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家谈     
每个班都有几个比较出色的幼儿,他们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往往不自觉地产生优越感,其他幼儿也围着他们转,从而把他们推上了“小领袖”的地位。这一现象虽有助于他们自信心的建立,初步的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但也易使他们形成颐指气使的坏习惯,自认为高人一等,表现欲望过强,嫉妒其他幼儿的进步,心理承受能力差,甚至会发展为“小霸王”。  相似文献   

2.
游戏与情感     
游戏对幼儿情感有何作用,说法自然见仁见智,不尽一致。但游戏对幼儿情感至少在如下两个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获得感情上的满足在成人的世界里,幼儿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他们的“权力”是极为有限的,因而幼儿只有在游戏中扮演成人的角色,才能拥有他们想象的权力,获得某种感情上的满足。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来塑造现实,觉得自己也和成人一样有能力和能够有所成就,而不是软弱无能,处处受挫,一事无成。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幼儿喜欢在游戏中扮演“爸爸”、“妈妈”、“幼儿园教师”等角色,这是因为爸爸、妈妈可以谴责甚至打骂不听话的  相似文献   

3.
胡萍 《山东教育》2002,(15):28-29
“大带小”是我园一直坚持的一项特色教研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大班幼儿的责任感,发展幼儿间的交往能力,让小班幼儿体会到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快乐,激发他们热爱幼儿园、喜欢集体生活的情感。随着现代化教育目标的提出,我国“大带小”活动的形式、方法也在不断丰富、完善。具体做法是:一、入园之初“大带小”新生入园之初,十分依恋父母,他们的情绪也容易受周围环境及同伴的影响,我们在幼儿入园之初实行“大带小”活动,目的就是减轻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让小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此阶段的“大带小”活动,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  相似文献   

4.
教育一得     
金色的“小稻穗”浙江湖州李爱莉我在整理餐具的时候,经常发现许多碗里有剩下的饭菜。为了保证幼儿有足够的营养,避免浪费,我制作了许多可以佩戴的“小稻穗”,告诉幼儿“小稻穗”是农民伯伯的“宝贝”,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成长的,然后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向幼儿描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让他们感受到粮食的来之不易。进餐后,我郑重其事地给几个吃完饭菜、不浪费的幼儿别上象征爱惜粮食的标志——“小稻穗”。请他们帮助老师提醒其他幼儿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并由他们给每一个吃完饭菜的幼儿别上“小稻穗”。这以后,我不定期地采用上  相似文献   

5.
“活动教学法”意义之一说到: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有机会按照自己的能力和速度去学习。幼儿年龄小,“机会”的创设和提出,“速度”的掌握,由谁来起决定作用呢?自然是我们幼儿教师。活动教学法的研究和实施过程中,我在注重幼儿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向前发展方面有几点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在日本,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的倾向逐渐加剧,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远离了自然。面对这种状况,日本幼教界的有识之士开始担忧。他们认为人是自然之子,远离自然的趋势十分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他们设计了“孩子与自然”的系列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与自然接触,从而热爱生活、积极融入大自然。  相似文献   

7.
幼儿是一个发展的个体,正常的人际和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发展起着刺激和促进作用。其中,有“自然成熟”和“学习而成”两种效果相杂在一起。幼儿数学能力的获得,同样也符合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8.
游戏活动是幼儿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益活动。同时 ,游戏活动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游戏能增强幼儿体质 ,激发学习兴趣  游戏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进行幼儿游戏活动 ,幼儿能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动作 ,且心情愉快 ,朝气蓬勃。通过玩游戏 ,他们的身体各部位都可以得到锻炼。因此 ,在幼儿园教学中我经常给小朋友玩“踢过小沟”、“玩瓶子”、“老鹰抓小鸡”、“纸牌巴巴变”等等的游戏。就拿玩“踢过小沟”这一场游戏来说吧 !这个游戏中让幼儿分成两队 ,分别相…  相似文献   

9.
对幼儿进行初浅自然常识教学,可以丰富幼儿知识,激发幼儿求知欲,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精神。幼儿年龄小,教学中,可以借鉴发现法,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获得知识。这里以我给中班幼儿上的一堂“水的本领”的常识课为例,加以说明。一、这节课是紧接“认识水”的常识课进行  相似文献   

10.
一、把“好奇心”引向“求知欲”幼儿园常识教学的目的是多方面的。除了让孩子学习社会、自然和日常生活的知识外,还有其它一些目的。把幼儿的好奇心引向求知欲,就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目的。怎样把幼儿的好奇心引向求知欲呢?对于这个问题,幼儿园常识教学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三至六岁的幼儿正处在所谓“好问期”。他们本来就好问,在常识教学过程中,在旅行、参观、观察和小实验等新异情境的刺激下,他们的问话可能更多。对于孩子们的发问,教师都要  相似文献   

11.
清晨,孩子们三三两两地来到幼儿园,开始了在园的一日生活。孩子们的心情如何呢?“幼儿园好是好,就是不准随便玩。”“老师老让我们坐在座位上画画。”这些回答告诉我们:他们并不十分快乐。是啊,幼儿从轻松自由的家庭生活里突然进入有很多限制的集体活动中去,缺少自然的衔接和过渡,难怪他们不开心。长此以往,会使幼儿产生一种心理压力。所以组织好晨间活动,让幼儿从早晨入园开始就有一个愉快的心情来迎接一天的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幼儿入园是陆陆续续的,他们的活动也不应是统一的、一致的,而应该是自然的、宽松的,是可以自…  相似文献   

