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梳理了互联网传播秩序的种种失范现象,如网络信息过剩、网络信息污染,网络侵权、网络犯罪等,并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个人生活三个方面分析了互联网传播秩序失范的不利影响,以期人们对互联网的失范现状和其不利影响有一个更加明晰准确的认识,使政府对互联网的管理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当今电子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即网络环境.随着互联网发展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网络化已成为一大潮流.与传统的信息资源相比,网络信息资源在数量、结构、分布和传播的范围、载体形态以及内涵传递手段等方面都显示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利用国际互联网辅助翻译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传播信息的方式,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正牵动着一场教学领域诸多方面的大变革.在信息时代,翻译作为传播信息的一种方式将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首先,本文探讨了以互联网为龙头的信息时代给翻译教学带来的影响;为使互联网资源的利用具有可操作性,接下来,笔者讨论了几种运用互联网资源辅助翻译教学的具体方式;最后,笔者提出了目前利用互联网资源辅助翻译教学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圈子"的形成,加速了危机事件传播的速度与效率,使得信息流动更加快速、便利.但危机事件的全面渗透造成了公众心理和情绪的快速形成、更替与变迁,人们开始正视危机事件中关于"理性"与"感性"的辩证思考.基于此,研究通过危机事件、共情传播以及传播效应的相互关联分析,提出了规律性假设,并应用实证分析进行了具体事例的认知探索.结果表明,危机事件中互联网"圈子"用户的共情传播机制呈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双过程表现,且各假设成立.同时,研究又根据实证中提取的要素特征和传播路径,构建了共情传播要素评价体系,勾勒了危机事件中互联网"圈子"用户的共情传播演化机制与发展轨迹,讨论了共情传播路径探索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圈子"的形成,加速了危机事件传播的速度与效率,使得信息流动更加快速、便利.但危机事件的全面渗透造成了公众心理和情绪的快速形成、更替与变迁,人们开始正视危机事件中关于"理性"与"感性"的辩证思考.基于此,研究通过危机事件、共情传播以及传播效应的相互关联分析,提出了规律性假设,并应用实证分析进行了具体事例的认知探索.结果表明,危机事件中互联网"圈子"用户的共情传播机制呈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双过程表现,且各假设成立.同时,研究又根据实证中提取的要素特征和传播路径,构建了共情传播要素评价体系,勾勒了危机事件中互联网"圈子"用户的共情传播演化机制与发展轨迹,讨论了共情传播路径探索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健康传播带来新的契机.网络媒体由于其“多元互动性”、“实时性”、“渠道容量丰富性”等特性,对传统健康传播的议程设置产生实质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健康传播议程设置的机制、特性;并对当前网络健康传播议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以期带来更加完善的网络健康传播议程设置.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4,(A5):39-40
网络媒体在现代社会的危机传播中占有传播的战略制高点,它与传统的社交媒体及更加富有个性的自媒体相互融合,形成新的传播导向并有着日益突出鲜明个性。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危害了社会生活的和谐和稳定。如何倡导在网络言论中唱响主旋律,引导并形成健康的社会舆论体系,达成共识,使互联网的信息更加安全可信,是网络媒体在这个时代被赋予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8.
高校作为高知人群聚集地,承担着法治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责任。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传播使得信息更加丰富、传播更加便捷、表现更加多样、交流更加频繁、时空更不受限制,这些特征都为互联网法治文化建设和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针对目前互联网应用中高校师生群体普遍存在的法律意识淡薄、网络道德缺失、网络行为失范等负面影响,分析了强化高校互联网法治文化传播的必要性,提出了构建适合于网络传播的高校法治文化体系,探索了提升高校法治文化传播效率的"微"路径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资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开始不断被普及与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对互联网资源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应用,并通过与之相应的教学资料查询,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让学生可以在一个相对良好的学习氛围当中进行物理知识学习.鉴于此,本文围绕"利用互联网资源,提高初中物理课堂实验的趣味性"这一主题进行简要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信息传播的速度已经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时期。在这种背景之下,基于互联网兴起的新型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互联网阅读新闻资讯。在近几年,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为移动互联网媒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以大学生为代表的新兴阅读群体,更加适应新兴媒体的传播模式,也更加容易接受新兴媒体的阅读习惯。因此,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军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新的难题和挑战,如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方法,已经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本文将就在新媒体环境下军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方法进行探讨,以期提出有创建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数字化信息传播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迅速崛起,并在媒体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深刻改变着舆论传播态势。从技术上看,新兴媒体将会给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先进和快捷的表现手段。从内容上看,网络内容的泛娱乐化倾向更加明显。从媒体发展上看,随着新兴媒体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地方媒体生存和发展空间被压缩。  相似文献   

12.
