外最新的常规火炮性能,脸色显得『有些不好看』;看到弹药库修筑不合格,便『再也忍不住』,问同来视察的部队首长;当知道他们把改建弹药库的事耽误了,彭总『电闪雷鸣』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声音大似霹雳,份  相似文献   

7.
教学《在炮兵阵地上》时,我正指导学生阅读品味彭总饭桌上的一席话,一学生突然举手发问:“老师,彭总明明说自己‘只错了一句’,为什么却说‘我又说了错话’呢?这个‘又’字不是说明他说的错话不止一句吗?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我认为把‘又’拿掉反而好一些。”这一串连珠炮的提问,原来是对“又”字有意见。我正想用三言两语解答,可发现几个学生跃跃欲试,我马上改变了主意:且慢,看他们怎么说。我扫视全班,问:“你们的意见呢?”教室里出现短暂的沉寂之后,一双又一双的手举了起来。一同学说:“我觉得彭总根本没有说什么错  相似文献   

8.
《在炮兵阵地上》教程设想(片断)山东赵崇湘,张东依第二课时(一)目的任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彭总思想感情的变化;学习彭总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志严格要求而又真诚相待,善于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高贵品质。(二)教程:1.讲读课文第二、三节,因为这部分是一个完...  相似文献   

9.
五年制第七册9课《在炮兵阵地上》,近一半的篇幅记叙了彭总说的话,语气从强烈果断到深邃诚挚,有十二处运用了感叹号,感情的发展变化十分明显,人物的个性特点鲜明突出。一、严厉中见高度负责的精神彭总眼见“弹药库竟然修在阵地前沿,结构也不符合要求”,又耳闻“因为忙别的事,把改建弹药库耽误了”,禁不住“电闪雷鸣”地发作了:“别的事?什么别的事!”“你们坐在敌人只要一发炮弹就  相似文献   

10.
课文分析这篇讲读课文,记叙了彭德怀同志深入东海前哨炮兵阵地查看战备情况的经过,深刻地反映了彭总对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对干部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以及实事求是、富于自我批评精神的优秀品质。课文是通过具体事例来展现彭总的性格特点的。为此,教学时应以“彭总是怎样一个人”为线索,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通过分析彭总的神态和语言,体会彭总的思想感情,了解彭总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11.
其一本刊一九九一年第九期《这个“又”字应删去》一文,提及了《在炮兵阵地上》中的这段话: “彭总说:‘我今天又说了错话,向你道个歉!但是只错了一句,不该说要把你撤掉,送军法处。其余的话都对!当然,你认为不对的,还可以批评我,不能赌气不吃饭啊!”该文作者从“又”字的意思和四五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这句话中的‘又’字应删去”的结论。笔者不同意这种意见。笔者认为,在这句话中,妙在这个“又”字。看起来似乎可有可无的一个“又”字,恰恰能反映出彭总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崇高  相似文献   

12.
“条幅式”板书设计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写人的文章,写人就脱不开人物音容笑貌、言行举止等形象上的描写,设计板书时,抓住人物形象这条线索,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分类书写,一幅条幅式板书就会浮现于脑际。如《一分试验田》,抓住彭总诙谐而直率的语言,具体而大胆...  相似文献   

13.
“疑”,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怀疑感”。怀疑就是对客观真理的探求,并加以评价的体验。朱熹说过:“群疑并兴,寝食俱废,乃得骤进。”可见知识的长进离不开“疑”字。有疑则有问,有问则有学,有学则有知。怀疑是探索的动力,创新的前提。因此,有经验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时常注意培养学生“见疑、解疑、善疑”的能力。如学习《在炮兵阵地上》这篇课文时,当教到彭总对团长说的话时,学生问:“彭总是国防部长了,为什么还老说错话?”显然,这样的  相似文献   

14.
《在炮兵阵地上》是写彭德怀同志担任国防部长期间,深入东海前哨炮兵阵地上检查战备情况的事,赞扬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工作认真负责,雷厉风行,处事实事求是,待人热情诚恳,又勇于自我批评的高尚品质。课文的人物品质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言行,特别是语言来反映的,因此,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句子表达的感情,进而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成了本文的教学重点。为了突出这一重点,并交给学生体会句子感情的方法,我以学法指导为主线设计教学,效果甚佳。 一、导言揭题。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道学习阅读课文《在炮兵阵地上》。希望我们能体会句子的感情,了解课文所写的人物的思想品质,把课文学好。在读后检查时,看看哪些同学能回答老师的问题。 二、审题、检查。(检查预习效果) 师:从课题看这是一篇记事的记叙文,其实它是一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材侧重于写人的文章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些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有的十分清晰、鲜明,如《黄继光》、《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我的战友邱少云》之类的课文,学生读后,在心中就自然树立了高大的英雄形象。而有的却较模糊,如《在炮兵阵地上》、《我的心事》之类的课文,学生读后,往往容易曲解。那么该如何来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此类课文的人物形象呢?下面,我以《在炮兵阵地上》(五年制第七册)为例,谈点体会。一、由果求因,追问原委教学此文,我曾让学生速读课文后,再说说:课  相似文献   

16.
阅读出招: 说说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通过这件事要表达怎样的思想。阅读接招: 这篇短文主要写的是彭总拒绝游览北海公园的事,作者通过这什事表现了彭总密切联系群众、不搞特殊化的高尚品质。阅读扩展:  相似文献   

17.
哲学助读资料三则彭总访故乡1958年12月的一天,湖南省湘潭县的公路上,一辆小轿车风驰风掣般地疾驶着。车上坐着一位头戴青呢帽,身穿旧青呢便服的老人,他就是人们熟悉的彭总——彭德怀同志。这一年,彭总东到东北,西至柴达木,北到塞外,南巡湖广,风尘仆仆,倾...  相似文献   

18.
《在炮兵阵地上》写的是彭德怀同志深入东海前哨炮兵阵地检查备战情况的事,反映了彭总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志真诚相待,对自己严格要求的高贵品质。文章朴实无华,感情真挚,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彭总的敬佩之情。读来令人感动,发人深省。 文章所在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一边读一边想”。这是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不少同学直到小学毕业仍不会一边读一边想。他们读书像打机关枪,或像小和尚念经。课文很快读完了,但没弄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我的具体做法是:1. 鼓励学生创造。很多的科学发明,是科学家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哥白尼的日中心说、哥德巴赫猜想等。把这些故事讲给学生听,鼓励他们想象,以便鼓励他们创造性思维。通过具体课文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在炮兵阵地上》这篇课文,我这样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想象:如果弹药库不拆掉重修将会怎样?彭总不向团长道歉又会怎样?《太阳》这课:如果太阳离我们很近很近,地球将是怎么样了?这样练习,能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在炮兵阵地上》有这样一段话: “彭总说:‘我今天又说了错话,向你道个歉!但是只错了一句,不该说要把你撤掉,送军法处。其余的话都对!当然,你认为不对的,还可以批评我,不能赌气不吃饭啊!”我认为这句话中的“又”字以删去为好。理由有二: 其一,句中的“又”字有重复或继续的意思。“我今天又说了错话”,可理解为:我今天已不仅是一次说了错话,而是说了两次或多次。这样与彭总的身份、言行就很不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