12.
"我就是想当班长"--关于幼儿园"小班长"现象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的缘起 “小班长”现象,基本上在每个幼儿园都存在。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一是可以培养自己的得力助手,一是可以让幼儿在担当“小班长”的过程中得到能力上的锻炼。可是这种“小班长”现象从幼儿的角度来看,又是怎样的一种认识。他们是想当老师的小助手吗?他们能得到能力上的锻炼吗?他们实际上又是如何去当班长的呢?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我们目前只是从理论上来分析让幼儿当小班长可以达到  相似文献   

13.
小水洼     
幼儿是天生的自然学家,他们对自然现象有着与生俱来的浓厚兴趣和独特理解。作品《小水洼》描绘的雨后景象,是幼儿熟悉又略带新奇的场景。生活中,不管是下雨还是雨后出行,幼儿都会无比兴奋,他们喜欢听雨拍打物体的声音,喜欢穿雨鞋使劲踩水、看水花四溅的样子。本活动旨在通过阅读作品、画小水洼、制造彩色水洼、玩趣味律动等活动,帮助幼儿体验玩“小水洼”的多种乐趣,感受日常生活的美好和有趣。开放性强的活动为同伴互动提供了充分的创作机会,如圆圈讨论、集体游戏等,让每一个人都能被“看见”、被“听见”,支持中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被称为“自然教育”的运动正在美国兴起。教育家们提出了幼儿的教育“向自然靠近”的建议。他们认为,过早地对孩子进行知识、技能的培训,是一种拔苗助长的做法,违背了幼儿身心发育的规律。因此。教育应当遵循幼儿的自然本性,让幼儿接近自然、了解自然、认识自然。而以自然的眼光看待幼儿,按照幼儿自然的天性和原有发展水平实施教育,幼儿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教师手抱纸娃娃(图一),伴着录音歌曲边唱边表演:“纸娃娃,小妹妹。大眼睛,小嘴巴,你看她呀美不美……”。声音亲切自然,激起孩子浓厚的兴趣。教师接着把纸娃娃贴在绒布板上说道:“这个娃娃美不美呀?她美在什么地方呀?请小朋友们讲讲。”幼儿甲:“她有大眼睛,小嘴巴。”幼儿乙:“她有黑黑的头发。”幼儿丙:“她还穿着花花的衣服。”师:老师今天请大家也来画一个美丽的纸娃娃,  相似文献   

16.
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关键是懂得怎样去爱。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尊重孩子,欣赏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关心和爱护,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志和个性。理解幼儿就是需要我们在一切活动中带着一颗“童心”,设身处地对待幼儿的行为、需要、兴趣和表现。尊重幼儿就是要求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从幼儿的需要和特点出发来爱护他们。在对事物的接受程度上有的幼儿接受得快、有的幼儿接受得慢。教师不能因为有的孩子接受得快就视他为“优生”,有的孩子…  相似文献   

17.
最近,班上出现了图书被撕毁的现象,于是,我组织了情境教学《小图书哭了》的教育活动,并与幼儿开展了讨论。“小图书为什么会哭?”“小朋友不爱护。”“为什么小朋友不爱护小图书呢?”“因为小朋友不爱看这本书。”“小朋友年纪小,不懂得要爱护。”老师这才了解到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原来他们对图书也有喜欢与不喜欢之分。老师提出“对不爱看的书该怎么办?”让幼儿讨论。回答有三:给别人看;交给老师;放回原来的地方再重拿一本。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第三种方法最好,同时明确对不爱看的书也要爱护。老师继续启发幼儿讨论“对爱看的书又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8.
唐若水 《教师博览》2004,(12):20-20
说到“隐私”,人们总觉得仅是成人的事,而与孩子,特别是幼儿并不搭界。但加拿大人却认为,幼儿其实也有他们的隐私,成人对其理应尊重和保护——某些“丢人的毛病”。幼儿往往时诸如尿床之类的“毛病”十分敏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缺陷会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丢人”。故不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都不应在小伙伴们面前提及,更不宜挖苦、打击。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中使用的“图标”是指能表现相关语言内容的图形标志符号,如图像和简单的文字符号。在对图标的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图标有以下作用。●帮助幼儿记忆幼儿学习语言是一个储存、记忆语言信息的过程。将图标按文学作品的结构排列起来,能有效帮助幼儿记忆。如在小班儿歌《小柳树》中,我们将“小柳树”“小鸟”“小朋友”等图标按儿歌结构形式排列,幼儿虽然不认识文字,却从图标呈现的形式中了解了儿歌的结构,有助于他们记忆儿歌内容。●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图标不仅是教师的教具,更是幼儿的学具。幼儿人手一份图标,可以通过…  相似文献   

20.
在日本,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化”的倾向逐渐加剧,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远离了自然。面对这种状况,日本幼教界的有识之士开始担忧。他们认为人是自然之子,远离自然的趋势十分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他们专门设计了“孩子与自然”系列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与自然接触,更好地感受自然、认识自然、融入自然、热爱自然。从本期始,我刊将选载其中的一些活动,愿读者能从中获得某些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