现代互联网是一个信息的传播平台,网民对互联网的使用就是对信息的一系列消费行为。网民在对信息的消费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行为习惯,对于互联网上的传播主体而言,习惯即是新传播手段的催化剂。通过对信息消费过程的简析,将网民的信息消费行为习惯与网络信息传播手段进行关联,简述对两者关联性的认识,审视过去及现在的网络信息传播模式,探索未来网络传播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3.
开发地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对于高校德育工作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冼夫人文化"作为粤西重要的文化资源,结合现代传播手段,宣扬冼夫人艰苦的创业守业之心、忠贞的爱国之心、朴实的爱乡为民之心等德育要素,可以通过多渠道挖掘"冼太"相关资源进行整合传播、创新传播手段发挥互联网作用,编制特色教材及开展特色活动、校园景观建设凸显"冼夫人文化"元素这些手段来开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手段与互联网资源在外语教学中日益被广泛利用。在此基础上,大学俄语的教学也打破了传统上单一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俄语的教学效率,丰富并完善传统的教学内容,学生也能学到地道纯正的俄语。互联网资源推动了大学俄语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传播信息的方式,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正牵动着一场教学领域诸多方面的大变革。在信息时代,翻译作为传播信息的一种方式将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首先,本文探讨了以互联网为龙头的信息时代给翻译教学带来的影响;为使互联网资源的利用具有可操作性,接下来,笔者讨论了几种运用互联网资源辅助翻译教学的具体方式;最后,笔者提出了目前利用互联网资源辅助翻译教学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知识传播手段更加多样、便捷、及时、准确,知识传播的深度与广度也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学术期刊作为知识成果发布与传播的平台无疑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包括:全球化冲击、市场化冲击、网络化冲击和数字化冲击。在这四种挑战中,网络化、数字化的冲击无疑首当其冲。大数据日益成为显性话题。有关大数据的概念,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但是具有共识的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时代,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内涵更加丰富,呈现形式更为多元,传播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宽。长三角城市群红色文化资源禀赋深厚,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和广阔的联动空间。相较于其他文化传播形式,影像传播受众广,速度快,效果直观。从区域协作、传播方式、传播内容和传播人才四个方面切入,挖掘、提升安徽省红色文化影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价值,有助于盘活长三角红色旅游资源带,使红色文化更成体系,更好地发挥革命精神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更加便利.面对当前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互联网+"与高等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微信作为近年来新兴的网络通讯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文章从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出发,结合微信辅助高等数学教学的优势,阐述了微信对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受众对网络精准广告之态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准广告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超越传统广告一对多的传播模式,可以实现个性化、一对一的传播体系,不仅使广告信息传播更加精准,受众也更容易获得必要的信息,利于商家开展有效的广告传播。互联网是精准广告的理想平台,网络精准广告也成为网络广告发展的主流趋势,而一对一传播方式的网络精准广告效果很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数字图书馆"一词,由英文Digital Library翻译而来."数字图书馆"是一门全新的科学技术,也是一项全新的社会事业.简而言之,就是一种拥有多种媒体内容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能为用户方便、快捷地提供信息的高水平服务机制.虽然称之为"馆",但并不是图书馆实体:它对应于各种公共信息管理与传播的现实社会活动,表现为种种新型信息资源组织和信息传播服务.它借鉴图书馆的资源组织模式、借助计算机网络通讯等高新技术,以普遍存取人类知识为目标,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类和精准检索手段,有效地进行信息整序,使人们获取信息资源不受空间限制,很大程度上也不受时间限制.其服务是以知识概念引导的方式,将文字、图像、声音等数字化信息,通过互联网传输,从而做到信息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